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尤溪县论文,栽培技术论文,高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功能,采用一定的高产栽培技术,在水稻头季稻收割后利用稻桩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再生稻一种两收,再生季生育期短、日产量高,且省工、省种、省肥、节水、生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是尤溪县海拔400~600 m稻区种植一季水稻热量有余而种植两季水稻热量不足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提高复种指数的重要措施。 尤溪县再生稻生产发展情况 尤溪县位于闽中山区,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农业山区大县,年平均气温18.9℃,降雨量1600~1800mm,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和海洋性兼并气候。该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稻田海拔处在400~600 m的约有5500,是再生稻种植的最佳稻区。自1988年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再生稻以来,技术逐步完善、单产逐年提高,整个生产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①1988~1992年为引进、试验、示范等技术探索低产时期,示范面积由1988年的200 发展到1992年的2400 ,头季稻每亩产量由500 kg提升到550 kg,再生季稻产量从每亩100 kg提高到200 kg。②1993~1997年为栽培技术研究成熟中产时期,再生稻推广面积扩大至4000,头季稻单产提高到580 kg,再生季稻产量提高到每亩260kg。③1998~2003年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熟时期,再生稻面积扩大至5000,头季稻单产提升到590kg、再生季单产提高到300 kg。④2004年以来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熟超高产时期,推广再生稻面积扩大至6000以上,头季稻单产提升到600 kg以上,再生季稻单产提高到310 kg以上。尤其是近10年以来,在福建农科院谢华安院士指导下,再生稻着力于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我们摸索总结出“活力强而持久的发达根系、母茎多而健壮、茎穗比大”的三个超高产栽培技术指标措施,到目前每亩年产量高达1.0~1.2 t(即头季稻700~900 kg,再生季稻400~500 kg),高产水平居全国前列。 再生稻生育特点 再生稻的生育期是从头季稻潜伏芽结束休眠萌动开始到再生芽发育到抽穗灌浆成熟的时间,潜伏芽在头季稻灌浆成熟后期已开始发育,再生稻生长是与头季稻母体灌浆成熟同时进行的,其营养生长和头季稻后期成熟生长也是同时进行的。再生稻生长期是从头季稻收割留桩到抽穗成熟的时间,一般为60天,但其生长期长短与再生稻的品种、头季稻播种时间、留桩高度和种植区的海拔高度相关。再生稻的叶片数是随留桩高度降低而增加的,正常情况下,再生稻的稻穗会有3片再生功能叶,再生稻的植株高度也只是头季稻的1/3或是2/3。 种好头季稻是再生稻 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 再生稻是头季稻生命生长的延续,依靠其母茎的根系吸收养分,通过水肥管理促进休眠芽发育萌发再生苗,进而发育成穗。所以,头季稻的根、芽是再生稻栽培的核心器官,种好头季稻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 选择“双高”品种,确保再生稻高产稳产 根据尤溪县多年种植实践选择种植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Ⅱ优1273、宜优155等,具有头季稻产量高、再生力高的“双高”杂优品种,是种植再生稻的好品种。 适时播种旱育秧,保证再生季稻的安全抽穗 再生稻播种要考虑避开“倒春寒”和“秋寒”,又要注意避防头季稻遇高温抽穗,前者造成烂种烂秧,后者降低结实率。据多年再生稻生产经验,头季稻在8月15日前收割,再生季稻可获得高产,而头季稻8月25日后收割的,再生季稻可能遇到秋寒,难以正常抽穗扬花。尤溪县一般要在2月底至3月5日之间播种,使头季稻能在8月15日前收割,再生季稻能在9月中旬前,日均气温在23℃以上安全抽穗结实。旱育秧具有白根多、根壮、茎粗扁、耐寒、栽后返青快,提早成熟2~3天优点,是再生稻提高单产的关键技术。选用农地或菜地做秧床,提早一周翻土,提前2天做秧床。秧床每平方米用60g壮秧肥作底肥和2.5 g敌克松兑2500 g水消毒,用种子包衣剂拌种后播种,秧苗1叶1心用1:8尿水浇施,同时每平方米用2.5g多效唑兑水5 kg喷施,以后每长1片叶施1次肥,秧龄掌握35~40 d,叶龄6叶左右,每粒谷带2蘖以上移栽。 合理密植,畦厢式栽培 栽培高产再生稻,要协调好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种植密度,发挥穗大、粒多优势。移栽前按畦带沟1.8 m整畦开沟(沟宽25~30 cm、沟深16~18 cm)。移栽密度要根据土壤肥力及品种生育特性而定,正常情况下每亩栽插1.8万~2.0万丛,每畦插9行,株行距20 cm×18 cm,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6万~8万。 早攻促早发,施好平衡肥,适时重施催芽肥 根据头季稻目标产量及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头季稻一般亩施纯N12~13 kg、纯P(P2O5)5 kg、氧化钾(K2O)12 kg,N:P:K 比例为1:0.4:1。磷肥作基肥,钾肥作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氮肥按基肥35%、促蘖肥25%、烤田后接力肥10%、穗肥20%、粒肥10%分别施用。再生季稻要重施催芽肥,头季稻齐穗15天后,倒二节以下各节位腋芽幼穗开始分化,它与头季稻灌浆成熟同步发育,催芽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再生季稻产量影响很大,催芽肥分两次施用,即头季稻齐穗后15~18天,亩用尿素20 kg分2次隔天施用。 适时烤田,培根壮秆 水管要采用浅水插秧、寸水护苗、薄水促蘖,够苗(10本/丛)、时到(插后20天)烤(搁)田,控制无效分蘖。第一次烤田在头季稻苗数达16万~18万/亩时开始,烤到脚踩不粘泥为止,达标后复水3~5天,继续搁田至幼穗分化,幼穗分化后改为沟灌。第二次烤田在齐穗后15天结合灌寸水施催芽肥,并让其自然落干搁田养根,实行干湿交替到成熟。 低指标防治病虫害 主要有“两虫两病”,头季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二化螟和7月上中旬的稻飞虱,烤田复水后的纹枯病和秧苗期、分蘖期、破口期的稻叶瘟,要及时测报及早防治,二化螟枯鞘率3%,稻飞虱丛有5只,纹枯病丛发病率10%就要用药防治。 十黄收割头季稻,把住留桩高度 头季稻要十黄收割,利用母茎富余的光合养分供给腋芽,使腋芽充分发育,增高萌发率。再生季稻留桩高度为头季稻株高的三分之一,即割桩位置在头季稻倒2节腋芽上方10cm处,这样能100%留住倒2芽,保3~4芽,同时能保留稻桩较多的干物质输送给再生蘖。 强化再生季稻管理 头季稻收割后要当天复水,田间保持湿润发苗、浅水长苗、水层养穗、干湿到成熟,遇寒流灌深水护苗保穗,寒流过后排水,保持沟中有水,畦面湿润到成熟。 及时施足壮苗肥 头季稻收割后,再生季稻腋芽幼穗继续分化,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时期,因此,留桩后3天内要结合复水施壮苗肥,每亩施用尿素5 kg,促进多发苗快齐苗,以达到保粒增穗的作用。 再生季抽穗60%~70%时,每亩用“赤霉素”2g兑水50 kg喷施,以促进再生季稻抽穗整齐;并且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 g加爱苗50 ml,兑水60 kg喷施2次,提高结实率和饱满度及防治纹枯病,以确保再生季的高产丰收。 联系电话:010-82109664右西县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实践_再生稻论文
右西县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实践_再生稻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