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期的李鸿章家族_李鸿章论文

太平天国时期的李鸿章家族_李鸿章论文

太平天国时期的李鸿章家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太平天国论文,时期论文,家族论文,李鸿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82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07)03—0095—06

一、李鸿章家族成员

1、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磨店(今属肥东县)人。本名章铜,字渐甫,号少荃。道光进士,授编修,师事曾国藩①。

2、李文安(1802—1855),字式和,号玉泉(川),别号愚荃。出身进士。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与曾国藩为友。著有《李光禄公遗集》。为李鸿章之父②。

3、李瀚章(1821—1899),本名章锐,字敏旃,号筱荃。为李鸿章之长兄,比李鸿章大2岁。出身拔贡,朝考一等,拜曾国藩为师。以知县签分湖南,署永定知县。著有《李勤恪公政书》③。

4、李鹤章(1825—1881),本名章锬,字仙侪,号继泉。比李鸿章小2岁,为李鸿章之三弟。出身秀才④。

5、李蕴章(1829—1886),原名章钧,字秉旃,又字和甫,号抚泉,又号和荃。比李鸿章小6岁。因眼疾废科举,治理家事。后以筹饷之功叙道员。

6、李凤章(1833—1890),本名章铨,字桂山,号稚荃。为李鸿章之五弟,比李鸿章小10岁。出身监生,官至按察使衔补用道⑤。

7、李昭庆(1835—1873),本名章钊,字子明,又字眉叔,号幼荃。为李鸿章之六弟,比李鸿章小12岁⑥。

二、在太平天国时期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咸丰二年八月,太平军进攻长沙,李瀚章参加防守长沙城。十月,太平军解围北上,李瀚章被奖以六品衔。十二月,太平军克武昌。

咸丰三年正月,太平军离武昌沿江东下。曾国藩派李瀚章办理捐输。

工部侍郎吕贤基奏准带李鸿章等回安徽镇压太平军、捻军。

二月,太平军克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

李鹤章在合肥开始办理团练。

三月,周天爵督李鸿章率团练镇压颍州捻军。

四月,太平天国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等西征。李鸿章率部防裕溪,驻运漕。

五月,胡以晃等克安庆。

七月,太平军攻运漕,安徽巡抚李嘉端派李鹤章带勇往援李鸿章,太平军败退。

九月,清廷将李嘉端革职,任命江忠源为安徽巡抚。奖励办理团练有功的李鹤章等。

十月,胡以晃等克舒城,吕贤基败死。胡以晃等逼庐州。

十一月,江忠源到庐州。胡以晃等进攻庐州⑦。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请他大力支持江忠源⑧。

十二月,胡以晃等克庐州,江忠源自杀。

李文安奉命回籍办团,到达临淮。李鹤章率勇从之。袁甲三亦移军临淮。李鸿章亦北撤。清廷以福济为安徽巡抚。福济与李鸿章有师生之谊。

咸丰四年正月,曾国藩誓师东征。

二月,福济派李鸿章与副都统忠泰一起进攻巢县。

四月,李鸿章等陷含山。后被夺回。十二月,李鸿章、李鹤章等再陷含山。

咸丰五年正月,李文安、李鸿章、李鹤章等进攻巢县,被太平军击败。李文安回合肥家中,于五月二十三日病故。病危时,曾手书训谕李鸿章兄弟:“贼势猖獗,民不聊生。吾父子世受国恩,此贼不灭,何以家为,汝辈努力以成吾志”⑨。终年55岁。十月,李鸿章、李鹤章随福济等陷庐州。李鸿章奉旨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李鹤章赏戴蓝翎。当时,曾国藩已在江西南昌设立湘军后路粮台,以李瀚章总理其事。并奏保他升为知府,赏戴花翎。

咸丰六年三月,因福济保举李鸿章升为道员,郑魁士等加以阻挠,谤言颇兴,使李鸿章难以自立于乡里,李鸿章至镇江投靠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吉尔杭阿派他渡江协助提督邓绍良办理军务。不久,即离去,仍投福济⑩。

