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加工转化问题研究(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西论文,煤炭论文,加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山西煤炭加工利用和转化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经加工转化的煤炭产品总体上呈不断增加的趋势。1995年与1990年相比,原煤入洗比重由17.6%提高到了约40%,炼焦洗精煤产量占原煤产量比重由 5.0%提高到了14.0%,焦炭产量占原煤产量比重由5.6 %提高到了15.3%。另外,煤化工、高耗能产品和电能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来看,煤炭加工利用和转化的程度还比较低,煤炭的价值增值作用还没有较好地发挥出来,山西的煤炭经济总体上依然表现为一种粗放型和资源初级化的发展模式。
一、山西煤炭加工转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对全省煤炭加工利用和转化缺乏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山西的煤炭加工转化起步时间已经不短,从80年代初开始,政府曾多次开会讨论过全省煤炭加工转化的统一规划问题,同时,有关方面也组织过多次研讨会,提出过不少有利于煤炭加工转化的意见。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煤炭加工利用和转化的规划出台。
2.煤炭加工利用和转化企业的观念转变迟缓,产品不适应市场需要。由于煤炭生产企业和加工转化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时间较长,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造成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比较迟钝,产品结构不能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影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3.煤炭加工转化的总体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一是选煤厂选煤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差。山西洗煤厂所用设备大部分为国产设备,不少国产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差。选煤设备的质量不过关严重影响了精煤质量,进而也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二是焦炉的装备水平落后。大型焦炉的炭化室山西目前最高为4.3m,而国内高5~6m的炭化室焦炉已有20多座。另外,山西的土焦和改良焦虽经多次整顿和改造,但目前依然大量存在,其装备水平一般都相当落后。三是炼焦及焦化工业的环保设施简陋欠缺。大型焦炉正处在填平补齐、逐步加以完善阶段;中型焦炉的环保设施十分简陋,达不到要求。小型焦炉特别是改良焦炉和土焦炉基本上没有环保设施。四是煤焦油及粗苯加工能力低。山西煤焦油加工装置的单套最大能力为3万t/a,而全国则为25万t/a。1995 年山西煤焦油加工总能力13万t,只占全省煤焦油资源总量的50%左右, 而全国加工总能力与资源之比在100%以上。山西粗苯加工的单套最大能力为1万t/a,而全国为6.5万t/a。五是型煤加工手段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 山西型煤生产厂的机械设备配套性较差,检测手段不完善,有些厂特别是民用型煤厂还存在着手工生产方式。
4.煤炭加工转化的生产工艺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总体工艺水平落后。一是在洗煤方面高硫煤脱硫的工艺不过关。山西的高硫煤在煤炭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现有各种物理脱流法对脱除煤中的无机硫有较好的效果,但难以脱除有机硫。目前,尚未找到一条技术成熟、投资较少、成本较低、脱硫效果较好的途径。二是煤气净化和焦化产品回收工艺落后。省外一些从事炼焦和焦化工的企业如宣化钢铁厂、石家庄焦化厂、攀枝花钢铁公司、天津第二煤气厂、上海宝钢等均已全部或部分地选用或引进了国外70年代以后的煤气净化新工艺,如全负压流程及AS循环洗涤、脱硫脱氨系统、索尔菲班法脱硫工艺、弗萨姆无水氨技术、F·R·C 三法脱硫工艺等。而山西除山西化肥厂、太原煤炭气化公司等少数企业采用了新的净化工艺外,绝大多数炼焦和焦化企业仍采用50年代以前的旧工艺,也有的企业干脆没有净化装置。三是型煤厂的工艺选择有一些问题。山西型煤的主要原料是无烟粉煤,大多沿用国内现有的成熟工艺,如石灰碳化路线。但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的产品档次较低,经济效益不理想。四是焦油加工工艺落后,国外已采用连续蒸馏、分子筛、深冷分离、加氢精制等先进的焦油加工技术;而山西仍沿用间歇蒸馏、常规结晶、酸碱萃取等30~40年代的老技术。致使山西焦油加工能耗高、分离困难、产率低、污染严重,经济效益较差。
5.煤炭加工转化产生的污染严重,社会成本较高。一是洗煤后的煤泥水、洗矸和尾矿对环境污染严重。据粗略统计,近几年来,全省每年洗煤水的排放量约500万m[3],煤泥流失量约5万t, 矸石排放量在2000万t左右。洗煤厂应该减少煤泥水外排,实现煤泥厂内回收, 洗水闭路循环。但目前由于缺乏高效的尾煤处理回收设备和先进合理的尾煤处理工艺,回收煤泥成本较高,加之煤泥在存放、运输、销售等方面的困难,全省仍有50%以上的洗煤厂没有实现洗水闭路循环。二是炼焦和焦化对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相当严重。改良焦炉和土焦炉由于基本上没有烟尘治理等环保措施,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煤烟及有毒气体对大气产生严重污染。另外,焦化生产过程中要形成含有浓度很高的酚、氰、氮等有害物质的生产污水。在污水处理方面,拥有大型焦炉的大型焦化厂除少数厂设有生化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外,大部分厂均不作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三是绝大部分电石生产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落后,电石炉及硅铁炉等均为开放式,生产时烟雾及粉尘大量外冒,严重污染了环境。四是电厂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
6.煤炭加工转化过程中资源回收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一是洗煤后的煤泥和矸石利用得不够。据粗略估计,山西的煤泥利用率不到40%,矸石利用率不足20%。二是电厂发电后要产生大量粉煤灰,目前山西的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只有35%左右,全国平均水平为40%,上海市已达90%以上,可见山西粉煤灰的利用与全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炼焦煤资源严重浪费。土焦炉炼焦每吨焦比机焦多耗煤约450kg, 改良焦炉每吨比机焦多耗煤约200kg,小机焦由于所产焦经常不合格, 产品不能以焦炭出售。综合以上几项,1995年一年大约浪费掉焦煤资源1000万t。四是炼焦所产的煤、 焦油及粗苯的浪费主要发生于改良焦炉、土焦炉、小型焦炉及少部分中型焦炉。据粗略估计,全省每年损失煤气约30亿m[3],焦油约50万t,粗苯约17万t。五是高耗能产品生产中,电能的损失浪费也较严重。据统计山西单位电石产量的电能消耗比全国要高5%~8%。
7.煤炭加工转化产品中,有些质量不过关。一是炼焦精煤灰分较高,质量不稳定。山西炼集精煤的灰分一般在9%左右, 虽然低于全国炼焦精煤平均灰分10.2%的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日本6%~7%、美国5.5%~6%、英国7%~8%、法国7%左右)尚有较大差距。同时, 精煤质量(包括灰分、水分、硫分等指标)的批合格率平均只有80%左右。二是焦炭的质量不稳定。除了大中型焦炉所产的焦炭质量较好且比较稳定外,小型焦炉所产的焦炭质量合格率一般在50%以下,改良焦炉年产焦炭质量差别较大,有些能达到二级冶金焦水平,有的却只能用作铸造焦或民用焦,土焦炉年产焦炭质量一般较差且不稳定。三是型煤的质量不过关。国际市场需求较大的烧烤型煤、壁炉型煤,山西或者是生产不了,或者是生产出来但质量达不到要求。总之未能打入国际市场。
8.从事煤炭加工转化的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太理想。其原因: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企业难以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生产效率受到影响;二是管理粗放,生产成本较高,影响效益的提高;三是有些厂在建厂前缺乏统筹规划及科学论证,建成后不是原料不足,就是环节生产能力不配套,生产能力不能正常发挥;四是企业规模较小,在开拓市场方面力度不够,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五是从事煤炭加工转化的企业,工作环境一般比较艰苦,加之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用人机制,人才流失严重。
