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适应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创建一个适应高质量、高标准素质教育要求的,符合时代精神和学生实际的,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效性的新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能够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际,特拟定以下方案。
【关键词】学生学习;品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073-01
一、评价目标
通过评价活动,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此版本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成绩评定是指对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运用能力和心理素质、道德行为、法律意识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的评价。真实、公正、可信、客观的评价,能鼓励和促进学生认真学好道德与法治课,努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成长为负责任的好公民。
二、评价方式
1、观察: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特别是上课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
如:“课前评价”着重在于评价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研究小组共同收集材料,提出质疑的过程。同时还包括学生个人收集的当前时事及对此时事的评述。
“课上评价”着重在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课堂的能力,回答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乃至于小组协作的能力。
“课后评价”着重在于评价学生在课后总结观点得出结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反思自身不足及改进方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有一位被表扬的学生自认为做得还不够好,为了证明自己确实行,他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不断开发创造性思维,在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中表现积极,学习成绩也进入班级前列。而对于那些在活动中消极应付或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我也及时发现其“闪光点”。正如冰心所说的那样:“淘气的男孩子是好的,淘气的女孩子是巧的。”要及时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激励他们尽快跟上班级前进的步伐。
3、项目评价:我们学校有开设五个高效课堂实验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有幸成为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将每个班级的学生以研究小组来划分,通过研究小组共同的努力来完成一堂课或一门学科的学习评价,也就是说小组成员的得分情况由小组的共同成绩来说明。由此来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同时也大大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谈话: 比如上课之前,就要考虑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哪几种情况,为了避免出现教育教学的重点不能突出、难点不能突破,就必须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
5、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1)让学生参与主观题评分标准的制定。测验之后,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答案的范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特征,列出已考试题的答题要点及分值。
(2)自己利用评分标准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3)帮助别人评分、修改,对别人提出改进提高的建议。
(4)小组合作出题。可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目标及知识的理解,材料的掌握。
(5)学生自我讲评。在查阅书本、与同学探讨后,修正自己的答案,向全班讲解。
(6)测验讲评后,学生填写《试卷错题知识诊断表》,让学生具体分析失分原因,找出改进方式。并相互交流测验成功的心得,总结有效学习方法。并记录下来
成长记录袋。是记录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它关注的是过程,强调的是终身的发展,其激励功能能发掘学生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成长记录袋属学校综合评价项目,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6、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是考试的一种方式。要加强道德与法治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平时考查占40%:形成性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造。课堂参与度,调查报告,小制作等口试、笔试、手工制作以及实践活动等
日常行为表现占30%:形成性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造、学会交往。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自评、互评、教师共评。期末考核占30%:终结性表达及初步的分析能力个案分析、小论文、评语等。笔试、教师评语。
三、评价实施要求
1、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因为某位行为习惯好,而对他评价就有失偏颇。
2、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4、各级教育行政、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本课程评价目标与实施要求为依据,综合多方面获取的考查信息,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更不能在招生考试中放弃或弱化到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考查。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学业成就的教学评价的全面改革,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重大变化,也给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实效,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的做法,切实把评价改革落到实处。以上方案仅是我的初步设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本课程鼓励学校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特性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
论文作者:马海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教师论文; 小组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