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_向成龙

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_向成龙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摘要:在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戏剧影视表演人才,而承担着职业技能培训的高职院校担子也将越来越重。不否认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在之前的努力下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成果,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不能忽视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包括培养目标的不切实际、培养模式的单一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等等。高职需在认清自身生源情况的前提下,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与本科教育形成错位发展,而不是将本科模式生搬硬套到高职教育当中。因为按照国家的发展规划,高职未来的生源构成将更加复杂,包括转业军人、下岗工人和农民工等都将进入到高职院校进行职业进修,而这些将对高职的教学体系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表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渐增长,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在考学时选择报考艺术专业,而在高校开设的一系列艺术专业当中,表演专业的招收人数逐年递增,渐渐成为艺术专业中的“宠儿”。为应对报考人数的激增和社会需求,包括各个省份在内的本科和高职院校渐渐开设起表演专业,在相似的培养目标下各自从事着表演的教学和研究。

相对本科院校的“表演”或“影视表演”专业,高职院校的专业命名为“戏剧影视表演”,虽然在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就业面向上两者是有共通之处的。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双方基本都是面向影视剧组、传媒公司、演艺团体、教育和艺术培训机构,培养掌握戏剧影视表演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影视表演、舞台剧表演、群众文化指导、礼仪主持和艺术培训等工作的人才。当然两者也有不同之处:本科院校表演专业通常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而在高职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通常注重“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的培养要和产业需求紧密融合。但是总体上讲,不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院校,该专业均重点培养学生的表演艺术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角色塑造和扮演的能力。

一、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虽然高职教育的定位不同于本科教育,但目前高职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预期还有一定距离。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工作技能与技术的培养,学生是能够在相应岗位上工作的熟练工,能够服务于当地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大部分高职表演人才的培养更像是三年制的本科式教育,类似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而培养成果在“含金量”或就业竞争力上,往往也弱于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通常更倾向于具有本科学历的表演毕业生。导致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缺乏优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定位不够精准

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培养定位本科教育重合,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无法突显。高职的生源情况决定了该专业无法按照本科去培养专门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操作时大部分院校则倾向于朝本科看齐,甚至希望通过培育优质教学成果将本专业“升级”为本科教育层次。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建设上,高职院校潜意识当中希望培养出明星,进而提升本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树立专业品牌形象。但现实情况是,因为多种原因高职在生源组成上普遍弱于本科,学生从外形条件到专业潜质无法与本科生相比较,因而高职用有限的资源与本科竞争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结果不尽如人意。尽管高职院校也曾走出如赵丽颖和周迅这些活跃在荧幕上的明星,但这些个例的成功背后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推动,而不能算作是教育教学的必然结果。总体来说,高职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定位的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教育的重叠,造成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不具有优势。

(二)教学模式特色不足

教学模式沿袭本科教育、职业教学特色不足,是限制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的一道壁垒。根据对多个院校的调研和走访,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是按照本科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规划。在纵向上,大部分高职采用本科式教育路径,带领学生完成“元素训练”、“小品训练”、“片段训练”和“毕业大戏”的教学环节,采用整学期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学期末进行汇报展演。两者的不同在于,本科是四年制的教育,而高职只有三年,因此大部分高职所采用的方法则是将所有本科教授的内容压缩在三年之内完成。从培养演员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本科式教学模式无可厚非,但是高职在课时受限和生源特殊的情况下一味仿制本科教学模式,往往造成画虎类犬、使高职的教育特色得不到真正的发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高职的师资大都来自于本科院校,从而也就以本科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参照。总体上说,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本科式的压缩教学,导致该专业的教学成果缺乏职业特色。

(三)教学资源有待完善

具有高职特色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资源的缺乏,使该专业在产教融合上难以突破。教学资源一方面包括教师队伍的构成,另一方面包括教材的研发和使用。在教师的组成上,高职的教师队伍基本为本专业毕业的高学历人才,虽然高校鼓励教师走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但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依然以传统方式进行授课,很难做到在校内实训时将行业带进课堂;在教材的研发和使用方面,虽然表演类的教材多不胜数,但能助推高职特色的教材少之又少。高职在教材的选择上,通常沿用本科使用的教材类型,这些教材强调理论和研究,更适合学术人才的培养而很难突显高职的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职教鼓励院校和企业合作、共同进行教材的研发,但是表演专业在这方面不易实现,原因一方面在于表演艺术自身的不可言说性,另一方面也在于企业方对演员要求的特殊性导致无法按照模板进行教材设计。因而总体来说,教学队伍的单一性和教材的不适用性,造成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与产业要求有一定脱节。

