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之缺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理论研究论文,缺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03)01-0092-0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伴随着我国成人教育的恢复、发展和国际成人教育思想的涌入,我国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对成人教育研究者提高研究水平,把握研究方向以及促进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更好发展将大有裨益。
一、研究主体的旁落:谁在研究
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是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主体,这应该是不言自明的问题。但是,在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领导者的有关教育言论和教育方针政策作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依据”的现象。比如研究成人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有人马上就会把江泽民同志有关创新的一系列讲话作为立论的重要依据;研究成人教育和终身学习,有人又把教育部近年来制定的关于促进终身学习的若干政策条文作为重要的支持依据;甚至在一些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对成人教育的定义,也引用的是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对成人教育的界定。诚然,成人教育研究者可以出于特定的政治目的或社会效益,从事对领导者的有关教育言论和教育方针政策的研究,研究的结论也可以从政治需要或社会效益上加以评价。然而,从教育理论与教育政策的关系上分析,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是源,而领导者有关教育的言论和教育方针政策是流,源和流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本末倒置。只有加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才能使研究成果具有提供给领导者考虑成人教育问题、制定成人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的功能。以政策解释代替理论研究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主体的旁落,造成成人教育研究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政府官员、行政领导的手里。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主体似乎不是真正的成人教育理论工作者,由此可能进一步导致领导者对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及其专业成果的轻视。
二、研究对象的迷失:成人在哪里
什么是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通俗地说,就是围绕有关成人为什么要进行教育、能不能进行教育,如果能,怎样进行教育等核心问题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理论研究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成人的独特性应该是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美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诺尔斯(M·Knoules)曾将成人学生与一般未成年学生作了比较,提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他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成人学生是指能够独立地指导和控制自己行为和活动的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成人学生是具有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成人学生是学习目的明确,凭借经验能够主动学习的人。但是当前我国对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中对成人有深刻认识的文章并不多。“成人”意味着什么,许多人并不清楚,一些文章看起来似乎是为成人写的,可细究起来对一般学生也适用,比如有关成人学分制的研究、成人教学内容、方法的研究等。有些文章对成人的理解仍停留在个体经验想像或早期桑代克·诺尔斯(E·L·Thorndike)的认识水平上,这样的文章看起来充满了成人字眼,但却没有新的发展和创新。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深入了解成人的身心规律、学习特征、内在发展需要,尤其是体现成人教育特点的成人学习动机和成人专业课程的研究上。否则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可能就是失去了对象的研究。借鉴当前以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为宗旨的认知神经科学、以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建构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加德纳(H·Gardner)的多重智力学说与斯腾伯格(R·Sternberg)的成功智力学说等前沿学术成果,可能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重新认识“成人”寻找到更多的启示。
三、研究方法的失衡:描述还是反思
所谓描述,就是对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仅仅停留在简单移植、经验总结或对一些热点问题的片面追崇上。这样的研究会指出许多问题,列举出许多材料,也会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但由于缺乏理论深度,其研究成果的水平就受到了限制。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描述现象主要表现在:(1)普教化。在成人教育自身学科体系、基本理论构建方面,不同程度地“参照”普通教育的理论。(2)表面化。在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中,对办学实践经验一般都停留在个别的、局部的、低层次的总结上,缺乏归纳、概括和理论升华。(3)简单化。在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过程中,尚未全面把握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趋势,缺乏超前预测、规划,在基本理论研究的方法上也显得单一,过于传统,缺乏研究方法的创新。(4)过分追热。以研究热点为时髦,时而“知识经济”,时而“素质教育”,时而“产业化”,文章不断,但缺乏深入细致、深思熟虑之作。其实一门学科理论研究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其运用反思的程度,反思得越深刻,研究就越深入,学术价值也就越高。因为只有越是一般的东西,才具有普遍的意义。成人教育理论抽象化程度越高,概括性越强,其普遍意义就越大,现实化的可能性就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者的反思能力也决定着他在成人教育中开展研究的能力。研究者的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成人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研究者真正学会运用反思的方法时,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才会有所创新和发展。
四、研究价值的偏离:求用还是求真
成人教育研究强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偏向,由来已久。国外早期的成人教育研究由于受到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其成人教育的研究并不刻意强调本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而偏重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操作策略,这逐渐成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主源,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也深受其影响。这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研究偏向的积极意义是明显的:它密切联系实际,能对成人教育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形成了成人教育研究的朴实无华,重实证研究、重问题考察的学术风范。然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研究偏向也存在着许多缺陷。尽管成人教育研究不能脱离现实问题,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实问题是获得研究的原动力和方法论基础。成人教育的实践也反对脱离实际的过于抽象的理论建构,陷入“纯思辨”的泥潭。但成人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社会性,教育目的的多样性,培养人才的多层次性和多规格性,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办学机制的多元性,办学形式的机动灵活性,师生关系和教育资源开发分配的特殊性等,无不迫切需要结束成人教育研究的广泛却缺乏系统性研究的局面。要求以学科的形式揭示出成人教育领域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对成人教育的发展做出规范。也就是说,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成人教育的问题研究,“求用”的研究,而是更进一步的真正的理论研究,即“求真”的研究——成人教育学的研究。通过对成人现象和实践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发现和发展成人教育活动一般性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最终构建科学的成人教育知识体系。面对教科书式的成人教育学以及停滞不前的成人教育学分支学科,结束成人教育学科建设“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失调状况,是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面临的新挑战。
总之,指出上述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缺失,是为了更好地提醒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包括自己),在面对成人教育实践蓬勃发展之际,增加一丝危机,承担一份责任,把成人教育研究做得深刻、深刻再深刻一些。
标签:成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