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期刊现状透视_青年文摘论文

汉字期刊现状透视_青年文摘论文

中国人物类期刊现状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类论文,透视论文,现状论文,期刊论文,中国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前期刊市场上,人物类期刊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人物类期刊,大部以对社会各界人物的人生经历、人物心路历程、人与时代和历史关系为关注重点。与其他期刊相比,这种将历史人性化,将事件人格化,“以人为本”的编辑思想,契合了众多读者的阅读心理,引起了社会各界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向几个方面对中国人物类期刊的存在状态进行全景式的扫描。

一个值得关注的期刊群体

1.类型

目前的期刊市场上,人物类期刊可以划分为典型人物期刊和边缘型人物期刊。

典型人物期刊以人物为主打,关注人物“人”的一面:人物的人生经历、性格、情感、情趣。这类期刊主要包括《人物》、《南方人物周刊》、《传记文学》、《名人传记》、《中华儿女》、《中华英才》等。其中2004年改版后的《人物》和2004年新创办的《南方人物周刊》注意关注“人”与“事”的结合,重点介绍人与事的“纽结”关系。

边缘型人物期刊往往从人物入手,关注“事”的一面。比如《青年文摘人物版》注重励志,介于人物期刊和青年文化生活期刊之间。《环球企业家》、《商界名家》、《经理人》、《英才》关注商界人士,注意力放在人物的商业活动,甚至非常具体、专业的商业行为上。这类边缘型人物期刊介于经济期刊和人物期刊之间,可以称为财经人物期刊。

2.发展历程

1980年代中期是中国大陆人物类期刊发展的奠基时期。在后来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杂志纷纷在1985年前后创刊。老牌人物期刊,《人物》、《名人传记》、《传记文学》、《中华儿女》并驾齐驱。其他刊物紧随其后。

《人物》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创办最早的人物杂志,已连续出版24年;《传记文学》创办于1984年,已出版20年;《名人传记》创刊于1985年,已连续出版19年;《中华儿女》创办于1987年,已连续出版17年;《中华英才》创刊于1989年,已连续出版15年。创办最早的这批杂志,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优势在于其大都有稳定的读者群;劣势在于,这些刊物的经营工作多不够理想。

在1990年代的商业大潮开始之后,《环球企业家》、《商界名家》、《经理人》、《英才》等财经类人物期刊纷纷创刊。这些刊物内容比较专业,但正因此,其读者定位比较清晰,适应市场的能力比较强,目前正处在发展的较好时机。

《青年文摘人物版》比较特殊。该刊借助《青年文摘》的强大优势,面对青少年读者,走出了一条起点高、发展速度快的独特路子,是人物类期刊中的“另类”。

2004年,人物类期刊界发生了两件大事,这就是《人物》的改版和《南方人物周刊》的创刊。这两种刊物以新锐的面孔示人,有可能是未来人物类期刊市场引领潮流的有力竞争者。

现状:有的已经“重整山河”,有的正“待后生”

应该说,目前中国的人物类期刊大多日子都还过得可以。多数刊物的发行数量都在盈利点以上,仅仅依靠发行已经能够获得效益。但目前的期刊市场是一个未经整合的市场。重新洗牌的可能性极大。刊物目前的存在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其以后在市场上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人物杂志,正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刊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发展势头平稳、良好;有的已经“重整山河”,正秣马厉兵,争取从市场获取最大一块蛋糕;而有的刊物仍处在以往运作模式的复制中。这类刊物中有的情况比较好,有的是安然之中有隐忧,有的则是危险就在眼前。如何“待后生”,是这类刊物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1.老牌刊物的分化

在度过了1980年代后期的黄金发展期和1990年代的平稳发展期后,进入新世纪,许多期刊对自身进行了调整。这其中,《人物》2004年调整的幅度比较大,《名人传记》也于2004年开始进行了扩张。

《人物》、《传记文学》、《名人传记》、《中华儿女》这几种创办最早的人物杂志,是该类期刊中品牌优势最为明显、办刊经验最为丰富的刊物。2004年以来明显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求变型。以《人物》最为明显。从2004年元月起,《人物》杂志由一份历史人物刊物改为“以刊载名人传记和热点人物报道为主的人物传记类期刊”,其目标读者由“广大读者”改为“城市中青年”、“主流成年人”,其定位为“以名人传记和时政、财经、国际热点人物报道为主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端杂志”。(注:见《人物》杂志网站。)

与此相对应的是《名人传记》杂志。《名人传记》杂志从2004年元月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改变刊期后,其上半月的风格不变,以历史人物的介绍为主,主要面对中老年读者;下半月则变成一本文摘杂志,主要面对青年读者,其指导思想是:“追踪时政人物、锁定商界名流、关注科教精英、聚焦文艺明星”,“追求人物与时代的契合、刊物与读者的亲和”。(注:见《名人传记》(下半月)2004年第1期。)

应该说,《人物》和《名人传记》的变化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求变思路。《人物》几乎是将原有刊物的办刊方针、目标读者、内部运作模式做了根本性的调整。他们希望从人物类刊物共同关注“历史人物”的同质化竞争中跳出来,走一条以新闻人物为主打内容的道路。而《名人传记》则属另一种思维。其上半月维持刊物原貌,下半月作为原有品牌的补充,力求在原有读者不流失的情况下,争取新的读者群。

