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系统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分析论文_李凌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过程中实施系统干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在急救处理后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急救处理后实施系统干预护理,就组间护理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组间在临床救治时间方面比对,B组患者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组间在焦虑、抑郁评分两方面比对,B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组间在梗死再发、心律失常及心衰发生率方面比对,B组患者也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系统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干预护理;康复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内科的常见危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本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等特点,且多以老年患者常见,患者发病后常常会出现畏惧、恐惧等心理,表现为焦虑、抑郁等,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有着严重的影响,进而也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1]。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也从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心理干预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系统干预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包括了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的疗效。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中实施了系统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接诊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入选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9例;患者的年龄大小45岁到83岁不等,平均年龄(61.5±7.4)岁;患者梗死部位为前壁的有7例、为下后壁的有36例、为前间壁的有21例、为广泛前壁的有20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42例,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措施:A组患者在急救处理后实施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措施,B组患者在急救处理后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院前急救及转运:医护人员在到达现场后,应指导患者调整休息、心态,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向患者家属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以便合理的对患者实施救护。此外,护理人员应及时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镇痛、吸氧等治疗,并为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待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立即转运患者至医院进行治疗,在转运期间,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患者院前急救效果、既往病史、个人情况等,以便为院内治疗提供参考。

1.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认真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为患者的配合打下基础。同时倾听患者的意见,给患者的情绪宣泄打开窗口。积极鼓励患者、安慰患者,让患者认识到治疗、护理的作用及成效,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此外,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放松练习,如听音乐、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以疏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1.2.3健康教育:对患者定期普及心肌梗死知识,并发放宣传资料,使患者对心肌梗死有一个争取的认识。同时可以安排患者间进行沟通,让预后良好的患者介绍自身治疗、护理的经历,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护理信任,从而使其可以理性、积极的面对治疗、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制定良好的生活、饮食、运动等习惯,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紧急预防心肌梗死及如何处理急性心肌梗死。

1.2.4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临床用药的名称、作用、方法及剂量等,强调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药物对康复的影响,并帮助患者提高其遵医行为。此外,向患者介绍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观察、处理等方法,以便可以及时的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在实施溶栓、抗凝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表现及凝血功能变化,警惕出血等副作用的发生,从而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3]。

1.3临床观察: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时间,包括溶栓时间、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此外,应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梗死再发、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率,综合上述几项内容可观评价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均数以(X±S)表示,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的急救时间、门-球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7.4±8.8)min、(90.7±9.8)min、(7.3±25)d;B组患者的急救时间、门-球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7.6±5.6)min、(91.1±8.4)min、(5.3±2.3)d,组间比对,B组明显优于A组(P<0.05)。在焦虑、抑郁评分方面比对,B组患者也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详见表1。A组患者经过治疗后,6例梗死再发、14例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B组患者经过治疗后,1例梗死再发、5例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组间比对,B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患者。

注:与A组比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小结

心肌梗死是临床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这就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恐惧,因此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社会医学模式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在临床普遍开展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系统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这有利于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此外,系统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的心理反应,这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对疾病的复发及各类并发症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5]。

此次我院对B组42例患者实施了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并与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B组患者无论在救治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还是在焦虑、抑郁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这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健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策略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0,18(5):299-300.

[2]朱月荣.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4):176-177.

[3]张明明.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康复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14.217.

[4]梁晓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0(10):1876-1878.

[5]周淑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12):31.

论文作者:李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系统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分析论文_李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