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小企业集团发展初探_群落结构论文

浙江省小企业集团发展初探_群落结构论文

浙江小企业群落式发展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群落论文,浙江论文,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92(2000)05—0025—07

一、浙江小企业的群落式分布和发展状况

小企业兴盛构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领域的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近几十年来,在亚洲乃至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小企业都成为与大企业并驾齐驱的重要力量,1995年,我国小企业总数有731.85万个,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99.7%,从业人数10844万,占全部从业人数的73.6%,产值51391.0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2.5%。浙江小企业发展更是以业绩骄人、特色鲜明而瞩人眼目。小企业不但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支撑着浙江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江山。1998年底浙江省小企业总数达70余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99.9%,从业人数1339万,占全部从业人数的81%,在产值和就业比重上,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近26个和16个百分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浙江经济是典型的中小企业经济,特别是众多小企业在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浙江小企业发展为何如此之快?它与国内其它地区及国外小企业发展的区别在哪里?作者认为:原因和区别有很多,但采取群落式的发展格局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和基本的区别所在。

群落是与人类学中的部落相对应的生物学概念,是指聚集在一定地理空间内的相互之间有着特定联系的生物群体。群落之内的生物个体与群落之外的生物个体有着空间上的间隔和联系上的阻断。生物群落的出现与地理和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有关,如是否有充沛的水源、丰富的食物、安全的藏身地等。小企业群落则是指聚集在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小企业群体。众多小企业择地群集分布首先与地理环境因素有关,如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毗邻自然资源产地与消费品市场。另外还与人文环境、工商传统、政府的政策导向等非自然的因素相关。生物群落的内部组织结构有些比较简单,有些比较复杂,亦有些仅仅是靠生态系统内的食物链来维系。与此相一致,小企业群落的内部组织结构也从简单到复杂,从准层次制到完全市场化呈现多种形式。凭直观我们发现,浙江众多小企业并不是离散地、相互孤立地发展的,而往往是相互依赖、相互抱团共同繁衍壮大的。据初略统计, 浙江省年产值超亿元的小企业群落有306个,1997年的产值达到2664亿元,平均每个群落的年产值达到8.7亿元,其中10亿元到50亿元年产值的群落有91个,50亿元到100 亿元的群落有13个,100亿元以上年产值的群落有4个。

遍布于全省城乡各地的大量专业性的小企业群落的出现和壮大,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特征和最主要的动因。一个小企业群落的发展,就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人民,使当地的财政收入、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人民生活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成百上千个小企业群落的发展,使整个浙江大地蓬蓬勃勃、欣欣向荣,始终走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使浙江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走向小康走向富裕。

二、浙江小企业群落成因分析

浙江小企业群落这种新型产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现象,而是特定历史背景、经济制度、文化环境以及市场竞争条件下产生的必然经济运动的结果。是浙江人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自主创造的产物。现分析如下:

(一)民间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历史传统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境内有宁波、温州两个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省会杭州是明清时代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中心,清末出现过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浙江境内的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工商传统,宁波的“奉帮裁缝”闻名海内外;绍兴的轻纺、酿造行业十分发达,“染缸、酒缸、酱缸”遍布乡里;永康是著名的“百工之乡”,一般村民亦擅长小五金制作手艺;义乌货郎担走遍全国,成千上万人做“鸡毛换糖”的小生意。悠久的工商传统,使浙江人具备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灵活精明的头脑。改革开放以后,他们逐渐抛弃了传统落后的手工生产方式和“走村窜户”的游商方式,办起了使用现代机器设备的家庭工厂、私营企业和坐地经营的大市场。浙江小企业群落就是在这种富含工商素养的历史沃壤中萌生发展起来的。

(二)改革开放、培育市场的制度条件

1979年以前,浙江人的经商才干受到“极左”路线的强烈禁锢。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以后,成千上万渴望创业致富的农民开始从狭窄的土地上转移出来,务工经商成为80年代浙江农村时髦的新浪潮,一大批能工巧匠蜂涌出现。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是浙江小企业群落发展不可缺少的体制条件。这种制度变革主要有以下四点:1.集中统一劳动向自主经营劳动转变,劳动者获得了自主经营劳动权。2.单一公有制向多种所有制转变,民间产业资本获得了制度性默许和扶持。3.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民间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获得初步发育。4.严格封闭的城镇管理体制向开放的新城镇管理体制转变,农民获得了进城定居就业的权利。