这两种刊物的变化充分说明,人物类期刊原有的格局已经到了不得不变化的时候了。但是由于这两家刊物调整的时间尚不够长,改变之后的效果,现在还难以完全看清楚。

二是求稳型。这类刊物包括典型人物期刊的《中华儿女》、《中华英才》、《传记文学》和边缘型人物期刊的《青年文摘人物版》、《环球企业家》、《商界名家》、《经理人》、《英才》等。

对于像《传记文学》这样的社办期刊来说,求稳大概是一种最为现实的选择。文化艺术出版社总编辑、《传记文学》杂志主编丁亚平认为,自1984年创刊以来,《传记文学》“经过逐渐积累和发展,目前在国内外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保持了高雅的文化品位”(注:见《传记文学》2004年第9期。)。事实上,这正是创刊较早的人物期刊的优势。在管理体制、机制、投资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对刊物内容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必然是一种冒险行为。但是,不变是相对的。随着历史人物矿藏的不断被开掘和新锐人物杂志的崛起,《传记文学》的变化恐怕仍然要被提上议事日程。

《中华儿女》,拥有非常高端的社会资源,注意走“高端”路线。这种刊物,可以充分利用其“高端”的定位,在组稿、发行、争取广告客户方面占得先机。

2.边缘型人物期刊:一种复杂的存在

边缘型人物期刊的现象比较复杂。《青年文摘人物版》有其他刊物所没有的优势:首先,依靠《青年文摘》的品牌优势。《青年文摘》是中国期刊界的三巨头之一,其强大的影响力使得《青年文摘人物版》从创刊之日起便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其次,《青年文摘人物版》把读者对象牢牢锁定在16—22岁的青少年读者身上,这个读者群体避开了市场上其他人物类期刊的读者群体。

《环球企业家》、《经理人》、《当代经理人》、《世界经理人文摘》这些财经人物期刊的读者群以年龄在25—45岁之间、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男性企业管理人员为主。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在:《英才》的读者多为年龄偏大、高收入的企业管理层,同时还包括一部分政府官员;《中国企业家》的读者相对较年轻,且有相当比例的低收入者;《环球企业家》的读者集中在青年、中年,并且较受普通员工的欢迎;《当代经理人》有相当比例的低收入读者,同时,其50岁左右的受众较其他杂志要多。这些杂志生于市场,长于市场,在经营上往往有其他刊物所不具备的优势。不足的地方是人物评选没有严格的标准,缺少读者参与,品牌栏目少,同类杂志间差异性低。这类期刊必将面临着重新洗牌。究竟谁能从中脱颖而出,就看谁能把刊物做得更精细、经营方针更为灵活。(注:参见《期刊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走向:“主流”与“支流”,谁能把握契机

对于所有的期刊人来说,“主流”都是一种难以抵御的诱惑。借用《南风窗》杂志总编辑秦朔的观点,一份“主流的精品大刊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中心城市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与聚集度;二是要能影响那些专业知识分子和代表中国社会未来走向的人群;三是发行量要足够大;四是新闻内容要有一定的品质,不能经常制造假新闻;五是采编队伍在其所熟悉的领域要有很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与很高的权威性。”(注:转引自《期刊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如果按照秦朔的“主流观”来看当今中国的人物类期刊,其存在不能不说是一种待发展的状态。

中国的人物期刊中没有一种可以引领潮流。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人物类期刊虽然形成了一些品牌,但这些品牌都不够强大,没有一种品牌具有聚集社会主流人群的能力。

老牌人物期刊除了《人物》之外,求稳思想占主导地位。这些刊物囿于自身体制,“输不起”,但又“赢不了”,能够维持住眼下的局面已算不错,想要跻身主流杂志力不从心。

财经人物期刊由于其定位的专业,在继续扩大发行和提升经营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它们在财经类期刊的方阵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也难以达到主流刊物所应具备的影响力。

实际情况是,这些刊物都有一部分读者群。有的还是交叉的读者群,比如《名人传记》和《传记文学》,《人物》和《南方人物周刊》,《商界名家》和《经理人》等。但谁也难以“完全把对方打倒”。

真正的主流期刊可能在《人物》、《南方人物周刊》这样的刊物中产生。新改版后,《人物》这样为自己定位:“一份为城市中青年读者办的以名人传记和时政、财经、国际热点人物报道为主的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当前主流成年人文化特点的高端杂志”。这其中的几个关键词——热点、高端、全球化视野、主流,昭示了《人物》向主流期刊进军的决心。《南方人物周刊》自创刊之初就确定了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办刊宗旨,“以平等、宽容、人道为理念,关注那些对中国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人类向善的力量和深邃驳杂的人性的人”,“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读者奉献一席精神的盛宴”。(注:见《南方人物周刊》宣传材料。)和《人物》相比,它更高端,更有理想气质。考虑到其背后是极具影响力的《南方周末》和《南方日报》,《南方人物周刊》的气势绝对不可等闲视之。

需要指出的是《人物》和《南方人物周刊》均为铜版纸四色印刷。走高端刊物路线、强大的背景支持使得这两份刊物的广告经营能力绝非其他刊物可比。

但这也不等于说其他人物类刊物没有市场机会。《青年文摘人物版》完全可以继续提高质量,巩固阵地。《名人传记》、《传记文学》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固定读者群,作为人物类刊物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仍然会有自己的市场空间。而财经类人物期刊只要内容继续往精细方面来做,发行量不下滑,仅仅依靠广告求生存,就能够活下去了。

注释:

④见《中华儿女》招商函。

标签:;  ;  ;  ;  ;  ;  

汉字期刊现状透视_青年文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