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兼论广东的融资策略_投资论文

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兼论广东的融资策略_投资论文

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兼论广东融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证券市场论文,融资论文,外资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世界各地的证券市场正在快速发展,而经济发展的历程也表明,证券是主要的投资对象,也是广为利用的筹资形式。

一、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的优点

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就是指对外商有限制地开放大陆证券市场,允许他们以外汇购买国内企业的股票,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项目开发。证券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建设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发展证券市场可加速资本积聚和提高改善生产力的速度,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相反,任何阻碍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律、监管和政策,都会增加未来的成本;其二,放宽国际资金的股息流通限制,能使证券市场更加壮大、更流通和更趋国际化;其三,规模较大,流通量高和国际化的市场波幅较小;其四,本地和外国投资者容易取得上市公司的可靠资料,对证券市场发展有着正面的作用。

以股权投资方式筹集外资的办法相对于直接投资而言,有以下优点:①筹资不举债,还本无压力;②筹资期限长,使用少限制;③筹资成本低,分配有弹性;④方式最灵活,投资者最众。此外,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也与我们的改革、发展目标不谋而合,一是有利于投资体制的改革。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证券市场筹集外资的形式之一——投资基金,不仅仅被动地由市场机制引导,且它还能反作用于经济体制,加快经济体制市场化步伐,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早日建立。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投资基金需要有更多的证券可供投资选择,这必将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基金的管理人通过基金参股投资的方式,帮助企业进行资产评估,界定产权,组成规范化的股份公司,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投资基金的发展是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投资来源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型、高效的投资体制;将国有资产交由投资基金管理人运作,还能促进国有资产流动,从而将国有资产纳入市场经济运行轨道。

二是有利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如广东肇庆蓝带集团,用部分股权换取了扩大再生产资金,两年间该集团家业陡升两倍多。1992年底,他们出让集团属下企业肇港制罐公司升值评估后的60%股权,给美国国家制罐公司,使该企业不仅偿还了900多万美元的债务,还解决了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的资金。1993年底,蓝带集团又出让蓝带啤酒厂(肇庆)有限公司升值评估后60%股权给香港金泽生集团公司,吸纳外资3,000万美元和3,600万人民币,从而解决了二期工程扩建所需的资金。

出让部分股权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此,蓝带集团班子“算计”过,问题的关键在于资产评估。他们经过认真工作,使出让的两家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合法合理地升值一倍。另外,虽然出让的两家企业股权让对方占大头(60%),但中方负责经营。其经营模式也“有言在先”。如出让蓝带啤酒厂(肇庆)有限公司股权时,合同上便规定“生产管理由中方负责,商标拥有权不作价,属中方拥有”等,保证了这两家企业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发展。

蓝带啤酒厂扩建二期工程于1994年7月投产,生产规模由8万吨扩至20万吨,产品及时覆盖占领市场,并且还清了一期的工程贷款。制罐公司投入500万美元,新增三条生产线,使年产易拉罐由1.85亿套提高到3亿套。出让部分股权使集团不仅形成了规模投入,规模产出,也取得了规模效应。1994年蓝带集团生产啤酒饮料18.1万吨,实现销售总值10亿元,利润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40%和166%。至1994年底,蓝带的国有资产比转让部分股权时增加了两倍多。如今该集团已成为多元化企业集团,既生产啤酒、天然饮料、蛋白饲料、矿泉水,也有制罐、纸箱、PET瓶等,还收购了澳大利亚一家年产3万吨的麦芽厂。

三是有利于外资效益的提高。证券投资由于其约束硬化(对债券而言,不能拖欠债券持有者的本息,对股票而言,股东企业是自发监督),可提高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工程建设中消耗。另一方面,随着证券市场的开放和股份制的推行,改善了企业的经营机制,发行股票、债券的企业必须公开其财务状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企业股东特别注重企业经营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高能耗、高物髦、低产出的现状,降低了全社会对瓶颈产业的需求,从而有利于缓解产业结构的矛盾。

四是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培育。以股权投资为主体的证券投资模式,已形成一整套“国际惯例”,外资也习惯于以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入市场。截至1996年4月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352家,其中共有70个国有企业发行了B股,23家企业到香港和美国上市,共筹集资金43.5亿美元。②我们进行境外上市,不仅是为了从国际资本市场上得到一笔建设资金,也是为了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通过新的方式明晰产权关系,加大市场经济对企业的约束力,搞活大中型企业。

