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部分中共党员理想信念淡薄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想信念论文,党员论文,中共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和全社会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对一些党员却往往难以发生作用;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理论和腐朽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对部分党员和群众产生一定吸引力;在部分党员中封建迷信流行,价值观念迷茫,以致有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腐化堕落。面对这种状况,仅仅把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动摇特别是个别党员干部转而信仰宗教、沉迷鬼神的现象,一味地解释为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或是受不良思想的侵蚀是缺乏深刻说服力的。正如恩格斯当年在分析西方中世纪社会基督教信仰的流行时所说的那样,仅仅把民众对基督的信仰解释为傻子遇到骗子是没有说服力的。信仰,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现象,也作为一种终极关怀机制,总是要受到特定时代社会发展总体状况的制约和影响。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环境的原因也有国内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物质技术发展方面的原因也有精神文化领域的原因。只有把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方面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置于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作深层透视,才能真正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一、世界经济政治的新发展使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判断遇到了新挑战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情况来看,当年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时,本来就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业已垂死、腐朽,丧钟即将敲响”的人类文明发展特定基础之上的一种选择。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而且似乎也没有“垂死”的迹象。相反,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通过自我调整,赢得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和繁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例如,在社会生产力层面,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仅没有停滞,反而有很大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显示,在1950-2005年的55年时间里,世界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8%,其中2005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41多万亿美元,而其中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7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占比重约占70%,仅美国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12万亿美元。
在生产关系层面,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但它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围内进行了重大调整,现代股份公司、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的参与和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个私人资本占有的局限性,从而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状况层面,产业结构、阶级结构以及劳资关系都出现了新变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工人持股”和“工人参与管理”等改良主义措施,使资本主义昔日的“劳资两大阵营”尖锐对峙、阵线分明的情况复杂化、模糊化了,社会在多重危机的挑战中呈现出全局性相对稳定。在社会管理层面,当代资产阶级提出了较完整的“社会安全”、“社会机制”理论,普遍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保障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地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与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遥相呼应的是,西欧的一些社会民主党在经过七、八十年代的沉寂之后,在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反思、改革、转型中重新走上历史舞台,出现了国际社会所称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神奇回归”现象。特别是执政时间最长的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为世人提供了一个被称为“瑞典模式”的改良主义样板。半个多世纪以来,主要通过该党长期执政,瑞典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高度电气化、信息化的发达国家。民主社会主义尽管在理论上有种种漏洞和缺失,但是在实践中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所以颇得民心。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现在党员已增加到120多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5%,其中产业工人和其他工人约占党员总数的80%,其余为职员和进步企业家,为全国第一大党。而瑞典共产党虽然一再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批判民主社会主义,但由于深受苏联模式影响,党内斗争激烈,几经分裂与改名,现在只有党员3000余人,在国内政治舞台上长期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党。
早在2000年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四个直接影响党员干部思想活动的重大问题,希望全党同志共同深入研究,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认识并作出正确回答。目前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对这一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的现实紧迫性与重要性。面对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发展、新变化及民主社会主义现象的“神奇回归”,我们虽然已经改变了主观臆想式的“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及“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等唯心、教条式的观察问题的方式,已经能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承认、正视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个别地方的党员思想教育中,如何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这些新变化并未作出实事求是的、有说服力的回答,是当前中共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浓厚的“市场”意识强烈冲击着中共党员的思想观念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它对于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如此。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党员干部更好地实践理想信念提供了广阔舞台、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造成的“经济人”效应挺进到人的信仰层面,与党员传统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利益观、价值观造成了矛盾与冲突,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应。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并不否定和排斥党员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追求,而且,也不反对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满足个人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但正如前面所述,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在建国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我们把党员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混为一谈。特别是随着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强化,逐步形成了忽视甚至否定人们正当的个人利益,片面强调“大公无私”、“牺牲”、“奉献”等为主要内容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而当我们告别了固守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迎来过去一直被视为“资本主义”并与之对抗了几十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时,思想道德领域产生失序、失范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产生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多元化。利益原则不仅唤醒了党员的利益主体意识,激发了党员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也必然使轻视或否定个人利益、带有“左”的路线痕迹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挑战。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有的党员以老眼光看待新问题,对许多行为现象常因价值标准不同而作出相反的评价,因而忧心忡忡于社风、党风日下。有的党员在工作生活的一些领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道德起着支配作用,而在另一些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又渐居主导地位,因而常常陷入新旧思想道德观念相互冲突与矛盾的困惑之中。有的党员则不加分析地完全背离和抛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以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引领一切,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为实现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违法乱纪,而对他人和社会利益则很冷漠,只要不涉及自身的利益,不管身边发生了什么事都听之任之。更有甚者,还有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经不住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抛弃了党性原则,扭曲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了党和人民的罪人。
