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针刺治疗面瘫的几点体会论文_冯毅

分析针刺治疗面瘫的几点体会论文_冯毅

西藏自治区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冯毅【摘要】目的 探究面瘫应用中医电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面瘫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成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开展普通针刺法和头皮针治疗,实验组开展电针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分析对比。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时间差异上,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瘫应用电针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加速患者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电针;面瘫;治疗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ZM

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面部疾病为面瘫,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人们称为歪嘴风,诱发此种现象的因素较多,如面部受凉、病毒入侵、物理性损伤等。该疾病病发初期临床症状是面神经发炎,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还会产生眼角下垂、嘴歪眼斜等症状。针对此类疾病要及早治疗,提升临床疗效,并减少后遗症。有研究显示对此类疾病开展中医针刺治疗效果较好[1]。因此本次针对面瘫应用中医电针治疗的临床疗效展开了进一步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面瘫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成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实验组男患17例,女患15例,年龄17-69岁,年龄均值为(42.9±2.7)岁,平均病程为(12.78±4.78)天;对照组男患14例,女患18例,年龄16-69岁,年龄均值为(42.4±2.4)岁,平均病程为(12.35±4.69)天。以上患者之间常规资料差异较小,未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普通针刺法和头皮针治疗,普通针刺法主要操作内容:指导患者更换为健侧卧位,穴位选择患侧的翳风、夹承浆、颧以及风府、百会、对侧合谷穴位,用酒精(75%)对以上穴位相应部位皮肤进行消毒,选择2寸30号毫针,对百会穴平刺,斜刺0.5寸风府穴,其它穴位全部选择2寸30号毫针直刺,得气后进行捻转,停留半小时。头皮针:选择患者患侧的头部颞前斜线位置,自上而下进针,连针3至5针。每日一次,持续治疗十天后停止两天后在持续治疗十天。

实验组开展电针治疗,具体操作:准备好50mm×0.3mm毫针和电针仪,指导患者仰卧于病床上,采取合谷、翳风、下关、迎香、颊车、地仓、阳白、四白、丝竹空、攒竹等穴位,以上穴位全部为患侧,但是合谷为健侧穴。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配穴,若患者鼻唇沟较平则增加迎香;若患者人中沟歪斜需要增加水沟;若患者目赤则增加晴明。对相应皮肤位置消毒后选择指切法进针,之后对针进行提插捻转,当患者有针刺感后和电针仪连接,询问患者感受并使用疏密波,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调节电流。初次治疗时间为15分钟,之后逐渐增加,待一星期后增至半小时,一星期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患者治疗后面部瘫痪、麻木、嘴斜眼歪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面肌功能康复则判定为痊愈;患者治疗后面部瘫痪、麻木、嘴斜眼歪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静止状态下患者面部正常则判定为显效;当患者以上症状有一定程度减轻,面部外观有所好转则判定为有效;当患者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或病情加重则判定为无效。同时将患者治疗时间和并发症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本次实验数据,百分比率(%)代表计数资料,检验值为χ2,对比差异较大,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6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为92.75%,对照组为75.00%,组间差异较大,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详见表1:

表1对比6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n/%)

分组 无效 有效 显效 痊愈 总有效率(%) 实验组(n=32) 2 2 7 21 30(92.75) 对照组(n=32) 8 7 8 9 24(75.00) χ2 4.267 P 0.039 2.2 对比64例患者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

实验组治疗时间为(26.35±3.78)天,对照组为(37.54±4.11)天,组间差异较大,呈有统计学意义(t=11.336,P=0.000)。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较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面瘫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能够发生于各个年龄人群当中,该疾病还被称作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以及亨特综合征等,患者病发后面部肌群运动功能严重受限,若得不到及时且有效治疗,极易引起多种较严重的后遗症。该疾病在《内经》中有所记载,指出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为该疾病的病位,该疾病在中医学上的主要诱发因素为气血阻痹且正气匮乏所致,因此临床治疗要以疏通经络、通畅气血为主[2-3]。临床针对该疾病治疗方式较多,西医常用,抗病毒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但是此种治疗方式目前在临床中仍有较大争议,且患者使用激素类药物后易产生不良反应。而通过中医治疗,可有效避免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根治效果较好。临床常使用针刺和头皮针治疗,能够增强机体和局部组织代谢功能,加速血液循环,有助于提升面部神经功能。而有研究证实使用电针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缩减治疗时间。

在此次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5%,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5.00%,且实验组的治疗时间也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所选择的手足少阳经穴、面部阳明经穴,有助于舒畅机体血气、激发经络之气、调节机体机能。同时还可以增加神经细胞释放RNA含量,强化琥珀酸脱氢酶和乙酸胆碱的活性,抑制酸性磷酸酶的释合成,进而加速受损神经的修复[4]。这就表示应用电针治疗,针刺的同时并进行电流刺激,可快速提升患者皮肤温度,强化局部血运和代谢,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加速康复。而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这就说明电针治疗的安全性较好。

总之,面瘫应用电针治疗可加速患者恢复,同时还可避免多种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王念宏, 宣植, 杨铭,等.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概述[J]. 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8):89-92.

[2] 陈春雁. 探讨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9):191-191.

[3] 唐永.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4):189-190.

[4] 周敏杰. 推拿按摩与针灸联合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7):195-196.

论文作者:冯毅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分析针刺治疗面瘫的几点体会论文_冯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