中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企业的发展,需要引进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而通过证券市场国际化吸引国际资金则成为顺应国际市场的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境外上市对推进中国企业的机制转变,为境内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中国企业进行海外股权融资,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战略步骤。

二、广东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必要性 1996年广州市利用外资的形势面临了新的挑战。从国际资本的流动情况来看,尽管流向亚洲地区的资本仍在增加,但周边国家争夺外资的竞争更为激烈。尤其是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竞相吸纳外资,使外资的流向进一步分散。从国内形势来看,目前已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新时期,广州原有的政策已与全国拉平,优势减弱。而过去五年来,尽管广东省(除深圳以外)已有16家上市公司通过深圳证券市场筹集达49.5亿元,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广东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再则,为实现给外商投资企业以国民待遇,部分外商的优惠政策将取消,这可能使一部分以优惠政策为驱动力的中小型企业的投资转移。“九五”期间,广州经济建设将需要更多的资金,包括外资。

为了满足“九五”期间,广州资金需求,尤其是外资需求,广州在筹集、利用外资做法上,要做调查,拓宽利用外资的空间和形式,要引导外商从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转变,从直接投资向多形式的合作转变;鼓励外商投资广州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高科技项目以及老企业改造项目。鼓励外商投资事关广州建设大局的地铁轻轨系统、高速公路、广州国际新机场、广州博览中心等大型项目和老企业改造项目,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运用新的筹资方式。在筹资方式上,除了采用目前正在国内兴起的BOT(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外,还可探索采用国际垫款交钥匙融资方式及无追索融资方式,发行多种偿还期的证券方式与外商合作开办新项目,并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到国际市场融资。在这当中,广东选择了竞争行业和基础性产业中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出让股权给粤海、越秀公司(注:这两家公司均为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驻香港机构),以股权方式在国际金融市场筹资,广州市的几家大中型国有企业,如南方大厦、珠江水泥厂和广州造纸厂均采取了这一筹资方式,取得很好效果。

与此同时,要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增强广州市建设项目筹资和融资的能力。据统计,目前分布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四市的外资金融机构共有112家,其中营业机构50家。截至1995年12月末,广东全省外资银行、财务公司的资产总数达58亿美元,占全国外资银行、财务公司总资产的31%;贷款总额42亿美元,占全国的33%,存款余额约9亿美元,占全国的28%,1995年盈利达8,020万美元,占全国同期利润总额的57%。

(二)可能性 广东证券市场要面向港澳台地区及其它国际金融市场。从一定意义上说,广东具有借鉴和利用港澳台市场的地缘优势或人文优势。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在经济上已成唇齿相依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实际利用的外资约80%是来自香港;外贸出口的七、八成也是通过香港转口,目前两地已成为最大贸易伙伴。这种关系今后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广东利用外资仍将主要来自香港市场,而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是巨额资金的集散地。

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领首城市,它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才荟萃的中心,而且是内通外联,联结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枢纽,经济实力雄厚。此外,广州市还是众多银行省会分行的所在地,以及广东的融资中心,外汇交易中心,这些均是金融中心必备的条件。深圳市为较早的改革开放城市,与香港邻近,证券市场起步早、发展快,银行商业化程度高,这都是其它城市须借鉴的,然而由于深圳地理属边城,其对内的辐射力显然不足,可作为沟通香港、支持广州的金融依托,近期深交所有意向在广州设立联网所,以扩大深交所的影响力,如实现,广州加入证券交易市场,成为金融核心城市的架构就初步形成。香港地位特殊,从香港方面看,虽然1997回归祖国,但它的独特优势决定它不同于国内其它城市,它将保持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1997之后香港金融也有与国内城市联手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做,才能在保持国际金融地位的同时,不断壮大自身。据统计,目前香港在国内(主要在广东省)流通港币有150多亿元,相当于港币总流通的1/4。而自从中国允许旅客出境携带6,000元人民币之后,估计每年有100亿元左右的人民币在香港兑换。可见,除人文关系外,两地金融的融合已有相当基础。

