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盐源县梅雨镇小学 615713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开发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材中的插图就是众多资源中,最直接、最容易触摸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凭借插图,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优美,但学生翻开书,首先吸引他们眼球的一定是色彩艳丽、生动形象的插图。低年级学生尤其爱看插图。因此,上课时,我在注重培养学生领悟语言魅力的同时,从不忽视插图的作用。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这样提问:“同学们,图上画着谁?它们分别在哪里?”然后又问:“乌鸦站在树枝上心情怎样?它心里会想些什么?狐狸在想什么?从哪儿看出来?”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有的说:“乌鸦找到了一片肉,心里很开心。它想今天可以吃肉了。”有的说:“狐狸在想一定要把乌鸦嘴里的肉骗过来。”有的说:“狐狸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乌鸦嘴里的肉,馋得直流口水。”此时教室里一片笑声。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个一个抢着说话,把狐狸和乌鸦当时的表现、想法说得活灵活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材“活”了,学生“活”了,课堂“活”了,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如果没有插图,孩子们的思维可能就会被文字禁锢,课堂上也就不会有这样师生互动的场面。
二、凭借插图,培养观察力,激发阅读兴趣
观察力是人类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致准确的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对于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奠基意义。阅读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凭借画面更清晰地明白文字的含义。而且教材中的插图与文本内容相互融合,更加引人入胜,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寻找发现问题,设置悬念,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凭借插图,助力对文本的理解
教材中的插图不是随意插配的,而是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有的是课文某一片段的精彩描绘,有的是课文重点、难点的直观图示,绝大部分都能紧扣文本内容。教师可以凭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辅助教学,促进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培养语感。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插图,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插图,开启学生思维的阀门,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等,让插图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论文作者:吴学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插图论文; 课文论文; 乌鸦论文; 学生论文; 狐狸论文; 的说论文; 文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