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严鸿论文_余丽琼 代俊非 严鸿

余丽琼 代俊非 严鸿(新津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四川成都611430)摘要:目的:探讨脑中风瘫痪患者行中医穴位按摩+康复护理对改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脑中风瘫痪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以所用护理模式分组:32例行康复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2例行康复护理+中医穴位按摩者作为观察组,评估两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①观察组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脑中风瘫痪患者中医穴位按摩,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关键词:脑中风偏瘫;中医穴位按摩;康复护理脑中风往往遗留有肢体瘫痪、肌肉萎缩、麻木(中医为痿证),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心理上影响较大.患者在心理上多产生焦虑情绪[1]。瘫痪是脑中风最为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其严重限制了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2]。我院针对此类患者,在给予康复护理的同时实施患肢穴位按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干预经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脑中风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者39例,脑出血者25例。根据患者采用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54-78岁,平均(66.1±10.4)岁,病程3-48天,平均(25.2±11.4)天;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55-79岁,平均(66.8±10.3)岁,病程3-47天,平均(24.7±11.5)天。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诊断标准:西医符合《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中脑卒中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中脑中风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经影像学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确诊;③肢体功能障碍;④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③合并急性心衰、心绞痛等心脏疾病;④合并凝血功能不全;⑤存在脑部手术史;⑥近期内使用过溶栓药。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体位变换: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每隔2-3h变换一次体位。②被动训练:协助患者行肩外展及外旋训练、前臂旋后训练、踝关节背屈训练、指关节屈曲训练,各关节重复训练50-60次。③床上训练[3,4]:首先,指导患者行翻身训练:让患者采取Bpbath手位,伸展肘关节,使上肢上举至肩前并呈90°角,翻身时,让患者将健腿放在患腿下,健腿用力向健侧胎动患腿,护理人员立于患者身后,扶住其臀部,协助患者翻身。其次,指导患者行平移训练:让患者健足放在患足下,并用脚尖勾住患足使其缓慢向健侧移动,借助健足、肩部力量支撑臀部,使下半身向健侧移动,最后将头部向健侧移动。再次,指导患者行搭乔运动训练:并拢屈曲两膝使两脚心立于床面,双手支撑创面,用力抬起臀部呈桥形,若患者难以独立完成,护理人员需协助进行。最后,指导患者行躯干活动训练:并拢屈曲两膝,足立于床面,左右摆动两下肢,当下肢摆动至左边时,头肩部向右移动。④床下训练:协助患者坐在椅子上,前期可让患者用手扶椅子保持平衡,慢慢过渡至不用手扶训练,并适当延长坐位时间。待患者不扶椅能坐稳后,让其进行扶床架站立、坐下训练,若患者膝关节无力难以站稳,将带软枕的木板绑于患者膝前,确保患者能顺利训练。持续训练3-4周后,协助患者行站立训练,即患者保持坐位,双足立于地面,分开两腿使其与两肩同宽,护理人员两手扶住患者肩关节协助其站立,待患者能独立站稳后,指导患者行行走训练,注意纠正患者姿态,保证均匀的步幅,根据患者耐受能力,控制训练频率及时间。观察组:给予患者康复护理+中医穴位按摩,其中康复护理方法同对照组,穴位按摩[5,6]操作如下:①针对上肢瘫痪患者,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护理人员利于患者患侧,取患侧少海、内关、曲池、合谷等穴位,用拇指、中指指腹按压穴位,助手托起患肢,协助患者行肩关节上举、屈伸、旋转等运动,各动作持续训练10-20次。②针对下肢瘫痪患者,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护理人员立于患者患侧,取患侧昆仑、涌泉、膝眼、照海、承山等穴位,用拇指、中指指腹按压穴位,助手配合行患肢屈伸、收展、旋转等运动,每个动作持续训练10-20次。5次/周,共干预0.5年。1.3 观察指标 ①运动功能评估: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对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其包括上肢、下肢两部分,上肢运动功能共10个条目,总分66分,下肢运动功能共7个条目,总分34分。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②生活质量评估:采用MOS研发的健康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包括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共36个条目,各指标计分0-20分,满分16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值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2.1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估情况观察干预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上升,对照组上升程度明显比观察组小(P<0.05),见表1。3 讨论脑中风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脑卒中,其发作后会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局部脑细胞因缺血缺氧而死亡,故中风后并发症较多[7]。肢体瘫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后遗症,如何改善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降低残疾率成为医护人员思考的重点问题。有文献报道显示[8,9],脑中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会处于休眠状态,通过主被动功能训练可刺激病灶周围存活细胞,改善局部血流灌注,促进损伤区域细胞再生、组织重构,且早期行康复训练可重新组合正常功能的神经环路网络,进而改善大脑功能。但脑细胞修复所需时间较长,而且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方可取得一定效果。部分患者临床依从性差,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刘仁芳等[10]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对脑中风瘫痪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时,配合穴位按摩,可加快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速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我院根据患者瘫痪部位,取不同穴位按摩,实践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运功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沿经络循环路线以补泻手法按摩特定穴位,可通畅瘀阻血管,加快气血运行速度,濡养筋脉,且穴位按摩具有开窍醒脑、扶正固阳的作用,为运动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综上,在脑中风瘫痪护理中联合应用康复护理和中医穴位按摩有利于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苏春艳, 冷桂英, 鞠歧云. 穴位按摩疗法在脑中风偏瘫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10):1307-1307.[2] 谢立娟, 田素斋, 宁文杰. 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理念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30):3714-3716.[3] 潘薇.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14(24):99-99.[4] 王颖, 宁二青. 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超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 33(13):2056-2057.[5] 刘洋, 宗涛. 针灸、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虚阻络型脑卒中后偏瘫43例[J]. 环球中医药, 2017, 10(2):231-234.[6] 赵嫦莹, 周世超, 秦远超. 针灸治疗对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观察[J]. 山西中医, 2017, 33(3):39-40.[7] 张贺, 梁健芬, 梁新安,等.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 2014, 34(6):1069-1071.[8] 王芳, 杨志茹, 徐静静,等. 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1, 25(23):2098-2099.[9] 王芳. 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C]//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中医内科学术论坛. 2011.[10]刘仁芳, 徐双双, 姜波.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08(33):91-94.

论文作者:余丽琼 代俊非 严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  ;  ;  ;  ;  ;  ;  ;  

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严鸿论文_余丽琼 代俊非 严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