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回病室6h内不同体位对患者舒适度及术后不适的影响研究论文_古洁

双流区中医医院 610200

【摘 要】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回病室6h内不同体位对患者舒适度及术后不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06月至2015年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去枕平卧体位;观察组患者采用头颈下垫枕、头部抬高10~15°的改良低半卧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呕吐发生率、头晕、腹部疼痛、腰肌酸痛、呼吸频率、I期压疮等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观察组和对照组呕吐、头晕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腰肌酸痛、呼吸频率、I期压疮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部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回病室6h内采用改良低半卧位可以减轻患者术后不适,较传统去枕平卧体位更加舒适,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腹部手术;体位;舒适度

体位是病人休息和适应医疗而采取的一种姿势,合适的体位对于病人的恢复有着良好的作用,若病人的体位安置不当,则可能会出现潜在继续损伤的危险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影响康复,所以,病人选择合适的体位及其重要[1]。通常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回病室6h内采用传统的去枕平卧位,目的是为了防止患者意识不清时呕吐进而引起吸入性肺炎,但是去枕平卧位会给患者造成不适[2]。目前对于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的病人,采取何种的体位更利于术后恢复以及增加病人舒适度,是广大医护人员应该重视的一项问题。现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不同体位的舒适度,以找到更利于提高病人舒适度的体位,进一步提高医疗和护理满意度,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了我院2014年06月至2015年06月收治的90例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分别为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胆囊切除术、结肠癌根治术、剖腹探查术,麻醉方式均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0~57岁,平均(41.2±10.5)岁,平均体重(66.1±11.6)kg;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8~60岁,平均(43.8±11.3)岁,平均体重(62.6±10.8)k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使用气垫床;患者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颅脑、脊椎有基础疾病病人;排除有颈肩腰部疾病手术史病人;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患者术后意识清醒后返回病室,6h内,对照组采用传统去枕平卧位;观察组采用头颈下垫枕头,头部抬高10~15°的改良低卧位,枕头为6cm厚的手术床平枕。其他按照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3]。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h内的呕吐、头晕、腹部疼痛发生率;每小时记录1次呼吸和心率,记录质呼吸> 20 次 /min 和心率> 100 次 /min 的发生率;观察I期压疮发生率;采用数字分级法评估腹部疼痛程度: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清醒后选择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头晕、呕吐、腰部疼痛、呼吸频率、心率、Ⅰ期压疮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呕吐、头晕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腰肌酸痛、呼吸频率、I期压疮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头晕、呕吐、腰部疼痛、呼吸频率、心率、Ⅰ期压疮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腹部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疼痛程度在1至3分的比例为3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疼痛程度为7至10分的比例为1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全身麻醉手术后多采用传统的去枕平卧,主要是针对于麻醉未清醒的患者,防止患者呕吐后胃内容物误吸导致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4]。但是去枕平卧也存在一定缺陷:由于中老年患者脊柱都有退行性变化,去枕平卧时易引起颈肩、颈背酸痛;手术时,患者会因为置管或者疼痛从而引起肌肉紧张,去枕平卧位时,颈部肌肉和腰部肌肉一直持续僵直状态,长时间就会引起肌肉酸痛;长时间的保持一种体位,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受压部位发生疲劳和血供障碍,从而引发疼痛和褥疮发生[5]。

改良的低半卧位具有以下几点优势:进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大多置有腹腔引流管,采用改良的低半卧位可以充分引流;还可以降低腹部的张力,从而促进切口的愈合速度;有利于膈肌的活动[7]及双下肺扩张,利于气管分泌物的排出和肺扩张;早期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若将床头抬得过高,有可能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使得生命体征波动[6]。所以采用改良低卧位既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又能避免患者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本次研究显示,采用改良低卧位的观察组患者腰肌酸痛、呼吸频率、I期压疮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采用去枕平卧位的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疼痛程度为 1 ~ 3 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为 7 ~ 10 分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所以,对于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回病室6h内采用改良低半卧位可以降低腰肌酸痛、呼吸急促、I期压疮的发生率,较去枕平卧位更舒适,有利于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改良的低半卧位是需要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回病室6h内采用改良低半卧位可以降低患者的不适,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惠莉 . 自由体位对全麻口腔科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4):515-516.

[2] 古艳芳,刘仲寅 . 体位干预对广泛性全宫切除术后腹腔引流量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6):127-128.

[3] 苏桂芳 . 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后两种不同体位的临床比较 [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56-157.

[4] 楚德芹,董玉赢,徐桂琴,等. 全麻腹部术后早期半卧位与康复关系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6):105- 106.

[5] 刘晓红,贺锦花. 普外科麻醉术后不同护理体位的探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5):101-102.

[6] 陈慕瑶,罗永丽,陈旭素 . 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患者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体位护理的比较 [J]. 实用医技杂志,2014,21(2):218-219.

论文作者:古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  ;  ;  ;  ;  ;  ;  ;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回病室6h内不同体位对患者舒适度及术后不适的影响研究论文_古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