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体会论文_王海萍

80例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体会论文_王海萍

巴彦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1800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体会。方法:收取我院行胃肠及胆道手术的患者中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通过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后痊愈,患者的平均恢复时间17天,治疗中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情况良好。结论: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包括精神紧张、高龄、恶性肿瘤等,在诊治中要加强影像学检查与积极保守治疗,此外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防治患者再次复发病情。

关键词:手术;胃瘫;诊治;

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又称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胃瘫综合征主要就是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在临床上为,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1]。患者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无肛门排便或者排气,胃镜和X线检查表现为胃液潴留、胃无蠕动和造影剂在胃内潴留。了解胃瘫综合征的特点、形成因素可以有效的降低临床上这种病症的发作几率,本次研究就是通过对我院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总结其形成机制、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等,为临床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详细的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综合征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0-78岁,平均55.2岁;手术类型:胃切除、胃空肠吻合术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8例,胆道手术12例。本组患者都表现为不剧烈的上腹压迫感或上腹部饱胀,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及胆汁,呕吐后症状缓解或减轻,可有或无肛门排便或者排气。体格检查上腹部略饱满,未见胃肠型及包块,肠鸣音减弱或正常,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况随呕吐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通过临床检测,患者的胃区振水音阳性,胃肠减压引流液为800~2000ml/d。胃镜显示胃内大量胃液潴留,胃流出道无梗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术后4~12d进半流质饮食时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大量含有胆汁的内容物,含酸臭宿食,呕吐后症状缓解。诊断标准:在胃瘫综合征的诊断过程中,主要就是患者的体征表现和检查结果判定,患者具有明显的腹胀、呕吐症状,其胃部蠕动减弱,引流量每天在800ml以下,而在检测当中,患者体内无潴留、吻合口情况良好,无其他组织病症;术后1周仍需行胃肠减压或者停止胃肠减压进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而需要胃肠减压者;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征象;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为诱因者;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等。

1.2治疗方法

治疗前胃瘫确诊后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应尽力清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尽量取得患者的配合,并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期间禁止饮食,并持续胃肠减压,1-2次/d的应用生理盐水或3%的温盐水洗胃,同时抽空胃内容物,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纠正低氧血症、抑制胃酸的分泌;采用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行肠内外营养相结合,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酌情输血、血浆或白蛋白;采用3%的温盐水洗胃,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减轻胃黏膜及吻合口的水肿,促进胃蠕动;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从肠内营养管或胃管中注入西沙比利20mg/次+多潘立酮10-20mg/次,3次/d;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无效者静脉滴注500mg的红霉素;必要时予以胃镜治疗,胃镜不仅对胃瘫诊断有帮助,同时对胃壁也是一种适当刺激,通过胃镜向输入袢注气刺激了空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可使病情好转。此外,还可以通过胃镜将营养管置入远端空肠行肠道营养支持;同时采用针灸及中药辅助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给予患者肠内外静脉注射联合营养支持护理,随着患者情况的转变增加药物用量,等患者的肠道蠕动恢复正常之后,通过肠营养管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2]。最后对患者口服多潘立酮等促进胃动力药物,制止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治疗标准:在胃瘫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排气或排便,无肠鸣音,体征症状小时,可以进行正常饮食且患者的情况没有出现复发后,患者的病症为治疗有效。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X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治疗之后,本组100例患者均痊愈,患者的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17天,平均胃液引流量为(685±250)ml,平均住院天数为(28±5)d患者恢复后没有出现反复或其他并发症,在预后当中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患者病症痊愈

3.分析

胃瘫综合征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促成,在临床过程中,术前准备不足、患者的精神紧张、术后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吻合口水肿、腹腔感染、低蛋白血症等都可以引发胃瘫综合征。在治疗上常规的对症治疗就可以有效的完成,但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很可能会出现在此发作,解决的主要途径就是恢复患者的身体组织功能性。本研究80例患者全部行胃镜和影像学检查并确诊,手术后胃瘫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胃轻瘫患者应给予低脂肪、低纤维饮食,少食多餐,流质为主,以利于胃的排空。吸烟能减慢胃排空,应予戒烟。由于患者胃瘫后长期禁食,常伴有营养不良。持续胃肠减压,更易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因此必须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笔者主张早期肠内营养,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移位的可能性 [3]。同时食物刺激产生的神经反射和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使胃肠道存在着整体的调节机制,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患者术后10天左右即开始行肠内营养,没有出现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并积极治疗伴发和并发病。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使用上,促动力性药物是一类能够恢复、增强和协调消化道平滑肌收缩活动,加快腔内物质转动的药物。目前常用的促动力性药物有胃复安、多潘立酮和西沙必利,这些药物能增加胃窦收缩频率和幅度,加强胃窦十二指肠收缩的协调,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胃轻瘫,能加速胃排空,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胃肠和胆道手术后胃瘫患者,针对其病因,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边登峰. 89例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5):1035-1036

[2]靳峰.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108-109

[3]邓崇文.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诊断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12,24:71-72

论文作者:王海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80例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体会论文_王海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