四月,燕王秦日纲等大破吉尔杭阿部于镇江高资,吉尔杭阿死之。

五月,翼王石达开与秦日纲等大破清军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七月,东王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召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回京诛杨。八月,韦昌辉回到天京,与秦日纲等将杨秀清杀死。

九月,李鸿章等陷巢县东关。再陷巢县。

十月,洪秀全应石达开之要求,杀韦昌辉。迎石达开回京辅政。十一月,石达开杀秦日纲、陈承瑢。

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之父曾麟书病死。曾国藩回籍奔丧。湘军粮台归并于江西省局,李瀚章也回籍守制。不久之后,福济又奏留李瀚章办理当地团防捐务。

太平军追击清军至桐城、舒城,李鸿章部团勇溃散,他奉母北逃。

五月,翼王石达开因洪秀全疑忌太甚,私离天京。屯军安庆一带。

是年秋,福济奏报李鸿章“丁父忧服阕,俟经手事件料理完竣,给咨回京供职。”清廷以李鸿章“叠次剿匪出力”,交军机处记名,遇有道员缺出,请旨简放(11)。

咸丰八年三月,翼王石达开率部由江西入浙江,远征不归。

五月,清廷命曾国藩驰赴浙江办理军务。

六月,曾国藩由湘乡原籍赴江西。

清廷以翁同书代福济为安徽巡抚,督办军务。使李鸿章在安徽失去了凭借。

七月,前军主将陈玉成等克庐州。李鸿章宅第被焚,他举家逃往明光集。

曾国藩到南昌,札调李瀚章到江西总理报销总局。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昭庆等全家前往江西。

九月,曾国藩到建昌。

十月,陈玉成等大败湘军李续宾部于安徽三河镇。

十一月,李瀚章等已至江西,先住奉新,后住南昌。设报销局于吴城。

十二月,李鸿章到建昌,入曾国藩幕府。

咸丰九年正月,曾国藩请李鸿章招募皖北马队1000人,以补湘军之重大缺陷。后因皖北地方阻挠未果。

二月,清廷命李鸿章等赴安徽军营交副都统伊兴额差委。

五月,曾国藩派曾国荃自抚州赴景德镇助攻,命李鸿章随往考察军事。

六月,曾国藩奏称李鸿章久历戎行,文武兼资,请留营襄办军务。清廷从之。曾国藩以李任文案,不离左右。

七月,清廷命曾国藩到湖北后与官文等妥商进扎地方,相机入川。曾国藩从抚州到南昌,带李瀚章、李鸿章等北上。

八月,曾国藩等至湖北黄州,晤湖北巡抚胡林翼。李鸿章、李瀚章参与决策会议。

清廷命曾国藩缓赴四川,改援安徽,暂驻湖口。曾国藩等至武昌,晤湖广总督官文,商军务。

九月,曾国藩等回黄州,再晤胡林翼。李鸿章兄弟深受胡林翼器重。

十一月,曾国藩移营宿松。

咸丰十年正月,清军将天京合围。洪秀全派忠王李秀成出京,谋解长围。二月,李秀成克杭州。三月,见围魏救赵之计已售,即回师天京。闰三月,大破江南大营,天京再次解围。

四月,清廷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曾国藩派李瀚章专办江西牙厘,充湘军饷项。

六月,曾国藩由宿松移驻安徽祁门。清廷实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七月,曾国藩奏保李鸿章,请授江北地方实缺,兴办淮扬水师。

李瀚章出任江西吉南赣宁道道员,襄办江西团练。

八月,皖南道李元度失守徽州。

九月,太平军进攻祁门。

曾国藩要参劾李元度,李鸿章不同意。李鸿章认为祁门为兵家所说的绝地,应及早移军,曾国藩不同意。双方失和。李鸿章于十月离开曾营,依李瀚章于南昌。

这时候,李鸿章已经是福建延建邵道道员,他曾考虑去就职,商之沈葆桢、郭嵩焘,他们于十二月间复信,都劝他仍依曾国藩,不要到福建去。

该年,李瀚章还侵犯江西布政使的职权,不经过布政使就将一笔款项发给了曾国藩的部将吴坤修,使江西布政使张集馨深为不满。同时,他还为曾国藩、李鸿章发现了难得的人才——赣南道属下的庐陵县知县丁日昌。

