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论文_杜恒,王卉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论文_杜恒,王卉

(遂宁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四病区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病症类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症在发病之后必须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次研究主要就目前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展开具体的分析探讨,对患者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有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分析、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析等,而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治疗当中,主要包括了内镜治疗时机的把握,内镜前、内镜下、内镜后等的治疗。

【关键词】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003-02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通常是因食管、十二指肠、胆管等部位的病变所导致的,其通常包括有在胃空肠吻合手术后吻合位置附近由于疾患导致的出血情况,主要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以及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种,其中前一种出血情况大约占到了所有出血情况的85%左右[1]。

1.上消化道出血流行病学

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上消化道出血的年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8~160)/10万[2],同时这一病症的致死率也超过了12%。有学者收集4170例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占到了67.51(2815/4170)%,超过80岁的患者占到了27.00(1126/4170)%[3]。因此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应当引起有关医院的老年科室的关注,将其同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常见老年病症引起同等重视程度。上消化道所引发的各类病症以及患者身体上的一些周身性病症均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的发生。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病因即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剧烈的呕吐症状所引发的贲门黏膜撕裂情况也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致病因素。并且溃疡性出血症状同时也在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当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大约超过有40%左右的非静脉曲张性患者是因溃疡所导致患病的。

2.最新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2.1 风险评估方法

在消化道出现出血症状后,往往患者的病情会十分危急,需要及时的采取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等治疗措施。故应当对患者实施相应的病情评估,同时依据评估结果的差异性来给予患者相对应的治疗措施,在当前临床上较常采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Rockall与Blatchford两类评分系统。

2.1.1病情程度分级 依据患者的年龄、是否存在有合并病症、失血量大小等,将患者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针对年龄超过65岁,同时合并有重要的器官病症、休克、血红蛋白含量低等患者其出现二次出血的风险会相应升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 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 这一评分系统是当前临床上所应用最为广泛的一套评分系统分,较常应用在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二次出血风险以及致死风险评价方面。此系统通常根据患者的年龄、休克情况、合并症状以及内镜下的出血指征等将患者划分为高危、中危及低危,其中≥5分为高危,3~4分之间为中危,0~2分之间为低危

2.1.3 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析 此项评分系统涵括了大量的临床数据以及实验信息,较常应用于对患者治疗方法与致死性风险的判断方面。在患者评分为0分之时无需采取手术治疗。其中≥6分即视为中高危,<6分即视为低危。

2.2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治疗

2.2.1内镜治疗时机 针对绝大多数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应当于发病的24h之内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措施,然而针对高危及低危患者则均不应当采用手术治疗。对于高危患者行早期胃镜检查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费用支出,同时有研究表明对高危患者在12h前行胃镜检查的术后死亡率为0%,而若在12h后行胃镜检查则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升高到了45%。而低危患者是否进行内镜检查对于患者的预后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总的来说低危患者行胃镜检查不是十分必要。

2.2.2内镜前药物治疗 在患者进行内镜治疗前给予患者一定的促动力药物,能够显著的促使患者的胃积血得以排空,针对疑似胃部存在有部分积血的患者通过服用促动力药物,能够促使其在内镜检查之下的影像更加清楚,能够促使诊断准确性得以显著提升。但是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应用促动力药物对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手术成功与否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2.2.3内镜下治疗 在行内镜检查的过程当中若出现了溃疡出血情况,便可依据溃疡的具体特征来判别患者出现二次出血的可能性,但凡是胃基底存在有凝血块、血管明显暴露的患者其出血的可能性也就会更高。因而,在内镜下治疗的过程当中可依据患者的血液性状改变情况采用Forrest分级方法[4]。

2.2.4内镜后药物治疗 在行内镜治疗之后,对于高危患者可推荐其使用静脉弹丸注射以质子泵抑制剂80mg,同时采用8mg/h的静脉滴注持续72h。便可有效的促使患者的二次出血及死亡率大大降低。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临床上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之时,需要相关的临床医师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程度,针对不同病情发展程度的患者实施以相对应的止血方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病因的治疗以及避免二次出血情况的发生。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次研究的研究分析可以为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会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4,杭州)[J].中华内科杂志,2014,48(10):891-894.

[2]许勤,胡乃中,刘衡等.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3,30(11):828-831.

[3]饶正伟,冯轶,冯刚等.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4(30):3468-3470.

[4]邵颖,魏晟,谭漫红等.Blatchford危险评分系统对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评估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62-66.

论文作者:杜恒,王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论文_杜恒,王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