(三)古典心态和东方式的人文环境

说小企业群落的生成与浙江人传统的人格心态和文化精神有什么联系,这恐怕是不少经济学同行们不屑一顾的。因为古典经济学的宗师们已经给定了人的自私性和完全理性的理论框架,在经济学的入门口,人已经被简化成没有任何文化差别的经济动物。但我们不妨暂且抛开这一理论认定,沿一条新的路径来寻找可能存在的有益见地。

1.以血缘、乡缘为纽带的人文网络是支撑小企业群落的无形精神脉络。中国人特别重“缘”份。血缘、乡缘、学缘等人际关系在中国人生活中占有很重的比重。人缘关系不仅是一种感情的依托,同时是人们日常生活借以“攀高”的阶梯。在亲戚、朋友、同乡、同学、同事这种圈子里,一切话都好说一切事情都好办起来,相互之间有一种信任和“承诺”。在小企业群落中,小企业主之间的合作和交易关系,往往是通过亲戚、朋友、同乡、同学、同事等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维系的,通常是先有了人际交往关系,然后才有生意上的合作关系。人际关系网络的存在使小企业之间交易活动变得更加顺畅。在经营状况好时,可以相互提携帮助,提供市场信息,传播生产技术。在经营遇到困难时也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2.“宁作鸡头不作牛尾”的传统心态是许多小企业主自立门户的心理因素。希望自己作老板,不愿为别人打工,这种心态导致许多企业的业务骨干和部门经理纷纷跳槽出来,自己兴办与过去类型相同的企业,甚至放弃原企业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就直接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原企业人才流失,业务受损,难以发展扩大;另一种结果是同类小企业数量不断扩张。这是小企业群落中,同类型小企业很多而大型骨干企业发育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四)市场竞争条件下小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愈激烈,小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面对大型企业在技术、资金、规模、品牌上的绝对优势。任何一个小企业靠自身的势力单打独斗是难以取胜的。相反,众多的小企业组合成一个庞大的“小企业军团”,联手走向市场,就可以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占据先机。首先,它保持了小企业灵活多变反应快捷的特点,又能集少成多聚微成著形成产品规模的优势;再次,群落的形成可以促进小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从而对小企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交易成本的降低带来助益,使小企业在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价格上也取得竞争的优势。因此,采取群落式的发展格局,是浙江小企业迎接市场竞争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制度性的适应安排,是浙江小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一个鲜明特色,这个特色甚至在其它地区和国家都鲜能见到。可是在以前论述浙江小企业发展的诸多文献中,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述及众多彼此无关联的小企业的作用和特点,没有发现它们之间密切的依赖性、关联性和协同作用,事实上离开了企业群落单个小企业是难以生存的,没有小企业群落的发展,浙江小企业就难以得到发展。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把握浙江经济发展的内在本质。本文的着眼点,就是要以“小企业群落”这个新概念为基础构筑一个新的理论平台,并以此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一番新的理论审视和逻辑演绎。

三、浙江小企业群落这种新型产业组织的结构特征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一个系统的生命力与系统的开放度成正相关。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越密集,从外部输入的信息能量越多,系统的生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系统演进变化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量的“渐进”,一种是质的“巨变”,而这都与系统的“涨落”有关。“微涨落”时系统会偏离平衡态,导致量的渐进,“巨涨落”则导致系统远离平衡并最终突破旧的平衡态,在更高的支点上建立新的平衡态,出现质的巨变。涨落的出现是外部物质能量信息输入的结果,是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合目的性的适应性反应,外部输入的物质、能量、信息越多,系统出现“巨涨落”的机率就越大,系统演化更新的速度就愈快。从宏观整体上鸟瞰,浙江小企业群落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不断演化发展的开放系统。浙江小企业与天南海北的商家客户之间存在着多管路多时空多层次的商品交易和信息技术交流活动。这种交易和交流活动的单元密度、空间跨度、时间频率在国内商界是令人称奇的。浙江小企业群落经常面临外部技术市场变化和企业竞争的挑战,出现动荡起落,甚至出现衰微的征兆,但每次挑战过后,每次动荡末了,不仅没有使群落解体,反而孕育出新的契机,迎来新的发展格局和发展高潮。