咸丰十一年二月,李秀成进攻江西建昌、抚州。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说:“抚、建危如累卵,省城必大震动。……即吾湘人自为室庐计,亦不能不出死力以保卫江西。更请阁下力劝辅堂竭力支撑。……江西倘有不虞,则令兄小泉亦为无巢之鸟,尊府亦乏一枝之栖。”

四月,曾国藩自祁门移驻东流。

在此前后,李鹤章曾为曾国藩办理文案。曾协助曾国荃进攻安庆,曾帮助李瀚章统带赣南防勇,在宁都、吉安与太平军作战。

六月,李鸿章又至东流,时隔七个月,再入曾国藩幕府,受到曾国藩的热烈欢迎。大约李昭庆亦在此时入曾幕,练习军事。

八月,曾国荃陷安庆。曾国藩移驻安庆。

十月,清廷命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

江苏官绅到安庆向曾国藩乞师。曾国藩与李鸿章商救江苏之法。接着即命李鸿章招募淮勇,救援江苏。十一月,又向清廷推荐李鸿章署理江苏巡抚。

忠王李秀成再克杭州。

十二月,曾国藩奏请以李鸿章为江苏巡抚。清廷命李鸿章统带水陆各军赴镇江。

同治元年正月,李鸿章移居安庆城外营盘,另立司令部,可以算是淮军正式组成。

二月二十九日,曾国藩请李鸿章、李鹤章、李昭庆吃饭,带有饯行之意(12)。

三月,李鸿章向曾国藩辞行,乘轮船赴上海。李鹤章押马匹,经皖北、苏北陆行。李昭庆留在安庆协助继续运送淮军(13)。李鸿章到上海后,不久,即署理江苏巡抚。

五月,李鸿章率淮军大胜于上海虹桥。

曾国藩奏派李瀚章、丁日昌等前往广东办理厘金,为湘军筹饷。七月,李瀚章由赣南到安庆,准备乘轮船赴广东。八月,李昭庆随李瀚章到达上海。

李鸿章率淮军败太平军于七宝、北新泾、虹桥。

九月,李瀚章离上海赴广东。李昭庆从上海回到了安庆。曾国藩派他到芜湖照料张树声、吴长庆新募的淮军,操演筑垒(14)。

李鸿章率淮军大胜于白鹤港、三江口。

李瀚章在广东办厘卡8处,每月可得数万,又办广州坐贾,官绅尚为协助,商民不无推延(15)。

十月,清廷谕称:“知县李鹤章系该抚之弟,此次击退援贼,与程学启功足相埒。该知县官职尚卑,若避嫌不举,转阻其上进之心。嗣后如有劳绩,著李[鸿章]查明,一体请奖,以资鼓舞。李[鸿章]自简署巡抚以来,军务地方,均能称职,颇为嘉悦,已明降谕旨,补授江苏巡抚。该抚务当感激知遇,益矢公忠,断不稍自满假,以期常承恩眷。”

十一月,对王洪春元进攻安徽无为,被同知李昭庆等击退。

常胜军统领白齐文殴打前苏松粮储道杨坊,夺去洋银4万余元。李鸿章撤白齐文职,并悬赏缉捕之。与英军提督士迪佛立订立会同管带常胜军条约。以奥伦统领该军,副将李恒嵩帮统。军饷由李鸿章筹措,全军缩编为3000人。

