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才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趋势_工作管理论文

国家人才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趋势_工作管理论文

全国人才市场面临大发展态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势论文,大发展论文,人才市场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各级人事部门努力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有效地发挥了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随着多种所有制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必然加快人才的流动,我国将出现一次新的人才流动高潮。

人才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人才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人才市场机制已开始发挥作用,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发展路子。目前,七个区域性人才市场的布局完成,一批国家级专业性人才市场相继建立,全国省、地(市)以及95%以上的县市都建立了基础性人才市场。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和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也形成新格局。

据调查,湖北在乡镇建立人才服务站800多个, 安徽阜阳地区在行政村设人才服务点。湖北、甘肃、内蒙古等许多省区市还组建本省区市范围内的区域性人才市场和专业性人才市场,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产生了好的效果。重庆、沈阳、太原、合肥等地举办企业下岗人才专场,浙江、湖南建立了老年人才市场和女性人才市场等。截止到1996年底,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已挂牌的人才市场达1956个,行业性或民办中介机构1242个,从业人员14000多人。 以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为主渠道、以行业性人才市场为辅助、以民办人才中介组织为补充的多方位、立体交叉的人才市场运作体系得到完善,各地采取综合性市场与专业性市场相结合、集市型市场与常设型市场相结合、集中型市场与分散型市场相结合等方式,搞活人才流动。在为市场供需双方提供选才择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健全法规,人才市场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随着各地加快人才市场法规建设的步伐,江苏、上海、重庆、云南、北京、山东等十几个省市由省级人大通过了人才市场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天津、河南、广州等十几个省市发布了有关人才市场管理的政策规章。各地普遍建立了人才招聘应聘、广告审批、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管理和举办交流会等制度或规定,北京、广东、上海等省市还建立了人才市场管理执法队伍,依法对人才市场进行监督,从多方面规范人才市场和人才市场中介行为。

在人才市场的自身管理方面,许多市场办出了特色。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学习三资企业的管理方法,强调目标责任制和竞争性规范化服务;青岛市借鉴企业集团的管理经验,对人才市场实行集团化管理,使市场之间的优势得到互补,增强了人才市场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在浦东、漕虹先后建立了分部,在南昌路、闵行建立了两个分市场,形成了以市场总部为主、分部和分市场为辅的工作网络;中国沈阳人才市场积极与各区县人才市场密切联系,实行信息联网、工作联动、招聘会联办、广告联播、运营联心的“五联措施”,并与其他各类人才市场建立了半紧密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人才市场功能逐步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我国现有人才市场在广泛开展人才供求信息、求职登记、就业指导、人事档案管理、人才培训、职称评定、工资调整、因私出国政审、合同鉴证等项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开展了人事代理、人才测评和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拓宽了人才市场的服务领域。

人事代理在绝大部分省市都进行了试点和推行工作,显示了很好的发展势头。江苏、河南、山东、陕西、长沙等省市先后出台了有关人事代理的办法或意见,上海、天津、辽宁、深圳、成都等省市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开始探索人事代理与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关系。各地普遍开展了人才测评工作,进行人才测评技术研究,推广人才测评技术,广东、江西等地还开始了人才测评产业化的探索实践。许多省区市相继出台了有关人事争议的规章或专门规定,并成立了仲裁机构,开展了人事仲裁业务,及时、公正、有效地处理人事争议。同时,各地重视加强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功能。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建立了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库, 日常可供查阅的人才信息有41 类445个专业24000多条,开通了三个声讯台及24小时人才信息传真回复服务,在广东卫视台开通频道,通过“亚洲2号”卫星传送到亚、非、 欧、澳四大洲。济南市投资300万元,利用IC卡技术建立人才信息网络。 中国西安人才市场牵头进行西北五省区的信息联网和人才市场准入、政策等方面的统一规范,促进区域性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环境的形成。

发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合理调整人才结构和布局。

人才市场建设工作的开展,为通过市场机制合理调整人才结构与布局奠定了基础。广东与贵州、江苏与陕西、上海与云南等省市,坚持“共同发展、互利互惠”的原则,近年开展了东西部地区人才市场工作对口支援,人才信息交流、人才余缺调剂、培训开发、人才智力支边工作。现在,各地人才交流活动势头不衰,在一些大中城市呈现供需两旺、盛况空前的局面。据统计,1993年至1996 年底, 全国人事部门共举办3854场人才洽谈会,进场招聘单位56.6万个(次),进场应聘人才1560万余人次,通过人才市场实现流动的人员达249万人, 其中为国有企业引进人才39.5万人,为三资企业引进人才62.1万人,为农业生产第一线(含乡镇企业)引进人才47.1万人。仅深圳人才大市场,1997年2月至8月间,进场求职人员就超过51万人,设摊单位近11800个。北京1996 年春组织了规模盛大的“北京人才大市场”,进场的用人单位1575家,进场人才达9万多。这三年内,以市场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 全国跨地区、跨行业人才流动逾百万人次,既保证了人才分布的重点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相一致,又较好地实现了人才产业布局的动态平衡。

目前,“找工作,进市场”、“求人才,进市场”的态势已经初步形成,双向选择、人才配置市场化等观念已被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所接受。但人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由于受人才单位所有、干部身份界限、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困扰,人才市场供需双方两个主体尚未完全到位,呈现“两多两少”现象,即:个人主体中毕业生多,在职人员少;单位主体中合资、集体、私营等非国有企业多,国有企事业单位少。同时,人才市场、人才流动立法滞后,全国缺乏一个统一的法规;对各类人才市场的指导力度不够,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区域性人才市场、专业性人才市场发展的指导,健全和规范对行业、民办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的管理等;人事代理工作的内容、服务对象有待于规范;人才信息网络建设进程亟待加快。

今后如何建成功能完善、机制健全、法规配套、指导及时、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体系,人事主管部门专家和人才市场管理者提出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市场化进程。要逐步完成由政府推动阶段向市场独立运作阶段的过渡,实现市场服务与市场管理的分离。

二是加快人才市场的立法步伐。一些地方立法先行为制定全国统一的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管理的法规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希望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人才流动、人才市场的法律、法规。同时进一步规范各类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更好地推动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是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要鼓励和推动各类人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区域性人才市场功能,扩大其辐射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区域性人才市场的龙头、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其所具有的优势和条件,带动本地区和周边地区人才市场的发展,加强各地人才市场的联系与合作,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尽可能保护地方申请建立国家级人才市场的积极性,或以适当的形式予以支持。

四是规范完善人事代理制度。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国有资产和资本的重组,人事代理工作具有很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要大力推动人事代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拓展人事代理的服务范围。尽快研究起草有关建立和发展人事代理制度的政策规定,指导和推动人事代理工作的开展。

五是加强对各类人才市场的分类指导。应指导和推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各类人才市场进一步拓展业务,扩大服务领域,深化市场服务,提高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主渠道的作用。要加强对部门、行业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的指导,鼓励和支持他们结合本部门、本行业的特点,积极为本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其在整个人才市场体系中的作用。对各类民办人才市场中介机构,要积极引导和扶持,要加强管理,规范其行为,促进其依法从事各项市场活动,进一步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六是加强人才信息工作。要加强人才供求信息现代化工作,加快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网络建设,指导和推动区域性人才市场之间、部分中心城市之间尽快实现供求信息联网,促进全国人才市场信息网的建成,构筑人才信息“高速公路”,为个人择业和单位用人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本文内容由国家人事部提供)

标签:;  ;  ;  

国家人才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趋势_工作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