三、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企业不同情况,掌握恰当股比。

在一般的合资经营中,外商往往一开始就要求控股,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即使外商一开始控不了股,也要在合资经营过程中增资扩股,使中方在规定时间内难以注入大量资金,相应降低了中方所持股份,从而稀释了中方股权,而外商则由参股变成控股。广州一家中美合资公司,美方第一期投入约1.4亿元,随后于合资的第二年又追加投资6,000万元,第三年又希望能追加投资3,000万元。而此时合资中方已于12年前合资时把厂房、设备等都作价入股,再无资产投入。这就使美方股份迅速膨胀,最终实现了控股。外商稀释中方股权的实质就是对企业的隐性并购,这种现象在合资企业中已不稀奇。

鉴于此,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控股问题的宏观管理,依据合资项目的重要性和自身的实力来确定我们的投资比例。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企业以及目前国内高效益的企业应由中方控股;盈利企业和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中方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控股;亏损企业或一般性企业的合资,中方则应立足现实,量力而行,不强求控股。

2.发展投资基金。

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经验,在中国这个新兴的证券市场上,以海外发展投资基金的方式筹集外资(包括港澳台资)是最佳途径。如粤海集团参与的“广东发展基金”,已投资6,000多万美元帮助广东省10多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境外投资基金既可以通过购买当地的股票等,进行证券投资,又可以当地的企业作为项目投资。同直接投资设厂相比,项目投资不会构成对当地原有公司的竞争;经当地主管部门推荐企业项目,有利于贯彻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方针;而境外基金管理公司,既可以在引进技术设备和开拓国外市场上提供方便,又可以通过对项目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当地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加上发展中外合作的投资基金,结合了国内基金与海外基金的投资方式,既可以在目前国内市场资金不足、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吸收海外资金,稳定国内A股市场,并刺激市场的发展与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又可以通过合作、借鉴与学习国外基金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推进国内基金业的发展与成熟。由于基金在海外发行,所以能更广泛地吸收海外闲散的资金,同时发行基金亦可促使中国金融业走向国际化,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

由上可见,海外基金的发展在目前条件下与国内基金发展并不矛盾。它们实际上是互补的,两者的共同发展都会有力地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稳定与发展。当然,在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初期,应注意控制外资在共同基金中的比重,以免出现证券市场的失控。

3.逐步扩大B、H股的发行。

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以上海石化为首的九家第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赴香港上市。至1994年5月,这9家企业全部完成了境外发行和上市的工作,共筹集资金115亿港元,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做了有益的尝试。1994年又有第二批中的11家企业在香港发行上市,集资171亿港元,在第二批企业中还有山东华能、华能国际在全球招股获得成功,集资9.58亿美元,并顺利以存股证形式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H股最初的发行和上市中,认购数量增多及股票价格上扬,海外投资者对H股普遍表示欢迎。但此后,H股行情呈现不断下滑趋势,到了1995年8月份后的几个月内,H股行情一落千丈,国企指数三个月中就跌了300多点。就个股而言,除去上海石化外,其余16家股票全部跌破发行价的5成以上。青岛啤酒于1994年及1995年由高峰期的10多元到最低1.7元左右的水平。与此对应的是,H股的这一段暴跌行情,与港股大盘劲升走势形成强烈反差。

H股行情大幅下挫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上市国企业绩欠佳。因此,通过加快国企转制步伐,提高盈利能力,改进信息披露方式等措施,就能重振H股雄风。而B股发行的扩大则可通过①允许效益好的国内企业也发行B股;②扩大B股企业的行业范围;③B股与A股的价格应逐步趋向一致等措施来实行。现在国务院已颁布了全国统一的B股法规,国务院证券委也发布了实施细则,B股试点已由上海、深圳两市扩大到全国范围。这将有利于企业筹集外资和发展内地证券市场。

4.把香港作为筹集外资的主要场所。

对于中国来说,香港的金融市场拥有远胜于其他市场的比较优势。香港有着可以与世界其他主要金融市场相兼容的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有着世界最先进通讯条件的信息手段。香港毗邻大陆,可以迅速获得有关国内的丰富信息;已经拥有一支庞大的专门针对中国企业、中国经济的专业化研究与分析队伍;各国主要的投资银行在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聚集了国际上大多数专业机构投资者。因此,可把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很好的出发地,而香港本身也成为了内地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的主要地点。

标签:;  ;  ;  ;  ;  ;  ;  ;  

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兼论广东的融资策略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