常熟太平军降于知州李鹤章。

十二月,李鸿章致书曾国藩,极力称道外洋军器之精巧,非中国所能及。

李瀚章调补广东督粮道。曾国藩认为此举是为广东厘务设想的,十分高兴(16)。

同治二年二月,英军少佐戈登接统常胜军。李鸿章奏请授戈登以中国总兵职任。

三月,白齐文自北京回上海,谋复职,以李鸿章反对,不果。李鸿章对恭亲王奕新颇不满。会王蔡元隆以太仓诈降于淮军统领李鹤章,李鹤章中伤,几被擒。李鹤章等攻陷太仓。

清廷授戈登以总兵职任。

四月,李鸿章致书曾国藩:“望速平贼氛,讲求洋器,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六月,白齐文等投太平军。李鸿章悬赏缉拿白齐文。

李鸿章致函曾国藩:“筱兄来信,粤东大府欲分留厘饷四成,兼以该省官场风气固殊,意忽忽不乐,欲于年底引疾。作梅云师意商令回江筹饷,渠与幼丹甚相得”(17)。

清廷以郭嵩焘署广东巡抚,李瀚章为广东按察使。

七月,上海英、美领事向李鸿章抗议缉拿白齐文。

李昭庆等攻陷嘉善之枫泾、西塘,太平军伤亡颇众(18)。

八月,李鹤章等陷江阴。

九月,李鸿章奏请令丁日昌来上海督造洋军火。

白齐文离开太平军往上海。

十月,郜永宽等8人献出苏州,因其愿望太奢,为李鸿章所杀。戈登愤李鸿章杀降,拟将其逮捕,不果,即回昆山。留书李鸿章,要求他退出苏州,辞去巡抚,将印信移交戈登,以待清廷意旨。否则即与李鸿章开战,夺回城镇,交还太平军。李鸿章请马格里、潘曾玮、李恒嵩等疏解。

十一月,英军提督柏郎自上海到昆山,与戈登商定常胜军由其节制,不再受李鸿章调遣与太平军作战,仅防上海。又至苏州,要求李鸿章备文认错,被李鸿章拒绝。李鸿章奏陈与戈登纠纷事,称如英公使与总理衙门过于争执,只好严治己罪。上海各国领事会议,不赞同李鸿章在苏州之行为。

李鹤章等陷无锡。

十二月,总税务司赫德调解李鸿章与戈登之冲突,商定常胜军继续与太平军作战。

李鸿章之妻周氏病死于南昌。李瀚章向署理广东按察使赵昀替李鸿章求婚,赵昀将女儿许给李鸿章,送到苏州成婚(19)。

同治三年春,李昭庆率两营淮军攻占了嘉兴北门外的秋泾桥。二月,又至常熟地区,参加了杨库、周庄、华市、沙山的战斗。四月,再回到安庆(20)。

李鸿章、李鹤章等陷常州。李鹤章离营。

李瀚章升广东布政使。

李鸿章将常胜军解散。曾国藩称赞他擘画分明,良戡乱宏才。

李鸿章奏请讲求外洋各种机器,期尽窥其中之秘,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

洪秀全病死。

五月,清廷多次命李鸿章会攻南京,曾国藩也多次咨调他会攻南京。李鸿章奏称:一、所部兵将伤病疲乏,未得休养;二、曾国荃围攻金陵已二年,一篑未竟,屡云所少不在兵而在饷。故未议协剿金陵。

六月,曾国荃陷天京。江苏巡抚李鸿章封一等伯爵。

九月,李鸿章致书陈小舫,说他“深虑者,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盱衡当时兵将,靖内患或有余,御外侮则不足,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谓内贼不足平,外患亦不足虑,其又能自信耶?”(21)

清廷授李鹤章为甘肃甘凉道道员。

十月,清廷命曾国藩往皖鄂交界,堵防自湖北东进之陈得才等部,以李鸿章暂署两江总督。从前,李鹤章常常受人指责,曾国藩曾多次写信,加以劝诫。湘军攻占南京之后,李鹤章至南京拜见曾国藩,给曾国藩留下很好的印象,说他一切未改常度,绝不似曾统数万之众屡立奇功者。曾国藩奉命前往皖鄂交界之后,曾奏调李鹤章领军前往湖北。接着,因为陈得才等已经失败,清廷命曾国藩仍留南京,李鹤章也因此不必再往湖北(22)。