二、新形势下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策略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高职教育需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走出符合自身情况的特色道路。按照国家最新出台的“职教改革20条”文件精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当下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高职与本科教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并且“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需以产教融合为目标,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模式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符合自身学情的教学体系。根据目前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发展存在的不足,相关教研团队需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并通过多个举措大胆改革和创新。

(一)根据就业方向进行分类,分层教学

分类,分层教学是科学育人的必然要求,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应根据生源和就业面向对学生进行划分,制定相应的教学和课程体系。表演专业对学生自身的资质有一定要求,不考虑形象的因素,通常是指学生天生的艺术理解力,感受力和表现力等。高职表演专业生源情况复杂,学生入学专业条件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和潜质,而另一部分学生专业基础较弱,且专业潜质方面弱于本科同专业学生。此外,根据市场调研,本专业约一半以上的毕业后选择去演出团体和艺术培训等单位工作,只有一小部分毕业生会从事影视行业的相关工作。面对这样的生源构成情况,教研团队应考虑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和就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类,并根据就业方向分别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具体来说,本专业可通过技能测试对学生进行分类编班,第一年或第一个学期进行专业通识课程和技能的学习;在学生建立基本的专业素养之后,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选择再次进行编班,对不同的就业方向班级进行专业实训。总之,通过对学生专业层次和就业面向的划分,实现针对性地集中培养,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打造职业化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是国家对高职办学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职区别于本科的重要特征。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应立足当地产业人才需求,通过将校外实训引入课堂,打造区别于本科,富有高职特色的职业化教学模式。目前高职表演专业在教学时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校内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学生在课下进行排练,虽然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教学内容与当地产业并没有直接联系。根据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应考虑一方面“引进来”,通过多种途径将校外实训引入课堂,另一方面“走出去”,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机会到相应企业单位顶岗实习。此外,高职可借助产教融合,将校外实训基地引进校园,甚至发挥高职的社会服务职能,利用自身条件和优势将专业“社会/产业化”。通过开放办学的形式,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发展重实践的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走出一条不同于本科,富有自身特色的特色道路。

(三)校企协同育人,丰富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可借校企合作将行业专家引进课堂,同时对接产业需求针对性进行教材研发,进而丰富教学资源。在教师队伍的构成上,戏剧影视表演应打破目前清一色学院派教师的现状,邀请行业专家以外聘等多种形式进行讲座或者课程实训,通过由易到难的项目化实训,将学生打造成符合行业水准的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校内专任教师同样需要转变工作思路,紧密对接当地产业发展到相关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从而使自身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将来工作需要。

教材是高职教学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而目前高职表演专业特色教材的缺乏,是造成教学成果与产业脱节的原因之一。在这方面,本专业需要立足本地产业人才需求,联合行业专家共同对教材进行研发,打造有助于产教融合的特色教材。针对学生将来不同的就业方向,教材应分别侧重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点,对学生将来就业需要的能力集中养成。

三、总结与展望

在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戏剧影视表演人才,而承担着职业技能培训的高职院校担子也将越来越重。不否认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在之前的努力下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成果,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不能忽视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包括培养目标的不切实际、培养模式的单一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等等。高职需在认清自身生源情况的前提下,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与本科教育形成错位发展,而不是将本科模式生搬硬套到高职教育当中。因为按照国家的发展规划,高职未来的生源构成将更加复杂,包括转业军人、下岗工人和农民工等都将进入到高职院校进行职业进修,而这些将对高职的教学体系提出新的挑战。为应对将来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有必要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从产教融合出发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同时联合当地的演艺单位,共同研发能够服务于校企合作和当地产业的新形态教材。相信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在不久的将来,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必将再创辉煌,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向成龙,讲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在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担任表演教学工作,同时兼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研室主任职位。

论文作者:向成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_向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