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末端,其电压等级比较低,和用户有着直接连接,且其网上设备多,线路分布比较广。配电网自动化主要是把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力设备等结合起来,使得配电网在事故与正常情况下能够合理结合计量控制、监测及保护与供电单位的工作管理等,以保证供电质量的改进,使得供电经济性最为良好,同时使企业管理最为有效。本文对对电力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的探究进行讨论。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探究
电力系统中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是我国供电现状需求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发展是为了我国供电行业的现实需要,也是配电系统工作管理工作的趋势,配电系统的自动化,不仅节约了电力系统的人工配电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危险性,自动化配电系统中自检,摇控,自我修复功能都极大地方便了配电管理工作和广大用电单位与个人的用电,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电能消费的需求。
1配电自动化介绍
在新时期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以及经济水平飞快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电力供应已经不能满足电力的使用者,以科技化的配电自动化能够将电力供应商和电力使用者的关系进一步拉近,并能够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配电自动化的设置能够更大程度上的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并且与电力用户实现双赢。配电自动化的内容如下:首先,馈电线路实现自动化,完成馈电线路的监测、控制、故障的诊断和隔离、网络重构,主要完成监测运行状态、远方遥控和就地的自主控制、隔离故障、转移负荷和恢复供电等。其次,变电站自动化。应用自动控制、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借助计算机和自动装置对变电站进行监控、测量和运行操作,主要依靠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变电站的二次设备领域发挥作用,改变了传统的二次设备的监控和维护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2配网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配电网建设落后、智能化技术使用率低以及制度与技术不完善。我国的电网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相对发达而言我国配电网建设比较落后,我国大部分电网在建设方面,只是进行变电与输电这两项的建设,常常出现配网主干线过长不合规格、设备落后、线路联网水平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加之相关部门不重视,造成配电网建设问题不断增多。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实际使用率低,在发达国家,电网自动化系统覆盖率已经高达70%以上,而在我国覆盖率还不足10%,加之技术使用率低,造成我国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无法减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导致自动化技术实际使用率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国电网自动化技术落后,并不重视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工作,另外一个是网架结构常常被工作人员调整,没有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3配电自动化管理
3.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信息被连续地采集更新。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是一个不断更新、紧紧跟踪配电系统状态数据库。必须是配电系统的一个完整而准确的记录;配电调度员或任何一项自动化功能都能够方便地存取数据;要随着配电系统的扩充加以修改。信息管理是连续进行的动态过程,信息存入、检索和处理随时都在进行着。对用于控制的信息,其精度和实时性要求很高。用于保护的信息要求精度高并且实时性好,能使保护在毫秒级时间内动作。在无功控制等功能中数据的精度比实时性更重要。数据采集时必须把由于顺序地扫描远方各点而造成的数据不同时性减至最小。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对此是有利的,并能提供保护所必需的快速响应。信息记录的内容包括系统各点的运行参数、事件和数值的时间标志的开关量变动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目的和宗旨是使配电系统发生故障后所造成的影响最小。在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占有重要位置。一般根据故障的发生的情况,会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第一,当永久性故障发生时,要对故障线路段进行识别与隔离,重新构建配电系统,使没有出现故障的线路段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典型的做法是由变电站借助多条放射状馈电线对用电户供给用电。当负荷密度特别大时,大多数馈电线会相互连结起来,目的是能够让用户有其他的供电方式。对于这种配电系统,故障识别和恢复供电均可自动操作。第二,当一条线路的某一段出现故障的时候,馈电线断路器就会立即动跳闸,接着自动重合一定的次数,当故障消失的时候,则重合成功,如果遇到的是永久性故障,那么馈电线断路器将第二次跳开,然后停留在断开的位置。通过分析故障电流分布的信息,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找出故障的具体位置,在电源已经切断的情况下,通过自动地打开有关的分段刀闸的方式,将故障段彻底隔离。然后自动化系统就会重新开始工作,控制和操作好刀闸和断路器,将所有没有发生故障的线路段重新接到供电电源上。
4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4.1配电网系统保护
我国国民经济向前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活中电网系统的需要性也就越强,同时这也就要求电网在供电过成当中,对其的供电要求也随之升高,这也就要求着我们在整个配电系统中,不断的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进行发展和健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的变化,使供电服务才能更好的为人民做好服务。在进行配网工作中,其难度系数是很大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变得更加难上加难,其配电当中的线路也是非常复杂,在其中通信就配电当中的实现自动化嗯嗯核心,因为通信能够对电网的整体上进行数据的采集以及掌控,实现配电SCADA、配电高级应用PAS,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实现配电网的现代化设备管理等。SCADA平台是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核心,它同时完成SCADA功能和系统横纵向集成任务,同时对其的功能应用上进行了向外的扩展,其在远程的监控系统上。对其起到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远方保护监视、投切和定值修改,以及故障录波数据收集等。配网馈线保护中,环网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系统也会由传统的单项自动化向带通信的综合自动化发展。
4.2电能质量的提高。
由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设备日益普遍,电力工作者对各种各样的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视。所以在最近几年以来,电能质量的提高已经变为电力系统领域内新颖的研究问题。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不仅给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电能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有效的途径。通过运用此种方式,可以在提高系统灵活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的同时,其还可以做到不会受到温度等影响。
结束语: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正走向区域联网、全国联网的发展状态,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成为了当前电网建设的热点。配电网的自动化实现了配电网的安全、稳定的运行,也将配电线路运行和管理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实现了配电工作信息化、电子化和智能化。因此,各地电力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加快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探索电力系统的配电自动化构架[J].张富强.科技创新导报.2014(32)
[2]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J].闵杨紫,朱江.建材与装饰.2017(49)
[3]浅谈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顾宝春.科技创业家.2014(08)
[4]浅析电力系统的配电自动化[J].丁继峰.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9)
论文作者:杨小冬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故障论文; 系统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网论文; 我国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