同治四年正月,白齐文自日本到漳州,拟再加入太平军。

清廷命李鹤章率部前往甘肃镇压回民起义,李鹤章不愿意去。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说侍王李世贤部在福建活动,可派李鹤章到福建去,以免甘肃之行,只是闽浙总督左宗棠盛气凌人,恐怕李鹤章也望而却步。后来,李鸿章还是派郭松林等前往福建,留住了李鹤章。

二月,清廷以李瀚章为湖南巡抚。当时,太平军余部有进军湖南之势,贵州苗民军、号军,威胁湖南边界,鲍超之霆军在湖北哗变,湖南处处告警。李瀚章分兵各地,均取得了胜利(23)。

三月,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说:“鹤弟体弱多病,带勇实不相宜,前禀开缺,鸿章不敢遽奏,敬恳酌办”(24)。

四月,白齐文在漳州被诱捕。

钦差大臣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在山东曹州被捻军击毙。清廷命曾国藩以钦差大臣赴山东督师镇压捻军。以李鸿章暂署两江总督。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说:“鹤弟前蒙批准开缺,果否出奏,渠自去年四月常州克复,因病乞假,鸿章即准其离营,但未奏明耳”(25)。

五月,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军务。

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说他将北上督师,“拟约季泉、幼泉同往相助,祈阁下于竹报中一为劝驾。季泉请开甘凉一缺,迟迟未敢入告,此次乘便一奏,或可仰邀俞允”(26)。

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说:“鹤弟前请开缺,如尚未出奏,应令随侍旌麾,少效犬马,借可联络诸将,伏乞迅速檄调”。在收到曾国藩上述来函后,又在复信中写道:“如可添练马队千人,以备吾师秋后征调,庶稍有裨。鹤弟已飞函敦促。六弟尚未提及,容再商之。渠旧部分在树营及苏州两处,固不易聚。二周及赴闽两军系三弟所统”(27)。

闰五月,白齐文在解往苏州审讯途中,溺毙于浙江兰溪。

曾国藩抵清江浦,李鹤章拜见曾国藩,不久即离去。曾国藩在给李瀚章的信中写道:“季荃此次偕行,议论军事,语语中肯,近来名将中所罕见。惜病体未愈,归志颇切,已札季庐州查办城守、圩堡、招募等事。幼泉往苏州一行,即日来营,已奏明派练马队矣。”(28)

六月,曾国藩已在临淮,在给李鸿章的信中写道:“幼泉尚未到临淮。季泉消瘦可怜,俟三伏过后再当招之来营”(29)。在给李鹤章的信中写道:“阁下言马队须以步队为体,马队不以冲突为奇,兵将须一手练出等语,确是名论,与掘[拙]见针芥相符。……阁下论兵,可谓句句入木三分矣,时贤殆无及此。秋凉病痊,尚望迅速来营”(30)。

李鸿章在复郭嵩焘的信中写道:“六弟幼荃,节相奏派练马队,彼有攘臂下车之志,家慈殊不谓然。弟不幸以军旅起家,雅不欲诸弟皆作勇头,惟帅部专借淮勇之力,听其赞襄左右,联络诸将,他日或为阿兄卸肩张本”(31)。

八月,曾国藩进驻徐州。在给李鸿章的信中写道:“游击之师茫无端绪,顷嘱幼泉一力担承,以五千步队、二千马队为率。步队须由阁下挑拨劲营,妙选将材,代以经画;马队则无上驷,又乏良将,即操演临阵,初试时亦无佳营为之榜样,殊无把握”(32)。九月,李鸿章在复信中写道:“幼弟智略粗具,惟历练未深,艰苦难耐,性情亦少刚褊,谬蒙军寄,家慈及贱兄弟不甚放心,惟祈随事开益之为幸”(33)。李鸿章兄弟已无早年之锐气。

李昭庆败捻军于徐州柳庄。

曾国藩复信给李鹤章,说:“医家一二年静摄之说,则断不可信。阁下统兵数万,艰苦备尝,立功甚伟,而名位实未足酬,怀抱犹未尽展。岂可因小小疾苦,遽自颓弛?望坚持定力,再接再厉,偿君往岁未了之志,助我衰年难竟之功。如病体全愈,则统率马步驰驱中原;如尚未复原,则挈眷而来安居徐城,代我筹画一切,至望至嘱!”(34)

