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郑市实验高级中学;河南新郑451100)
摘要:基于高血压治疗现状的基础上探究高血压的治疗进展,有利于提升高血压的治疗效率,对促进医疗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高血压的现状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高血压的治疗进展,分析了传统降压药物、新型降压药物以及降压药物联合使用的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降压药物;β阻滞剂;利尿剂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血压成为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第一疾病,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的高血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死率,且罹患高血压的患者对自身的身体变化情况毫无察觉,导致不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治疗的效率偏低。基于此,本文对我国高血压的现状以及高血压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合阐述。
我国高血压的现况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于老年群体的慢性疾病,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现阶段,我国的高血压具有高致死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我国医疗卫生部门曾于1959年、1979年、1991年和2002年进行了4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病人数正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保守估计,我国的高血压患病人数约在2亿左右。近年来,我国医疗科研机构对局部地区的高血压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成年人患有高血压的数量已超过本区域的25%,部分地区可达30%以上,依据我国的总人口数量进行估算,大约每10位成年人中有2-3人患有高血压,我国国民健康状况堪忧[1]。
与此同时,我国尚未探索出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加之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毫无察觉,使得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日益激增,却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据统计,2013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为30.2%,占据死亡疾病谱的榜首,高血压则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因高血压导致心血管病死的人数为160/10万,2016年,我国因高血压导致心血管坏死的人数则达到了320/10万,2002年,我国因高血压导致的脑卒中患者人数为70/10万,2016年,我国因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人数上升至148/10万。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脑卒中患者约有160万人,其中75%的脑卒中患者丧失基本的劳动能力,21%的脑卒中患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2]。
我国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常用的降压药物
β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几种常见的降压药物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也可将中枢降压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现阶段,我国选用了上述药物用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有效提升了高血压的治疗效率,为拓展高血压的治疗思路做出了新的贡献。我国于2010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应将β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但还应根据患者用药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合理选择药物。2011年,英国研究机构对β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效率提出质疑,2014年,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高血压一线用药种类中去除了β阻滞剂,引起医疗界的广泛质疑,随着第三代β阻滞剂研究的顺利开展,β阻滞剂在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其治疗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新型降压药物
直接肾素抑制剂
直接肾素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抗压药物,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能从源头上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且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导致肾素增加,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使用直接肾素抑制剂能够克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弊端,从源头上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阿利吉仑作为一种新型的直接肾素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相比,具有极高的降压效率,能够有效对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频率。研究结果表明,阿利吉仑在治疗心力衰竭和干山糖尿病方面,也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阿利吉仑的随机性和双盲性,具有一定的负面效果,因此,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效率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
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能够起到收缩血管的作用。哺乳动物的内皮素存在2个亚型受体,其中的A型受体与血压调节具有密切的关系。达卢生坦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特点的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调查研究表明,达卢生坦能够有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但对抑制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发生概率还需进一步临床评估。
降压药物的联合使用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单一使用某种药物难以达到彻底治愈高血压患者的目的,且增大药物的使用剂量容易引发临床不良反应,因此,应建立降压药物的联合使用机制,实现提升高血压治疗效率的目的。例如,2013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推荐(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均有扩大血管的作用,能够产生降压的协同功效,能够有效降低血压。(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利尿剂有可能产生肾素激活的不良反应,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则能够抵消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我国的高血压患者正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现阶段,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应在传统降压药物的基础上,采用新型抗压药物,同时还可采用降压药物联合使用的方法,从而实现提升高血压治疗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蕴强.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5,506:26-28+34.
[2]牛瑞虹,李丰,姜静.老年高血压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7,6005:507-511+514.
论文作者:吴津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高血压论文; 阻滞剂论文; 我国论文; 药物论文; 血管论文; 紧张论文; 利尿剂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