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大数据金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中小微企业以及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融合,电商平台间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推动品牌效应等一系列举措去实现金融改革,最终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金融生态圈。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金融是指通过综合、全方位的数据整合对客户的消费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处理,从而准确预测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增强客户粘性,重视客户体验度。在大数据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机构必须利用这项技术提升自身价值,在金融产业链上争取最大的话语权,真正把消费者至于企业决策的中心地位,建立起开放、合作的大数据金融生态系统。
一、互联网金融下的数据整合
在新形势下,金融机构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积极转型,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我们要及时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挑战劣势,让新型的运营模式创造出更高的价值,通过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等措施,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
1、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深层融合
互联网融资业务有利于降低成本与准入门槛,完善征信体系,通过金融创新,提高客户体验度,最终目的是突破制约,实现发展。但是互联网如果没有规范好金融制度,将会出现很多劣质供给。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动态,优化供给侧配置,提高供给侧质量,清理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间的合作共赢
商业银行在保证基础功能的前提下,还需要按照互联网的经济特点展开经营,通过平台间的合作实现新的商业模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它见证了互联网金融的整个发展历程,它拥有强大的电商平台,并且基于大数据带来的信息流去不断拓展客户群体,随着网络用户不断增多,通过各种科学数据的整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档案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灵活性的需求。随后,阿里巴巴相继推出的淘宝、支付宝、生活服务、公共缴费、蚂蚁还呗等新型产品,业务功能不断加强,全面涉足了各大金融领域。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在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让线上与线下模式充分融合,不断激发人们对未来金融服务更多的想象。商业银行应该在这次改革中加快转型升级,顺应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充分挖掘大数据的优势价值,根据不同需求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和管理机制,抓住机遇,挑战劣势,积极应对金融改革。
二、供给侧改革下的小微经济新常态
中国庞大的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这些小微企业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金融领域。目前,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呈现出业务模式多元化的新态势,支付比重不断上升,这些企业分别依托腾讯、百度、支付宝、财付通、银联、拉卡拉、电子商务等平台,已经全面向各大行业渗透,这些跨界经营的企业都具备强大的数据资源,其产品种类也在不断更新,这些企业转型升级能否成功,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效,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也有很大的挑战。
1、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准确定位客户需求
在大数据金融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管理模式要逐步向动态交互的方向发展,以用户为中心,逐步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海尔集团的董事长曾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中小微企业。企业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否则将会被淘汰,因此,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产生的价值,去准确定位用户的需求,催生出全新的业态。
2、中小微企业的品牌推广
中小微企业在这场改革的洪流中要加大科技创新,推动品牌效应,主动发挥活力,用科技的力量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做到精致生产,带动消费结构的全面升级。
小微经济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调整思路,不断引进新技术,满足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在供给侧改革下,通过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让供需双方达成一致,提高资源配置率,实现利润最大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转型建议
近年来,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网络金融快速发展,这些都在改变着商业银行的金融模式。商业银行是与传统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金融机构,因此,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从整体上宏观把控各方面要素的生产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劳动者素质,汲取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生产率,全面推出一系列产品的诞生和创新发展。
1、创新金融产品,提升管理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从居民显著上升的消费水平入手,深度挖掘新形势下客户的需求变化,让金融产品从大众化向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转型。金融的结构性改革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产业升级,释放市场活力。创新驱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驱动力,新的供给必然会激发出新的需求,一旦新产品被消费者认可,新的需求便会源源不断,因此,我们要把着力点放在供给侧,以此来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该摒弃过去的管理模式,主动为新型产品提供金融支持,创造新供给,寻求新的市场需求以及可行性的管理构架,逐步实现产业升级,提升现代化竞争力。
2、降低不良贷款,优化产业结构
在经济新常态时期,不良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转型是重中之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洞悉处理企业和客户的需求,它所具有的预测能力可以将风险管理由静态转变为实时监控,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包括高性能生物医药,物联网,等中高端产业,商业银行可以把资金的重点和产品转向新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顺应市场需求。其次,在为这些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注入资金流的同时,更要主动拓展银行服务,从多角度,多方位最大程度的降低经济成本。
最后,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当严格把控金融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增强企业内部制度的管理,避免出现无效贷款,多管齐下,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机制,综合立体的掌握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水平、经济承受力等。这样可以降低融资过程中违约的概率,融资去中介化,使整个金融领域信息公开透明,从而保障金融秩序和经济稳定。
3、保护客户隐私,加强数据管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利有弊,商业银行应该考虑到大数据金融给银行业带来利润的同时所必须承受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大数据金融具备透明度强,数据量大,发展快,覆盖率广等优势特点,但同时也有致命的弱点,如果数据泄漏将对个人和企业造成很大的破坏性。低成本,高收益的暴力诱惑让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他们盗取信息后直接入侵账号,从中谋取利润。例如,携程网用户银行卡信息遭到泄露的事件就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携程网与十几家国内银行合作,由于系统漏洞和内部监管不严,导致大量的用户信息被泄露,引发了用户强烈的恐慌,造成企业经济下滑。
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客户信息的监管力度,充分做好客户信息的保密工作,同时提升客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内部管理体制到外部网络环境的各个环节上严格把控,建立相应的内控机制,在技术上多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做好数据加密工作,同时还要对银行内部员工的违规行为做好严肃问责,加强部门人员的考核机制,完善自身监督,建立一套完整的客户数据管理体系,最大程度的保护数据安全。
结语
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相互平衡才能让经济健康发展。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增加或减少商品和劳务,而是要通过结构性的调整,去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激发社会资源创造新供给,消除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从宏观上把控经济运行的轨道,引导供给侧创造新需求,最终达到良性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策略,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加快产业升级与转型,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论文《“供给侧改革”解读及其政策影响下的企业实践 》作者 王元地 杨雪等 四川大学.
[2]《中小企业品牌管理及成功案例分析》作者 高燕 清华大学.
作者简介
王晶,女,1987年10月4日出生,天津市人,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威海市商业银行天津分行从事柜员岗位。
论文作者:王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商业银行论文; 金融论文; 互联网论文; 数据论文; 结构性论文; 企业论文; 客户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