十二月,曾国藩复李鹤章信,说他明年正月,将移营周口,阁下能否来营相助,视玉体之强弱为进止,可自为斟酌(35)。

曾国藩复信给吴坤修,说淮军“将领皆与幼泉声气联络,呼应较灵。故令其驰驱中原,助我暮年难竟之功,分公等积岁相从之劳,不妨让渠出一头地也。”(36)

同治五年正月,李昭庆率所部武毅军自徐州开往河南周家口一带,专门镇压张宗禹部。

张宗禹部在西平、遂平,将往山东,李昭庆部在柘城、太康、扶沟,曾国藩认为李昭庆或可遏其东趋。张宗禹部折回舞阳,曾国藩认为李昭庆当足御之。张宗禹部入山东,至曹县、郓城、巨野等地,将渡运河而东走,潘鼎新部由济宁进至嘉祥,李昭庆部自尉氏跟踪而来,曾国藩期待,或可收夹击之效。多次设想,百般期待,可就不见李昭庆一战。他写信给李鸿章说:“前与幼泉议定,渠军专办张逆一股,贼东则渠亦跟追而东。今贼人山东已阅六日,而幼泉尚无入境消息。且二十三日接渠十九日自鄢陵发信后,数日未接续函,殊深系念。岂偶患小恙耶?抑张总愚前队入齐,尚有后股在中牟、朱仙镇一带与幼军相持耶?抑函牍因道梗不达耶?”同时,曾国藩也函催李昭庆趱程前进,至曹州一带相机进攻,幸勿迟延。三月,李昭庆、潘鼎新在山东郓城,为张宗禹击败,损失炸炮、洋枪,伤亡惨重。这是李昭庆出师第一次大战,即遭大败。曾国藩担心他腹背受敌,急令他退扎长沟一带待援,并告戒他带兵作战,应从“好谋”二字上用功夫。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要求改李昭庆为“防济之师”。曾国藩复信说:“目下风波危险,不能遽改”,并称应使李昭庆“发愤自强,苦立战功,不必藉诸兄之门荫以成名”。“吾二人视剿捻一事,须如李家、曾家之私事一般”。李昭庆部在山东单县“因换车迟延,捆打县差,物议沸腾。”曾国藩要李昭庆“时时告诫部将,严禁骚扰。”李昭庆郁郁不乐。

四月,潘鼎新欲率其鼎军作游击之师,曾国藩令李昭庆率其幼军至济宁休息两月,以替出鼎军。李昭庆以未曾立功,请再游击一月,不愿到济宁休息。曾国藩写信给他,说:“阁下正值心绪郁郁之时,又因办车添出许多烦恼,诸将亦皆满目荆棘,必难图功。琴轩急欲出为游击之师,未便再缓至一月之久,望阁下仍照前檄,速日拔营来济。如虑山东掣肘,请酌留四千人防守济宁、长沟,而自带五千人驻扎韩庄,住于铜山地面,下游直守台庄止,防齐、苏之运河三百余里。虽在休息之际,尚有功于全局,免致鄙人时时悬念,即令兄少荃亦可放心。驻守苏境,兼顾齐境,州县亦不敢侮慢”。五月,李昭庆率部移驻济宁、韩庄等地。不久,李昭庆母亲患病,他竟不待曾国藩批示,径回南京而去(37)。

八月,曾国藩奏准令江苏巡抚李鸿章出驻徐州,会办东路剿捻,湖北巡抚曾国荃移驻襄阳,会办西路剿捻。

九月,李昭庆表示愿带3000人,作曾国藩之卫队。

十月,李鸿章抵徐州。写信给曾国藩,表示要让李昭庆仍为游击之师。曾国藩复信说:“今来示之意,似仍令幼擎一大柱者,与鄙人初意相合,欣慰之至。”

