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阐述了裂缝的防治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裂缝;防治;处理措施
1.裂缝类型及成因分析
1.1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是由于内部水分减少而引起体积收缩造成的。
水泥稳定碎石经拌和压实后,由于蒸发和混合料内部发生水化作用,水分会不断减少。一方面混合料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起水化反应,消耗大量的水分,水泥含量越高,则消耗的水分越多。另一方面,碎石集料表面也要吸附水,集料中的细料成分越多,表面吸附的水分就越多。基层施工时,气温太高、含水量太大,也会引起表面水分的大量蒸发。
1.2 温缩裂缝
组成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材料的三相,即不同矿物颗粒组成的固相、液相(水)和气相在降温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半刚性基层产生体积收缩,即温缩。
水泥稳定碎石由于混合料中有5%左右的水泥,所以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混合料硬化初期,水泥水化放出较多的热量,但散热较慢,因此其内部温度较高,使内部体积膨胀。而外部如遇气温急剧降低则冷却收缩,内胀外缩相互制约,产生较大的应力。一旦应力超过其极限抗弯拉强度,将产生温缩裂缝。温缩裂缝多数是横向分布。
1.3 网状裂缝
网状裂缝也叫“龟裂”,它是由于承载力不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降引起结构性破坏而导致的裂缝。它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裂缝,如遇下雨,极易造成雨水下渗,在汽车荷载作用下引起翻浆。初期时仅为网状细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纹处基层内部的水分继续蒸发,裂纹逐渐发展成为发散形裂缝,并逐渐形成塌陷。
1.4 沉缩裂缝
在非接茬部位产生的不规则纵向裂缝(有时伴有基层不均匀沉降变形),多是由于局部路基及底基层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这种裂缝表面往往有一定的高差。另外在填挖交界处及桥涵搭板处会出现横向沉陷裂缝,在雨水支管部位会出现不规则顺管走向的裂缝,在检查井周围出现不规则裂缝。
2.裂缝的防治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和温缩是引起路面基层开裂的主要原因。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干缩性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泥剂量、细集料含量和塑性指数、含水量、养护情况和龄期等。影响水泥稳定碎石温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有含水量、水泥剂量、塑性细土含量、环境温度等。
为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2.1 原材料的选择和控制
2.1.1水泥
品种不同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收缩性,如矿渣水泥的收缩性比硅酸盐的水泥大,标号高的水泥比标号低的收缩性大。另外,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运输、摊铺和压实,所以对水泥的初、终凝时间有所限制。因此选择水泥应注意:(1)不要为追求高强度而过分提高水泥标号和用量,应在保证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一般多选择P.O32.5级硅酸盐水泥。(2)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6—10h)。夏季施工时,气温较高,表面层的凝结硬化速度较快,水泥终凝时间应尽可能达到10h;春秋季施工时水分蒸发较慢,终凝时间可缩短至6h。
2.1.2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用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35%,一般采用0~37.5mm的级配碎石,且要求通过0.075mm筛孔的碎石含量在0~7%。最好采用级配碎石,且含泥量必须符合要求。含泥量大则收缩性大,易出现“弹簧”现象,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不采用级配碎石,则摊铺时易出现骨料及细料集中现象而产生缩缝。
2.2 施工过程控制
2.2.1含水量的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是水泥与集料的水化凝结硬化的产物,含水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压实度和裂缝的产生。含水量过小时,基层表层松散,碾压容易起皮,难以压实;含水量过大碾压时粘轮,表面起拱,而且基层成型后水分散失愈多,形成的裂缝愈多。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含水量必须根据施工配合比确定,同时气温的高低及运距的长短进行适当调整。如运距远且气温高,含水量可比最佳含水量高1%左右;如果气温偏低且湿度大或多雾,含水量可比最佳含水量低1%左右,以摊铺碾压时能否达到最佳含水量为准。
运输途中,应采用油布覆盖混合料,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水分散失。一天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日照强度和风力大小多次调整含水量。同时,试验检测人员应在拌和站和摊铺现场用酒精快速测定含水量,指导拌和站生产。施工操作的前后台通讯联系应方便和顺畅,当现场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差较大时及时通知后场调整含水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在摊铺前,下承层应适当洒水,保持表面湿润。因为下承层过于干燥,会吸收水稳混合料中的水分,从而影响混合料压实过程中的实际含水量。