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引发人们对以往思想道德观念的重新思考、审视甚至是怀疑,是思想道德本身内在发展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新的时代、新的实践对党员思想道德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因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面对部分党员思想道德上存在的迷茫和困惑,关键是要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正确原则,剔除在“左”的路线影响下,思想道德教育中错误和过时的东西,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措施。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如何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引导党员树立符合党性原则和时代特点的义利观,赋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党员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社会公平的部分缺失削弱了中共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对共产主义这样描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邓小平也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由于“左”的思想影响,中共对这一目标的追求变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结果抑制了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中国共产党改变了过去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平均主义式的公平”,逐步确立了从“兼顾效率与公平”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从而“注重效率”的原则获得了极大的社会认同。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利益分化和损益不均现象的日渐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正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指出的:“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分配失衡是当前社会公平失衡的重要方面。根据国际惯例,基尼系数0.45是一个警戒线,就是说,如果一个社会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45,那么这个社会的收入差距已经过大,贫富分化现象严重。根据最近两年的调查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了0.45,贫富之间显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少部分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和财富在快速增长,而大量的普通工人和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或不增长,还有一部分失业、下岗人员的收入减少甚至处于贫困状态。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一项全国抽样调查,有71.6%的人认为现在的收入差距太大,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当前存在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这是当前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一个最主要的表现,也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医疗和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引发了社会公众的不满情绪。比如,城市居民,尤其是大城市的居民,享有的教育资源(如教育经费、教学条件和师资等)和教育机会明显多于农村居民;再比如,各地大学数量的不同和高考招生的名额限制,使不同地区的人上大学的机会不等。另外,近年来教育收费的快速上涨,使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从而,教育机会的分配也出现了贫富、城乡、地区之间的不平等,这一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不公平感。医疗服务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是影响人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医疗服务资源的分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城市,而边远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则十分匮乏。更为严重的是,医药费用的连年上涨,医疗基本保障覆盖面窄,使得低收入人群和一些困难群众无力就医,还有一些家庭因病致贫。这一方面的不公平现象还在继续发展。
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公平或不公平的价值判断,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会政治态度。现实中存在的这些不公平现象对党员理想信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党员本身就是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受害者”,例如下岗职工党员、农村贫困党员及老弱病残党员等,他们有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辛勤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到头来却生活窘迫,难免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极大。另一方面,即使对部分“受益者”党员干部而言,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模糊认识。这种思想状况的存在,必然对中共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中共执政中存在的消极现象影响了党员理想信念忠诚度
中共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是影响党员理想信念的突出因素。目前,党内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与不足是影响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在政治原因。而这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无疑是党内仍然存在的比较严重的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既是个别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丧失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主要表现,又是对大部分共产党员理想信念造成严重冲击和影响的重要根源。
由于党内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及腐败分子犯罪手段的极大隐蔽性,对大部分普通党员干部来说,这些被惩处的省部级官员似乎是“一夜之间”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了党和人民的罪人,而且他们在“倒台”前大都以“清廉”的形象示人,逢会必讲“反腐”,这些贪官“两面人”的形象对广大党员干部造成了极大的精神伤害,其负面影响甚至比对党和人民事业造成的物质损失尤过之而无不及。正如邓小平曾尖锐指出的:“群众对领导干部是要听其言、察其行的。你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台上讲反腐败,台下搞不正之风,群众怎么会信任你呢?”许多党员干部在看到一个又一个的贪官、而且是级别愈来愈高的贪官受到党和人民的惩处时,一方面欣喜于党反对腐败的巨大成就和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相容的坚强决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思想上的困惑和忧虑。因为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党员和群众观察党的大大小小的窗口和旗帜。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不够强。列宁曾经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革命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党员理论教育具备了更好的条件: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创立和形成了包含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党一直十分重视党员的理论武装工作,并且建立健全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与之不相称的是,个别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没有得到明显增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四川省在对43000多名党员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认为党员教育“内容空洞,与现实距离太大和联系主观世界解决思想问题不够”的占82.6%,还有32.4%的党员认为教育方式呆板单一,25.9%的党员认为学习教育是“搞形式走过场”。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增强党员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把党的科学理论真正转化为党员思想武器的重要任务,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加强党员理论教育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坚定党员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提供不竭的动力。
党员管理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能完全适应。一是“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仍然面临艰巨任务。主要是有的地方“两新”组织负责人对建立党组织积极性不高,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重视不够。例如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玉环县,前些年的调查,在全部610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仅有169家,还不到其中的3%,这还包括联合建立的党组织。已经开展党的活动的也只有600多家,比例不到11%。二是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特别是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在个别地方的党组织中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扬和坚持。有的党员干部要么碍于情面不敢批评,要么怕丢脸面不愿自我批评;有的遇到问题往外推,碰到矛盾绕着走;有的只栽花不栽刺,迫于无奈,隔靴搔痒来上两句;有的借批评之名行赞美之实,相互吹捧或变相吹捧或弄虚作假。三是党的组织关心爱护党员的功能作用发挥不够。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内即对党员的功能与作用,首先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功能,但隐含其中的关心爱护党员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比如许多老弱病残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及生活困难党员,不可否认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党组织。但当他们把求助之手伸向党组织时,如果党组织的反应迟缓甚至冷淡,自然会使他们心灰意冷,与党组织的感情日渐冷漠,产生对组织的离心感。部分党员当前存在的信仰迷失现象,很大部分正是这种原因所致。
个别党员干部忽视甚至放弃了世界观改造。当前,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把思想道德修养看做是“细节问题”,平日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上网是为了“猎奇”,对各种花边新闻、小道消息津津乐道;读书是为了提高“官场生存术”,热衷于钻研各种“潜规则”甚至是“厚黑学、风水学”,唯独对马列著作、党的科学理论兴致不高。没有了科学理论的武装,世界观的改造自然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而世界观这个“总开关”一旦出问题,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等必然扭曲,在金钱、权力、美色等等各种诱惑面前就会丧失思想道德防线。特别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和激荡更加激烈,个别党员干部经受不住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的冲击与挑战,很容易发生思想迷失,甚至于贪图享受,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同时,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也沉渣泛起,个别党员干部面对日渐泛滥的恶俗化的思想文化,不但不制止、不抵制,反而参与其中、乐此不疲。曾经,人们会因为一时的理智失控而满足违禁的欲望产生深深的负疚感,甚至以“政治生命”的终结为代价。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却会因为没有机会或没有能力满足违禁欲望而产生深深的遗憾。这确实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
标签: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坚定理想信念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中共党员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