9.煤炭加工转化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宽松,制约因素较多。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对煤炭生产、运输等有比较明确的政策和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对煤炭加工转化却缺少有关的政策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经常使煤炭加工转化企业无所适从。二是在一些领导的心目中,总认为煤炭生产是“主业”,而煤炭的加工转化是“副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煤炭加工转化事业的发展。三是煤炭加工转化企业一般多数是由煤炭生产企业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且把煤炭加工转化当作“三产”来对待,没有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抱着一种能发展成什么就发展成什么的思想,缺乏长远打算。四是铁路部门对煤炭加工转化产品的运输有种种制约措施,产品运输困难较多。五是煤炭加工转化行业属于一个交叉行业,很难归属至哪一个部门,因而出现了“交叉”管理和“真空”管理并存现象,即有时谁都管,有时却谁也不管。
二、山西煤炭加工转化分析
煤炭加工转化作为一个发展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力度和程度却取决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和条件。除了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这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外,还要考虑投资能力、建设周期、资源保护、环境生态、结构优化等一些复杂的因素。当前,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山西煤炭加工转化,其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山西煤炭加工转化必须立足于国内外市场对煤炭加工转化产品的需求程度,立足于山西现有的煤炭资源赋存和开采条件,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及现有的人才状况和技术条件,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明确地指出,煤炭加工转化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因此,当我们在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对项目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否则,我们将很难理解,为什么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矿产品资源(包括煤炭)丰富的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能力都充分具备的条件下,都不大规模地进行煤炭及铁矿资源的深加工,而继续大量输出原煤、铁矿石等初级产品。
1.山西煤炭加工转化需遵循的原则。为了使山西煤炭加工转化真正促进山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山西的煤炭加工转化必须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①经济效益为主。从事煤炭加工转化的企业,要转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追求产量和产值的观念,树立经济效益第一的思想,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要围饶着增加经济效益展开。政府有关部门在考核企业时,也应将经济效益作为主要指标。当然,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时,不应当违反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②适应市场需求。从事煤炭加工转化的企业要依据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根据用户的要求决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不顾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只考虑自身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品种而盲目生产的做法。
③适度加工转化。适度加工转化是指煤炭加工转化应有一定的数量界限,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这是因为,煤炭加工转化存在着两面性,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有利的方面主要有:煤炭加工转化后,可以节约运力,降低单位价值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煤炭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也相应提高;能够扩大就业规模,安排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使用煤炭加工转化后产品,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社会效益等。不利的方面主要有:在目前煤炭加工转化技术普遍落后,且环保设施投资较大而又难以配备的情况下,加工转化对环境污染必然加剧;煤炭加工转化需水量一般较大,因而会使本来就紧张的山西水资源更加紧张;煤炭加工转化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较大的投资,同时,许多加工技术还不成熟,因而投资风险比较大等。适度加工转化原则就是在综合考虑煤炭加工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得失,大致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量界限。
④可持续发展原则。资源、环境、人口是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难题。同样,资源、环境、人口也是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难题,协调好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煤炭加工转化对煤炭资源和环境影响较大,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煤炭加工转化必须提高效率,以节约有限的煤炭资源,同时还要尽量减少环境污染,以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
⑤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是保证煤炭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现实选择;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是提高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煤炭生产和加工转化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无论从实现煤炭工业的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看,还是从解决环境问题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看,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山西的实际情况看,煤炭综合利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煤炭加工转化过程中,只注意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象大量存在。如煤炭经洗选后,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洗选精煤留下的煤泥、中煤、矸石的处理和利用程度远远不够,有许多选煤厂将它们看作“废弃物”而倾倒在洗煤厂附近。这样做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产生了大量的污染。同样,电厂粉煤灰的处理也存在类似现象。为了实现煤炭加工转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必须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