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城市规划测量队 广东云浮 5273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重要性越显突出,如何在技术上保证城市规划方案顺利实施,城市规划测量就成了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城市规划测量中的控制测量、规划道路定线测量、拨地测量,以期为相关的城市规划测量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测量;技术要点
引言
城市规划测量是服务城市建设规划管理而进行的工程测量工作,担负着服务城市建设的任务。它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准确的测量成果,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信息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综合应用的需要。下文阐述了控制测量、规划道路定线测量、拨地测量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抓住检测的关键,保障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证城镇总体规划正确实施。
1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城市规划测量的基础。城市规划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地方坐标系,高程系统应采用地方高程系。特殊工程采用非地方坐标系和高程系时,应与地方坐标系和高程系建立联系。
城市规划测量平面控制网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布设原则,并应顾及工程的特点。测量方法可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等方法。不过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这3种方法在常规城市规划测量的控制测量中基本用不着。目前,采用GPS测量配合导线测量方法。
城市规划测量高程控制网可布设成附合线路和节点网,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城市规划测量中一般不考虑作业面高出基准面时的各种改正。
1.1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应在北京市等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三级导线或导线网,也可采用GPS技术布设相应等级的控制点。
(1)导线技术要求
导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考虑到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布设二级导线,表1将二级导线的规定也纳入进来。
导线宜布设成直伸等边形状;导线网中节点与高级点间或节点与节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表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0mm;控制点稀少地区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宽至表1规定长度的1.5倍,但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0mm;控制点稀少地区导线可同级附合一次。
(2)GPSRTK技术要求
城市规划测量中的GPS测量一般用不着静态定位,主要原因有:第一,GPS静态定位需要数据后处理,不能满足城市规划测量现场解算数据的需要;第二,GPSRTK的精度能够满足城市规划测量的精度要求,且有简单快捷、及时提供结果的优点;第三,GPSRTK所需GPS接收机数量少、成本低,尤其是GNSSCORS系统建成以后,只需要一台接收机即可。鉴此,这里只列出GPSRTK的技术要求。一般认为GPSRTK点和GNSS网络RTK点的可用于三级导线及以下精度的控制测量。
GPSRTK控制点宜选择在视野开阔的地点,应远离高大的建筑楼群、树木、大面积水面、强电磁波发射源等干扰源,并实地设置点位标志。基准站宜选择观测条件良好、距离测区较近的地方,基准站应选用二级导线以上的控制点。GPSRTK作业半径应符合表2的规定。作业时应使用已知控制点校核,点位误差不应大于±50mm。开关机前应分别量取GPS接收机天线的高度,两次互差不应大于±3mm,记录高度平均值。
观测应满足下述要求:PDOP值小于6;卫星高度截止角大于15°;有效的观测卫星数不少于5颗;GPSRTK观测应进行两测回独立观测;记录的观测数据应是GPSRTK观测值的固定解,固定解应在稳定收敛至毫米级精度后开始定位观测、记录并存储;一测回定位自动观测次数不应小于5次,每次定位的坐标分量内符合精度应小于±10mm,取5次定位的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每测回前应重新对仪器进行初始化;两测回的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20mm,取两测回的平均值作为定位成果。
(3)使用已有控制点直接进行测量
使用已有控制点直接进行测量时,应对使用的控制点进行校核并记录,校核限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实测边长与条件边长较差,50m以下的不应大于±20mm。
1.2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对于小区或街区这种空间尺度的城市规划测量来说,高程测量工作较少,主要是给建设工程提供工程水准点(BM点)。工程水准点属等外水准,水准线路采用四等水准的观测方法,起闭点应为等级控制点。
(1)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考虑到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布设四等水准,表4将四等水准的规定也纳入进来。
(2)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布设成高程导线附合线路,最大长度不应大于相应等级水准线路的最大长度。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
