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性
黄诚,唐君连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 近十年来,我国留守儿童群体规模持续下降,相关制度、政策供给日益丰富,关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关爱服务活动纵深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留守儿童生活境遇、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当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也还面临着流于形式、内容趋同、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客观上影响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向更深层次和更高质量发展。提升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性,要从留守儿童个体具体困境出发,增进关爱服务的精准性;要以建设高素质基层儿童工作队伍为依托,提高关爱服务的专业性;要以全面建立留守儿童工作体系为目标,增强关爱服务的协同性。
关键词: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近十年来,我国留守儿童群体规模持续下降,相关制度、政策供给日益丰富,关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关爱服务活动纵深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留守儿童生活境遇、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此同时,作为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现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留守儿童群体仍将保持较大规模,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因此,保护好、关爱好、服务好留守儿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从全国各地实践来看,当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仍然面临着一些不足与困境:一是关爱服务活动大多为慰问性的短时活动,且集中安排在节假日高频率地开展,对关爱服务活动以外的时间里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状况和需求是什么知之甚少,有流于形式之嫌;二是一些关爱服务活动往往为参加活动的留守儿童提供着诸如赠送课外书籍、体育活动用品、课内外的集体辅导等大致相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有内容上的趋同化之嫌;三是参与关爱服务的基层政府、学校、村庄、家庭等多方主体都有关爱服务的职责和资源,但基于各自的使命和情怀难以形成合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呈现出主体协同不足之困。有研究表明,社会关爱能够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即提升亲子关系的质量,鼓励亲子之间情绪情感的表达,促进他们的学业参与程度,活跃家庭气氛,同时降低其与父母及监护人之间的矛盾。上述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实践中出现的流于形式、内容趋同、主体协同不足等困境,表明当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仍面临着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客观上影响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向更深层次和更高质量发展。因此,提升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性,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生活境遇、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他们都能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的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面对的现实课题。
1 从留守儿童个体具体困境出发,增进关爱服务的精准性
亲子关怀关系的持续性缺位是留守儿童群体的社会性特征。亲子关怀关系的持续性缺位往往容易引致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和安全的不利处境和风险,这是将其视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根源性特征,也是国家和社会需要保护、关爱和服务留守儿童的出发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留守儿童个体的自身禀赋、家庭经济条件、委托或代理监护人状况、所在社区和学校等环境因素不同,不同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困境是有所不同,或者是生活方面、或者是学习方面,或者是心理方面,或者是几个方面兼而有之。留守儿童个体所面对的具体困境各不相同,进而他们对社会关爱服务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的。不容讳言的是,我们的关爱服务实践中往往对其同质性重视有余、对其异质性特征重视不足,认为留守儿童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的是大致趋同化的关爱和服务,导致关爱服务的内容与留守儿童自身真实需求发生错位,从而降低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在保持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统一性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从留守儿童个体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出发,增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精准性。
具体而言,从留守儿童个体具体困境出发,增进关爱服务的精准性,一是要精准识别。即要在已有全国留守儿童基础数据库基础上,对所辖区域内的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调查,摸清每个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成员情况,建立区域性留守儿童动态数据库,作为关爱服务政策、制度制定和关爱服务活动开展的基础。二是要精准评估。即通过留守儿童专业服务工作队伍,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留守儿童本人及其面临的具体困难、家庭情况、关爱服务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地调查,对其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估,从而建立对留守儿童所需社会关爱的清晰而敏感的认知。三是要精准服务。即在对留守儿童个体所面临的具体困境和对社会关爱实际需求的调查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人一案的关爱服务实施方案,协调多元主体的资源开展精准关爱服务,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能获得符合自身实际且必需的社会关爱。
2 以建设高素质基层儿童工作队伍为依托,提高关爱服务的专业性
留守儿童的祖辈、乡村干部、学校教师是当前基层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队伍的主力军,其基本特征是兼职化和非专业性。关爱服务工作队伍的兼职化,各类主体往往难以保证参与关爱服务的足够时间和精力,导致关爱服务实践中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关爱服务工作队伍的非专业性,基于各自生活经验形成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情怀和使命,往往因为缺乏儿童视角而对留守儿童问题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科学性,容易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仅仅停留在送衣物、送书籍等较低层次和同质内容上,从而降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性。专业服务意义重大,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开展需要专业化,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儿童视角,符合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因此,需要以建设高素质基层儿童工作队伍为依托,提高关爱服务的专业性。
