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清照是中国词坛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她的词以曲折细腻见长,能把一些非常纤细的事物和感情通过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再现。词作中对“愁”的描写,更是达到了淋漓尽致、游刃有余的程度。在她的词作中有寂寞深闺的思愁,有借景抒情的悲愁,亦有国破家亡的国恨家愁。她的词几乎触目皆愁,是“万钟闲愁”中开得最艳丽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李清照 愁 淋漓尽致
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人们往往被愁所困,特别是一些文人墨客,更加多愁善感,于是,抒写愁怀便成了古代诗词的主题。“问君能有几多愁”是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追忆故国的哀愁;“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是北宋范仲淹深沉的乡愁;“离愁渐远渐无穷”是欧阳修旅途中对妻子的思愁;“试问闲愁都几许”是贺铸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闲愁”……在这众多的抒愁词作中,被誉为“词家婉约派宗主”的李清照,更是占有着一个重要的位置。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身于一个颇有文化教养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自幼受着浓厚的文学艺术的熏陶,多才多艺。她的作品以曲折细腻见长,能把一些非常纤细的事物和感情通过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再现。其中以愁词最为丰富,愁的表现形式也异彩纷呈,千姿百态。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二人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将一对鸳鸯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一剪梅》是一首作者送夫远行后,对丈夫倾诉相思和别离之愁的词作。“花自飘零水自流”,作者把两地相思之情比作花儿飘零、水流向东那样自然。“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可见两心之相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见这种离别之情不能排遣,由外表而及于内心,感情真挚,深沉而热烈。
李清照的词含蓄委婉,善于以委婉含蓄的笔法,表达闺中的寂寞和离情,虽然通篇不写一句悲愁语,但是孤茕寂寞之感,溢于言表。如《醉花阴》,起句的“愁”字乃是一篇之纲。“愁永昼”言愁之深长,体现词人的极端苦闷,“佳节又重阳”暗示值此佳节良辰,而丈夫却不在身边。“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而这个“凉”字,不光指时令,更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丈夫不在孤枕独寝的心上的寒冷。词人“东篱把酒”是为了排遣离愁,但美酒无人共饮,好菊,只能独赏,不言其愁,而愁在其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愁状如何,却用“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来比拟。一个“瘦”字,写出菊不胜西风,所以形容憔悴;人不胜其愁,所以玉肌暗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李清照所处的年代,正是江南大变的乱世。在她四十六岁那年,发生了“靖康之变”,接着北宋灭亡。国破、家亡、夫死,这一连串的打击使李清照的词风也变得孤苦、凄清、沉郁、悲凉。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全篇写愁,一字一句犹如血泪。起首三句“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冷冷清清”是寻觅的结果,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戚戚”,它不但没有减轻词人内心的伤痛,反而使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作者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和“乍暖还寒”的天气多么相似啊,作者身心难以承受,只能借酒消愁。但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以酒御寒,但是酒敌不过寒,借酒消愁,可是酒入愁肠愁更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当词人独自对酒伤心之时,忽然雁字横飞,它使词人想起北人南徙的惨状,唤起她对故土的思念。再细看“却是旧时相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如今大雁依旧,捎书信的人已经不在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说愁绪难于排遣,不料黄昏又下起细雨,雨打梧桐,点点滴滴,景象凄迷,声音凄切,使人更难以忍受了,终于在结句说出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啊,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孤独之愁,病痛之愁,这种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起的国恨家愁仅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古典文学中“词采第一人”,受到千古文人的欣赏。但是她的一生也是苦难的,一生的六十多个春秋大半是在离愁别恨、凄苦思痛中度过的。“愁”字贯穿了她的一生,但她的“愁”跟婉约派其他作家的“愁”是有区别的,她的“愁”是有积极意义的,是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愤的愁曲,是通彻心扉、深入骨髓的国恨家愁。不管前期还是后期,李清照都真诚地对待她的创作,她的词,“都是用生命的血液写成的”。她的生命也因此而敞亮、崇高、美丽!
参考文献
[1]耿汉东 走进婉约[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
[2]于非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冯丽 一重未了一重添——声声慢[J].名作欣赏,2011,(26)。
[4]唐诗宋词鉴赏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论文作者:花秀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李清照论文; 词人论文; 作者论文; 离愁论文; 之情论文; 西风论文; 哀愁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