1.3控制测量质量控制技巧
如上所述,城市规划测量的控制测量相关技术要求很多,但各项技术要求基本都已设置在外业记录程序之中,由程序控制,不需要太多的人为控制。其核心是要保证外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例如开发了《工程测量记录计算程序》,该程序采用加密数据库记录观测数据,避免对外业数据的恶意修改。
另外,对一些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比如,GNSS网络RTK控制点的绝对精度较高,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约有96%的GNSS网络RTK控制点与C级GPS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在5cm以内;但是其相对精度较低,边长误差在2cm左右甚至更大,边长较短时反算夹角与实测夹角差值能超过60″,此种情况下,就不宜直接作为工程控制点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推导拟合公式并编程,将GNSS网络RTK坐标向实测夹角、边长拟合(实测采用二级导线的要求),在一定的限差控制下,在不损失GNSS网络RTK控制点(要求相邻)绝对精度的情况下提高其相对精度。
在高程控制方面,可以通过评价工程水准点的合理性来做初步判断。例如,两个相距很近的水准点一个布设在散水上,一个布设在建筑的墙体上,成果数据显示散水上的高程比墙体上的还高,有些不合理。经查,是把两者的位置描述反了。也可以通过基本图上的地形高来大致圈定附近工程水准的高程值,如果相差较大就值得推敲。
对于沉降区的水准点要采取特别的控制措施。由于局部沉降比较严重,年沉降量在10cm左右,而相关等级控制测量复测周期跟不上,必须对沉降区水准点高程的现势性做评估。可以对高程控制点或新测水准点加测GNSS网络RTK高程。虽然GNSS网络RTK高程精度不高,其现势性却很强,能对水准点高程的现势性做评估,必要时可采取相应措施。
2 规划道路定线测量
规划道路定线测量是依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的规划道路《钉桩条件说明书》,通过测量计算确定道路中线、红线具体坐标位置的测绘活动,简称定线。定线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是后续拨地、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以及规划放线等测量工作的必要依据。
规划道路定线测量必须依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下达的《钉桩条件说明书》(简称定线条件)进行。
定线条件是规划人员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的规划道路的名称、起止、路宽、走向、转折等审批认定的详细规划方案,一般采用文字配合示意图的形式。定线条件一般是规划道路中线与指定现状地物(如现状道路、楼角、围墙等)或已有规划道路的相对关系,有时也直接给定规划道路中线各主要点(起点、折点、交叉点、终点等)的坐标和方位。道路红线常规来说是由中线按路宽偏移而来,如果规划管理部门对红线或路口红线有特别要求,也会出具规划道路《钉桩条件说明书》和附图来说明红线的具体算法。所以,定线不光指确定道路中线,也指确定道路红线。
定线条件是规划道路定线测量的法定技术文件,测量人员不得擅自改动。如果发现有疑问、矛盾或错误,应通过规划管理部门更改。
2.1 规划道路定线测量质量控制要点
规划道路定线测量质量控制的核心在于消除歧义和矛盾,完全理解并忠实地执行定线条件的本意。此外,还要注意规划道路的可实施性,避免其与重要的或不可拆除的地物发生冲突。
(1)条件点外业测量
条件点是指定线条件中提及的、作为规划道路中线或红线参照点的现状地物点,条件点需要外业现场测量。如:“过某中学围墙西北角作正南北直线并向西平移15m为本路规中”,“围墙西北角”就是条件点,需外业实测;“取现状某路的某段现状路中为本路规中”,“现状路中”就是条件点,需外业实测。常见的条件点还有:楼角、围墙、路边、高压塔、高压线等。条件点外业测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现状道路中线、边线、围墙的测量范围不应小于定线条件中指定范围的三分之二,路中线、路边线、围墙等直线段的测量点数不应少于3个,当指定范围内现况道路较长时,宜增加条件点个数。
2)现状道路路中的测量记录应包括路宽和所取点位至两侧路边的尺寸。
3)测量围墙时,应实量墙厚,并在工作略图上标注测量点在墙的哪侧。围墙外侧有突出墙面的垛子时,应测量垛子与墙面的关系。
v4)测定指定范围内的平均线时,要注意条件点点位的选择,要意识到条件点的位置直接关系到平均线的方位和位置,所以平均线两端的条件点一定要尽量靠近指定的范围边界。如果发现明显的折点,要测量折点供内业分析,并且折点两侧的直线段仍要至少各测3个点。
规划人员不是每次定线都到现场踏勘,有些定线条件可能只是在地形图的基础之上拟定的,所以外业测量人员一定要代替规划人员,实际看看现场情况是否与规划人员的描述以及示意图相符。因此,外业人员应善于观察,发现不符情况,就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是现场多测条件点,然后与规划人员沟通,由规划人员取舍。
同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关键的一点是要求外业测量人员正确理解规划意图,并用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另外,外业测量结束后,要编写外业施测工作说明并绘制工作略图,将外业测绘内容清楚明白地反映出来,供内业计算使用。
(2)定线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之前,计算人员要反复阅读定线条件,准确领会规划意图。
定线条件中若以指定范围内的某平均线为参考线时,则相应边线上测量范围不应小于指定范围的三分之二,测量的条件点不应少于3个。当指定范围较长时,宜增加条件点的个数。
平均线的算法:设在指定范围内的边线上从起点到终点依次实测了n个条件点,第1点与第n点的连线为l,平均中线为,各条件点到l的垂距为di(i=1,2,…,n),l两侧垂距符号相反, 则l按式(1)平移距离d后即为平均中线
(当≤50mm时,取d=0mm,即不用平移)(1)