具体而言,一是选优配强基层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2016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在全国建立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计划,逐步完善县、乡镇、村的保障体系建设。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基层儿童工作队伍的核心骨干力量,要坚持选优配强,确保入选的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有爱心、有责任心、有专业视角和专业能力,将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培养成我国基层儿童工作的主要执行力量。二是要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的专业培训。要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村居两委人员、妇女工作者、青少年事务工作者、农村中小学教师等开展培训,通过继续教育和专业人才培训,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推动基层儿童工作者向青少年儿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转变。三是要促进专业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当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以儿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机构为主的专业社会组织发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有重点地将留守儿童的调查评估、日常监护、心理疏导、家庭教育培训、基层儿童工作队伍专业培训、留守儿童工作的第三方督导和评估等委托给专业社会组织,推动基层儿童工作队伍从兼职化、非专业性向专职化、专业化转换,促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专业化水平提高。
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分别在人、机器、材料、法律法规四方面查找原因,并通过鱼骨图的方式展示出来。大家根据工作经验,对所有原因进行评价,并在鱼骨图上圈出了主要原因
3 以全面建立留守儿童工作体系为目标,增强关爱服务的协同性
全面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系”是我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总目标,这涉及到家庭、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如何协同参与的问题。要实现关爱服务的协同参与、形成合力,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各主体责任。
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儿童利益最大化和留守关爱服务重要性的宣传和舆论引导。要面向全社会加强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宣传引导,尤其是要引导留守儿童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科学认识长期留守导致的亲子关系持续性缺位可能给儿童健康成长带来的风险和隐患,引导留守儿童父母尽最大可能履行家庭内的父母监护责任。要面向全社会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引导,特别是要向基层政府、基层儿童工作者、乡村中小学、村居两委强化关爱服务留守儿童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的理念,提高各关爱服务主体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认同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2016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在国家层面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协同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各地要根据国务院、民政部以及国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部际联席会议对相关主体职责的界定和划分,进一步科学划分本地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各主体的具体职责,建立明确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各主体之间协同配合的长效机制,并加强对各主体履行责任的监督。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完善本地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相关制度政策。三是要进一步明确各主体责任。政府方面,各级政府要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中承担主导责任,为各类主体协同参与关爱服务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持、建立协同参与平台和机制、提供各类资源保障、加强工作指导监督、建立奖惩机制。家庭方面,要履行监护、养育责任,尽最大可能减少儿童留守现象,实在无法避免较长时间亲子分离的要对留守子女的日常监护和生活学习妥善安置,并尽最大可能加强亲子联系;动员留守儿童父母之外的熟悉者和亲近者主动承担代理监护人,为留守儿童提供类亲子类型关怀或者亲近者类型关怀;引导留守儿童正确看待父母外出务工,强化父母外出务工经商的积极向上的正面价值,对留守儿童积极主动面对留守境遇中的困难和风险所做的努力表示尊重并加以鼓励。学校方面,要为留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提供物质保障、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并主动加强家校联系,为亲子交流提供条件。社会力量方面,各类社会力量要在当地政府领导和支持下,长时间地深入广袤乡村和留守儿童家庭,走进留守儿童日常生活,把脉孩子们的现实困境和对社会关爱的真实需求,为孩子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各类服务,确保每个留守儿童能得到必需且有价值的关爱服务。
我们看到,黄剑近二十年来,在城市环境雕塑和公共艺术方面,在雕塑艺术的材质、素材、特定空间及其文化的关系上,进行了诸多的尝试和探索。从奥运、科技、景观题材、地方文化塑造等主题性艺术的创作,到其他特定场所、事件的艺术融入方面,收获了诸多经验与成果。这与她的艺术热情、追求、意志是分不开的。黄剑的雕塑形态是她的心性表达,也是时代和社会现实需求的反映。对于真善美和创造性内涵有着执着追求的当代女艺术家,黄剑创作的诸多雕塑作品,在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等领域已经呈现出自身的面貌和独到的艺术业绩。
参考文献:
[1]张孝义,闵思宇,杨琪.关爱对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影响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7(2).
[2]于建嵘.用精准帮扶破解农村留守儿童难题[J].人民论坛,2017(35).
[3]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R].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4/content_5041066.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民发[2019]34号).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JK014ADY003。
作者简介: 黄诚(1975- ),男,湖南宁乡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通讯作者: 唐君连(1981- ),女,湖南宁乡人,湖南省宁乡市金洲镇中心小学,主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关爱服务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