十一月,清廷命曾国藩回两江总督任,以李鸿章为钦差大臣,继续镇压捻军。李鸿章将王永胜部11营,董凤高部7营,均归全军营务处李昭庆统辖(38)。

同治六年正月,清廷以李鸿章为湖广总督,仍在军营督剿。调李瀚章为江苏巡抚,署理湖广总督。

二月,李鸿章移驻周家口。曾国藩从徐州回驻南京。

三月,李昭庆写信给曾国藩,表示“欲卸营务、统军两差,以闲身随兄照料一切。”曾国藩感到他“时前时却,恐终难苦战”,即准所请,通知李鸿章另择统军之员。

五月,李鸿章自周家口抵归德,再至济宁。七月,抵济南。大约在此时,李鸿章将李昭庆统带之松字营仍归还郭松林。八月,李鸿章抵沂州、台庄。九月,移驻济宁。令李昭庆率部沿运河赴桃源防地。十二月,东捻军在沭阳渡六塘河,李鸿章令李昭庆追击,无所获。

同治七年正月,李昭庆再次要求卸勇,曾国藩大约在三月间,将李昭庆部裁撤(39)。

清廷命李鸿章总统山东前敌诸军。

四月,命李鸿章总统直隶境内诸军。限李鸿章、左宗棠于一个月内肃平捻匪。六月,张宗禹投徒骇河死。捻军失败。七月,清廷命李鸿章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

三、太平天国之后

在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官至大学士。成为晚清洋务派的首领。李瀚章长期为淮军筹饷筹粮,保证了淮军的后勤供应。官至两广总督。李鹤章官至甘肃甘凉道道员。后经常到各大都会经营商业,盈利巨万。李蕴章曾主持修订《庐州府志》。李凤章官至按察使衔补用道。经营工商业,拥有大量田产。李昭庆官至盐运使,著有《补拙斋诗文集》。

四、结语

太平天国由拜上帝会发动,拜上帝会崇敬上帝、崇敬耶稣,反对儒学,反对孔孟,形成了中西文化的激烈对抗。崇尚儒学、崇拜孔孟的李鸿章家族起而抵抗太平天国,父死子继,直至太平天国失败。有大量的李鸿章之类的家族与太平天国对抗,应该也是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太平天国起义当然是一次激烈的阶级斗争,但是,它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中西文化冲突的色彩。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 马昌华主编:《淮系人物列传——李鸿章家族成员·武职》,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3、1、22、32、40、43页。

⑦ 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⑧⑩ 贾熟村:《李鸿章与曾国藩的特殊关系》,《中华文史论丛》第52辑。

⑨(11) 苑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1页。

(12) 贾熟村:《淮军初建的几个问题》,《历史研究》1988年第4期。

(13)(14) 陆方、刘世华:《李昭庆与曾国藩》,《安徽史学》2002年第1期。

(15)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朋僚函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卷2,第27页。

(16) 马昌华主编:《淮系人物列传——李鸿章家族成员·武职》,第24页。

(17)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朋僚函稿》,卷3,第42页。

(18)(20) 陆方、刘世华:《李昭庆与曾国藩》,《安徽史学》2002年第1期。

(19) 翁飞:《李鸿章官场艺术与人际权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21) 安鸿章:《李鸿章全集·朋僚函稿》,卷5,第34页。

(22)(23) 马昌华主编:《淮系人物列传——李鸿章家族成员·武职》,第38、25页。

(24)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朋僚函稿》,卷6,第10页。

(25)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朋僚函稿》,卷6,第19页。

(26)(28)(29)(30)(32)(34)(35)(36) 《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1994年版,书信七,第5025,5132,5165,5218,5293,5402、5404,5470,5471页。

(27)(31)(33)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朋僚函稿》,卷6,第29、34、43页。

(37)(38)(39) 陆方、刘世华:《李昭庆与曾国藩》,《安徽史学》2002年第1期。

标签:;  ;  ;  ;  ;  ;  ;  ;  ;  

太平天国时期的李鸿章家族_李鸿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