以上从系统论的视角,对浙江小企业群落这一新型产业组织系统的宏观概貌作了描画,下面再对它的微观结构特征作一些分析:

1.相对集中的企业地理空间布局。群落中的小企业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内相对密集分布,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群区。群区内企业分布是非均匀的。在群区的中心部位,往往有一个企业分布密度特别高的“内核”,这个内核所占居的空间范围虽然只及整个群区的很小一部分,但却囊括了整个企业群落的大部分优秀企业,集中了企业群落的主要经济功能,随着离群区“核心”部位的半径距离越远,企业空间分布的密度就会越低。群落的外部边界有些是清晰的,有些则只是一道朦胧的轮廓。一般而言,小企业群落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不超出其核心部分所在市县的区域范围,仅有少数群落的地域边界跨越市县行政区界和高山大河的隔阻,拓延消失于千里之外。

2.以专业性市场为依托。浙江每个发育成熟的小企业群落都有一个相应配套的专业市场,这个专业市场不仅是小企业群落发展的产物,也是小企业群落进一步发展的依托。义乌三千多家小商品生产企业,依托的是义乌小商品城这个亚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绍兴两千多家轻纺印染企业依托的是柯桥轻纺城这个中国最大的轻纺市场。市场与群落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共生关系。市场的交易规模与辐射半径决定着小企业群落的发展规模水平,小企业群落的发展亦反向决定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的扩张程度。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辅佐,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兴衰进退与共。

3.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浙江小企业群落普遍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其生产和经营始终围绕特定专业部门展开。虽然专业领域的跨度不同,如义乌的小商品企业群和绍兴的轻纺小企业群,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就相对宽泛;而温州永嘉的纽扣生产小企业群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就比较狭窄。专业领域的宽泛或狭窄与企业群落的规模大小有某种关联性,因为,一定专业领域其市场需求规模有一定总量限制,专业领域越大,其市场需求规模总量越大,专业领域越小,其市场需求规模总量越小。小企业群落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与它的市场需求规模总量发生矛盾,这时,就要适当拓宽专业领域,为小企业群落进一步发展开辟空间;否则就只能囿于原地止步不前了。浙江小企业群落的专业性分工是一个动态的逐渐演进深化的过程。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产品生产的专业化阶段,在这个阶段,群落内部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同属于一个专业部门。第二是生产工艺专业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特定的生产工艺流程开始从原生产企业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些专门从事某种工艺加工,以“中间产品”为主业的企业。第三是生产服务专业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群落内部分工进一步深化,服务性工种开始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专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且费用更低廉的企业开始出现。历时态的三个发展阶段与同时态的三种空间排列成对应,我们看到小企业群落中有三种类型专业性企业同时并存,一种是专业性最终产品生产企业,一种是专业性工艺加工企业,一种是专业性生产服务企业。这种时间发展序列与空间排列序列的一致性,历史发展过程与逻辑推演过程的统一性具有很深的令人玩味的哲学奥义。

4.生产性小企业子群落与商贸服务性小企业子群落并联耦合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一个小企业群落加以细分,把它分成若干个子群落。从功能上,可以把它分为生产性和商贸服务性两个子群落。浙江众多小企业群落中,没有一个是纯粹的生产性小企业群落或商贸服务性小企业群落,任何一个功能完整的小企业群落,都是由这两个子群落共同构成的,这是浙江小企业群落内部结构的另一处奥秘。生产性小企业和商贸服务性小企业是同一群落的两个独立的子系统,互不统属,同时又相依相伴相辅相成。它们之间保持着一种结构张力,这个张力的平衡点如果位于系统结构的中部,说明群落系统的生产力能和销售功能基本相当,整个群落的运行状况良好;如果平衡点偏向生产性小企业子系统,说明群落的生产性功能强于销售功能,这时,群落的生产功能可以推动销售功能的扩大;如果平衡点偏向商贸服务性小企业子系统,说明群落的市场销售功能强于生产功能,这时群落的销售功能又会带动生产功能的增长。由于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张力不断发生弹性变化,因此,它们之间的平衡点也会不断游移摆动,导致生产性子群落和商贸服务性子群落持续相互拉动这种良性循环局面出现。相反,任何一个子系统功能如果发生萎缩,都必然会对另一个子系统造成影响。两个子系统间良性互动的出现,根源于它们系统功能的相互耦合。生产和销售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两个密不可分的功能环节。一个企业群落,如果只有生产没有销售,则是盲人骑马,无的放矢,如果只有销售没有生产,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产性企业子群落和商贸服务性企业子群落只有齐头并进,整个小企业群落才会共同繁荣发展。

