学风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根本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风论文,问题是论文,政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理论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武器观察世界、观察时代,观察民族和国家命运,从而把握形势,制订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这是中国共产党以至世界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而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则直接关系着中国共产党及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着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及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这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所昭示的一条真理。可以说: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或者说能否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根本问题。
一、学风问题是关系马克思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问题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来说,学风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实际任务和已经产生的先进思想,创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和后继者来说,学风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就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和建设,并在这一进程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不能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离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无从产生;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马克思主义无从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没有出路。因此,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历史观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形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和弘扬正确学风的伟大成果。作为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就在于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亲身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及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来自于活的实践的成果。它第一次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但它同时又没有抛弃几千来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包括它所批判的资产阶级时代的最宝贵的思想理论成果。他们批判地吸收和改造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学说、生物起源与进化学说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正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既注重使这一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接受实践的检验,又正确对待了当时时代的其它先进思想,在批判继承这些先进思想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又超越了这些思想,才使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而且使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创始人。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自己所创立的科学思想体系坚持了正确的态度,反对教条主义地、僵死地对待自己的学说,为我们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树立了光辉典范。恩格斯晚年在对友人的通信中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0页;)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将来有可能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会比我们现在以极为蔑视的态度对待我们错误的前辈多得多。旗帜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他们首先指出:以《共产党宣言》为特殊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但同时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必须以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一定的实践为转移。
不仅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还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指明了马克思主义需要在实践的发展中加以修改和完善。如他们在“序言”中指出:《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末尾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殊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表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要在新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又指出《共产党宣言》“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表明了要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及其流派的发展。马恩还指出了他们针对具体问题的个别结论或论述随着形势和实践的发展会过时,等等。这些都充分表明了马恩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理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所在。
其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今天,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于坚持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正如斯大林所述:“任何理论的基础都是实践,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及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它必须服务于实践。如果马克思主义不用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来丰富自己,如果它不从马克思主义观点,不从马克思主义方法的角度来吸取这些经验,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能保持和发展吗?显然是不能的。”“马克思主义要求在保持马克思主义观点、保持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条件下根据新的经验来改善和丰富旧公式。”(注:《斯大林选集》第九卷,第89页;)这就要求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但决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搬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时时代特征及俄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没有固守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多国同时爆发并同时取得胜利”的结论,而是深刻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各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爆发并取得胜利”的论断,指导在帝国主义链条上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的俄国的革命,并最终使社会主义在一国得以实现,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样没有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没有照抄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发展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走出了一条异于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暴动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能否坚持和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二、学风问题是决定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70多年的历史,可以看到,学风正,则事业兴旺,党无往而不胜;学风不正,则事业遭受损害,党受到巨大挫折。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我党70多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最高总结。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由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当时的党中央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部分论述,脱离了中国国情,忽视了当时革命的特殊性质,从而丧失了对革命的尤其是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此后,经过1927年的“八七会议”,我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认识到党领导革命武装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正确的总方针,使革命初见转机。然而,此后又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生吞活剥地照搬马克思主义,一味从本本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个别结论和词句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顾中国国情,使党先后经历了三次“左”倾错误路线的统治。正是在以王明为代表的所谓“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错误领导下,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受到巨大损失,红军被迫长征。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
我们党经过深刻总结这些惨痛的教训,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特殊实际相结合的“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这一革命道路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使长征和以后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彻底摒弃党内残存的“左”右两方面的错误,从1942年开始,我们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马列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端正党的学风。正是通过延安整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以确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成为了党的根本历史经验和今后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并最终促使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也正是在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过程中形成了我们党自身的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然而,建国以后,我们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错误学风的原因,导致我们片面强调阶级斗争,把发展生产力当作“唯生产力论”的修正主义来批判;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片面强调所有制的“一大二公三纯”;在分配上则教条式地搞平均主义、大锅饭等等;发展到“文化大革命”以及后来的“两个凡是”,更使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精神被阉割支解,表面上是句句照搬,字字照办,实际上是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导致社会混乱,国民经济几近崩溃。
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教训,邓小平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3页;)把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提高到了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的高度。
正是由于对学风问题的正确认识,在“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以高度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责任感,支持和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提出:“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1页。)强调“不以断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2页。)他尤其强调了学风问题“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指出不解决这一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今天,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看,如果当时不是邓小平推动解决了学风问题,就无法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无法恢复被严重败坏和损害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形象,就无法反对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更无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学风问题的解决,没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没有全党的思想大解放,我们党就不可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就不可能重新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不可能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更不可能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学风问题的确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
三、在跨世纪的历史关头,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党的十五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优秀成果、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夺取改革攻坚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胜利,提出了面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和战略部署。
为保证完成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宏伟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号召全党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由此可见,当前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贯彻和落实十五大精神,必须自觉地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头,面对全新的任务和全新的挑战,我们要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就要坚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理论武装,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党的十五大强调,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因此,对待邓小平理论的态度问题就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就是当前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核心问题。而要正确地对待邓小平理论,就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其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进而在实践中去系统钻研、理解和创造。只有这样,才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才是真正地高举了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为此,就要求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
其次要深刻把握大局,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要充分认识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竞争激烈化的国际大局;要深刻把握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机遇与困难同在的国内大局;还要清醒地看到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尤其是高科技革命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看到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全新世纪;以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和革命风格,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博大胸怀,赶超世界先进潮流,吸收、借鉴和创造居于时代前列的优秀文明成果。
其三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开拓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没有终极真理,而是为认识真理开辟了道路;它们也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跨世纪的道路上,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和规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这方面,党的十五大、江泽民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新的榜样。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的报告,根据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的要求,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需要,根据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指出由于实践发展到了新阶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并继续指导实践的邓小平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根据新的实际条件和历史任务,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新的阐述;还依据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基本精神,一方面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科学体系作了新的概括和论证,另一方面提出邓小平理论“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并在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分配结构与分配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特征和历史进程等方面作出了极其深刻而全面的新阐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同时,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还明确把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庄严历史责任,这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十五大以后,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全党要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他尤其强调全党要大力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大兴调查之风,大兴改革创新之风,大兴思考总结之风,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这对于我们在跨世纪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不断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共产党宣言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邓小平论文; 时政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 恩格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