定线条件中如果提到某条边线而未要求采用该边的平均线,就说明规划人员认为该边是直的,不用取平均线。如“中线平行现状围墙”,就说明规划人员认为该围墙无折点。对于边线,一般测3点就足够了,除非该边线很长。如果现场明显发现折点,说明该边线不直,应征求规划人员意见,因为折点的出现出乎规划人员的预料,规划人员可能会因为折点而采取别的措施,如增加折点。
定线条件中如果要求采用某边指定范围内的平均线,就说明该边在该范围内是可能不直的,所以要采用平均线的算法。此时,要注意条件点的选择,如前所述。如果发现大于3°的明显折点,应询问规划人员是否加折点。
如:“以东围墙东面为规划道路西红线”与“以东围墙东面为控制线作规划道路西红线”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前者允许少部分围墙进入红线,而后者则不允许围墙的任何部分(实际上是任何一个条件点)进入红线。所以后者只能过突出点作围墙的平行线。
对于一些不准确的表述,应与规划人员联系。比如平推距离时只能以线状物作为参考而不能以带状物作为参考。如“平行现状高压塔东推50m为规中”一语,就必须让规划人员指明是平行塔中线还是平行外侧高压线。
2.2 规划道路定线测量质量控制技巧
实际上,在上述质量控制要点中已经涉及了一些技巧,这些技巧减少了外业的遗漏和错误,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初始作业质量。当然,还有一些方法控制外业质量。主要体现在地形图和航测影像图的利用上。例如,将外业所测条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以此判断条件点的选择是否有误。用航测影像图查看实地与定线条件或者外业人员的描述是否一致。
对于规划道路的可实施性,也可以利用地形图和航测影像图。例如,可以将规划道路定线成果展绘在地形图上,看看是否会出现红线切楼的现象。如果有,并且被切的楼还未反映在定线示意图上,则说明规划人员尚不知道被切楼的存在,应该通知规划人员。如果重要的或不可拆除的地物与定线成果发生了冲突,也应提醒规划人员。
3 拨地测量
拨地测量是根据规划部门出具的《建设用地钉桩通知单》(简称拨地条件)和附图的要求,将用地边界测设到实地并出具建设用地《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简称拨地成果)的测量活动。《建设用地钉桩通知单》和《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具有一定法律效应。
3.1 拨地测量质量控制要点
(1)正确理解规划意图
拨地测量需要正确理解规划意图。应对规划部门出具的《建设用地钉桩通知单》和拨地附图进行对照审阅,对图、文不一致或条件不明确之处,要与规划部门进行联系、修改,并在《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上注明条件更改的内容、联系人、日期。
(2)正确选取条件点
拨地条件点是指拨地条件中提到的作为确定拨地边界的参考点,如:围墙、路边、高压塔、沟渠、相邻建筑物等。要正确选取条件点应注意:围墙的归属问题;路边的方向;高压塔应区分塔中或最外侧高压线等;铁路应区分轨中、轨边;相邻建筑物的阳台或悬挑。
此外,还应注意条件点位置选取的合理性。例如,拨地条件要求“以现状围墙为某危改小区的拨地边界”,实地踏勘发现此围墙非常曲折,全是小短边。这时就应该对条件点进行合理取舍,前提是对用地面积影响极小且不影响用地外围其他建筑。
(3)正确处理规划道路抹口红线
很多的拨地都会涉及规划道路路口红线的问题。如果路口有立交红线,直接使用立交红线数据。如果路口没用立交红线,按照规定就应该与规划道路定线部门确定道路等级,然后按相关规定设置道路抹口红线。并要确定是否存在下述情况:其一,该拨地是否近些年(一般控制在2000年以后)作过拨地,是否属于地块的再次转让,是否之前已经上交过土地出让金,如果查证属实,就不宜再对抹口红线作调整;其二相关规划路是否已经办理道路拨地,如果相关道路拨地已经设置了抹口红线,可直接采用。
(4)正确处理与相邻拨地的关系
除非得到规划部门的明确指示,否则不允许拨地成果中的建设用地与相邻拨地的建设用地冲突。原则上各种代征用地也不应与相邻拨地成果冲突,但是下面一种情况除外:相邻拨地成果虽然显示已经代征过,但事实上未能完成代征任务,造成本拨地需要重复代征。出现重复代征地情况要与规划部门沟通确认并记录。
(5)正确处理土地使用权证和拨地的关系
许多的拨地条件会用到相关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证。拨地成果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但是它的法律效应不如土地使用权证。因此,在土地使用权证边界清晰坐标明确的情况下,应遵照土地使用权证。在土地使用权证面积明确坐标未知的情况下,宜向其贴近。
2.拨地测量质量控制技巧
(1)充分利用规划道路网资料
拨地测量总是与规划道路息息相关,可以利用规划道路网图对拨地周边道路有整体把握。将重点放在超大半径曲线、不设曲线的干折点以及立交红线上。(2)充分利用基本图和航测影像资料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航测影像资料是内业推敲外业最有用的工具,在拨地测量中,它们仍有着巨大的作用。如果拨地成果面积与规划控制面积或土地使用权证面积相差较大,可以将拨地成果展绘在地形图上,判断拨地边界与地形图上的边界是否吻合。如两者相差较大,说明地形测量和拨地测量中必有一方有遗漏。此时,可以通过航测影像资料来甄别。
另外,有时拨地边界难以实测,可以考虑直接利用地形图资料。但是,也不能盲目地采用地形图资料。例如,要对周边的永久性建筑进行控制,让拨地边界避开永久性建筑。
4 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测量是服务城市建设规划管理而进行的工程测量工作,作为城市规划执行的主要方式,是城镇勘测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一个城市管理工作的热点,能够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必须把握测量工作的技术要点,得出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参考文献:
[1]唐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李双喜.浅谈城市规划测量.[J].中国西部科技.2014(05)
论文作者:张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测量论文; 道路论文; 高程论文; 条件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导线论文; 围墙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