2.2.2水泥剂量的控制
水泥剂量太小,集料间的粘结力降低,影响结构层强度。水泥剂量太大,水化热增加,内外温差增大,基层内产生收缩应力,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的相对应的反射裂缝,在经济上也不合理。
水泥剂量应根据试验合理选择,在保证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水泥用量。
拌和站生产时,试验人员要及时取样检测,一旦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调整。204国道改建工程如皋段LM1标,就曾因为后场试验把关不严,导致局部路段混合料水泥剂量严重超标,从而形成大量横向干缩裂缝,裂缝最小间距达2m。因此,后场拌和时试验人员必须做好灰剂量的检测工作,真正做到试验指导施工。
2.2.3集料级配和混合料拌和质量控制
级配直接影响混合料的密实度,从而影响强度。细料太少,不足以填充粒料间空隙,接触面积相对小,难以形成强度。而细料太多,在施工后期,容易出现裂缝。
因此,施工过程中应设计合理的混合料配合比,严格控制0.075mm以下通过量。混合料必须按照最佳配合比标定后拌和均匀,避免出现粗、细料集中、离析现象。拌和时间要充分,一般不小于3min/L,通常采用4min/L。
拌和时,试验人员应加强取样检测,进行筛分试验,并将筛分结果与最佳级配曲线进行对比,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反馈给拌和站操作人员,以及时调整(试验工作的重要性在水稳基层施工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试验检测不应仅仅作为判断合格与否的手段,而应该深入到一线、融入到生产中,以试验指导施工、以数据指导施工)。
2.2.4混合料的摊铺与压实
首先,一定要选择性能优良的摊铺机,一些老旧摊铺设备,现场二次拌和不均匀,离析现象严重,形成带状或片状离析带。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摊铺后混合料的均匀性,如果出现大范围离析现象,应对摊铺设备进行调试或更换;对小面积离析、料窝,要及时采用人工找补或铲除更换。249省道新沂段养护改善工程水稳碾压成型后期,在摊铺机中间以及两台摊铺设备搭接位置,出现近乎笔直的规则纵向裂缝,就与摊铺机性能不良造成离析有很大关系。另外,为减少离析,施工时尽量采用2台摊铺机平行作业。
混合料摊铺后,应尽快完成碾压,缩短从加水拌和到完成碾压的时间,如不及时碾压,水泥会产生部分凝结作用,碾压时,会破坏已形成的水泥胶结作用,消耗压实功,影响压实度,混合料的强度和性能会下降,抗裂缝能力下降。压实功的选择应以振动为主,碾压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若压实度不足,应在水泥终凝时间前尽快补充压实。
压实度不足,势必会影响混合料的强度,从而降低抗裂能力。而压实度的不合格,有时往往是材料、配比、压实功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在施工时要注意总结和分析,找到压实度不足的真实原因,从而进行有效的改进。
2.2.5接头处理
施工中应避免纵向冷接缝。
横向施工接缝是不可避免的,横向接缝应采取横向、直口、平缝形式的接头,从而避免接口部位出现两层薄层混合料叠加,形成薄弱层。
2.3 养护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成型后应及时覆盖洒水养护。由于水分参与了水泥的水化反应,水分的散失将影响其正常的反应,从而影响凝结硬化后形成的强度,特别是夏季施工,气温较高,基层表面的水分蒸发更快,极易产生均匀的裂纹。养护的方法可以采用草袋、麻袋或塑料薄膜覆盖,保证基层不直接暴露在外。冬季施工时,要采取覆盖保温措施,因为强度未形成的混合料中的自由水在气温0℃以下时结冰,体积膨胀,使基层结构变得松散,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
2.4 交通管制
水泥稳定基层是半刚性路面结构,一般只有2.5~3Mpa 的强度,在不铺面层时,严禁超重车辆通行,过早通过超重车辆会使水稳基层的结构强度受到破坏,产生不规则的细小裂缝。249省道新沂段养护改善过程,由于交通管制不善,社会车辆过早通行,加上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最后形成了大量的规则纵向裂缝,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水稳养生期以及养生后的成品保护,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3.裂缝的处理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只能从质量控制上尽量减少,要完全避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出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出现裂缝,如不及时处理,势必会反射到沥青面层,从而影响面层的施工质量。处理水稳裂缝的关键,一是填补裂缝,防止裂缝进一步发展;二是封水,阻止水分的渗入。
目前应用较广,处理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填灌沥青胶、铺设土工布技术。首先将较大的裂缝进行切缝处理、填灌沥青胶(或水泥浆);对较小的裂纹,直接铺上土工材料。这种土工材料应具有抗老化、耐高温、强度高等特点。施工时横向搭接宽度为10cm,纵向搭接为5cm。施工前在基层顶上先洒布粘层油,用量约0.7~1.1kg/m2,再铺土工布,并进行碾压,注意施工车辆不要在土工布上转弯,最后再洒布一次粘层油,用量约为0.5~0.6kg/m2,尔后方可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204国道如皋段采用灌缝后铺设玻璃纤维格栅,249省道新沂段采用灌缝后铺设高性能聚酯纤维布,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季国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5
标签:裂缝论文; 水泥论文; 碎石论文; 含水量论文; 基层论文; 水分论文; 稳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