5.小企业与大群落两极对应

浙江小企业群落在整个群落规模上,比较国内或国外同类小企业群落都是很大甚至是最大的。但群落内部小企业的平均规模比较之下却是最小的。两者形成鲜明对照。以义乌小商品城为例,它的市场总规模亚洲第一,而市场内每个摊位的面积大多只有1至2个平方米,可谓最小。最小和最大这种两极对应是如何形成的?最大的群落是怎样由最小的企业所构成的?这种群落构造有没有内在结构上的优势?这是一个很有趣、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也许可以笼统地说,这种群落构造既保留了小企业的活力,又获得了规模上的优势,但这毕竟只是一种粗糙朦胧的表述,而没有刻划出问题内在的逻辑联系。完整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超出了纯粹经济学的专业范围,作者并不力求在此有一个圆满的答案。仅仅发现和提出这一问题,已让作者感到几分欣慰,因为从中可以看到古典经济学家一味强调规模效益,推崇大企业,排斥小企业在理论上的幼稚性,也从中体味到哲学家们关于小与大之间辩证联结和相互转化的哲学玄思的机智所在。

四、浙江小企业群落内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以批评的目光对浙江小企业群落的发展作一番审视,了解它的缺点和不足,并辅以相应的对策加以克服,对推动小企业群落在新的千年里更快更好地发展是有意义的。我认为浙江小企业群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群落内部组织度不高,同业无序竞争倾向加重。群落内部没有形成一种必要的价格协调机制,一旦某种产品市场相对饱和,就会出现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

(二)群落内部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提升机制尚不健全,产品质量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的情况不理想。在一些群落内部,假冒伪劣商品时有出现,并且得不到有效地查处。生产技术上的模仿多于创新,对新技术新产品学习模仿很快,但独立发明创新能力不足。

(三)品牌意识薄弱,缺少名牌产品。虽然整个企业群落的名气很响、影响很大,但生产的产品却没有过硬的品牌。不少小企业主有“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缺乏大的远见抱负,不愿意为了长远发展放弃一些眼前利益,不愿意做艰苦细致花钱又费力的扶植品牌的工作。

(四)高新技术小企业群落的发展滞后,至今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小企业群落。有许多高新技术小企业忙于“各自为战”,相互之间沟通协同不够,形不成群落效应。

上述几个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小企业群落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提出几项设想,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应对之策,也权作本篇的结束语。

(一)政府要加强对小企业群落发展的扶持和引导。政府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研究和把握小企业群落发展的方向、面临的机会、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为小企业提供有关信息和政策咨询,并配套采取财政、金融、税收、工商等方面的措施,引导小企业群落健康发展。

(二)加强对群落内部企业的产品质量监控和工商行政管理,建立质量检测中心,制订行业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引导企业走“以质量求生存”的道路,防止假冒伪劣产品。

(三)在小企业群落内部建立技术进步激励机制。建立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鼓励小企业技术创新。制定旨在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兴办科技型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专利产品的保护,防止这些产品被剽窃和仿冒。设立专门的技术转让机构和场所,建立技术转让办法,促进技术转让的真正实现。

(四)在小企业群落内部建立行业自律协会,对一些主要产品的价格进行协商和协调。

(五)大力扶持发展高新技术小企业群落,认真研究和移植美国“硅谷”、台湾新竹高新技术工业园、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成功经验,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培植一个具有示范效应、充满活力的高新技术小企业群落。

收稿日期:2000—05—20

标签:;  ;  ;  

浙江省小企业集团发展初探_群落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