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高热”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普遍高热”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普高热”下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等职业论文,普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普高热”进一步升温,初中毕业生上职业学校热情不高,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艰难,究其原因,首先是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许多人用普通教育的模式分析职业教育,把职教当成是普教的附属产物,形成了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集中表现为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职业教育办学之初,一般地区都是选择一些设施设备条件差、高考升学率低的二、三类普通高中改办职业学校,因此职教从开始产生就是弱者。二十年来,她的发展经历了“先上马、后备鞍”的过程,实验实习仪器的缺乏,专业教师的不足,招收初中毕业生中二、三类学生等,形成了办学质量不高,特色不鲜明,缺乏吸引力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信誉。社会上,独生子女日趋增多,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日盛,他们不愿承认子女的智力、学习基础与能力较差的现实,在普高扩招的背景下,宁愿多花钱上普通高中,让孩子陪读高考,也不愿意送入被人们称之为二类教育的职业学校里来。上职业学校是一些家长在无奈之中做出的选择。

其次,高校扩招,增加了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的机会,普通高中的扩大招生,使许多原本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有了机会,就近几年胶南市普通高中招生情况而言,1996年全市招生2600人,1997 年招生2860 人,1998年招生3305人,1999年招生达到4000人。据《胶南统计年鉴1999》统计,我市1980年出生的人口(相当于1996 年的初中毕业生)有12487人,1981人有12961人,1982年有14950人,1983年有11898人, 高中升学率分别为20.82%、22.06%、22.04%、33.64%。不难看出,普通高中热持续升温,1999年急剧上升。对职业学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更加不被重视。

第三,高等职业学校发展时间短,其教育体系尚不完备,办学条件差,几乎没有知名度,对职业学校的拉动力度不够。

第四,国有企业的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基层工作岗位减少,就业难度增大,全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已经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步履维艰,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下滑现象。

国家曾经采取评比省级重点职业高中(中专)、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中专)、骨干专业等措施拉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弥补职业学校的先天不足。在“普高热”持续升温的现状下,采取怎样的对策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每一所职业学校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山东省胶南市职业中专面对严峻的挑战,抢抓机遇,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根据国情,满足社会需求,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贴紧市场育人,主动服务于社会,使这所建于1975年的职业学校立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败之地,依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其主要做法是: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快速扩大办学规模

据统计,胶南市从1980年到1998年人口平均每年出生11098人, 根据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到2010年高考升学率达到15%计算,今后十年间,每年升入大学的人数仅递增到1665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将有多于9433名初、高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校深造,而这些初、高中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呢?

胶南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有绵延150公里长的海岸线, 现有人口836741人,其中农业人口720458人。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以苹果、板栗、蔬菜、茶叶等为重点的农产品基地逐步形成规模,水产、畜牧养殖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水产、畜牧、林果、蔬菜四大主导产业成为发展高效创汇农业的突出特色,橡胶、造纸、化工、食品、建材、汽车、修造船七大优势产业形成了加快构造优强工业的格局。而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是没有进入高校深造的人员。如果他们不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就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本市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应有的作用就会受到扼制。

胶南邻近青岛和日照两个国家经济开放城市,随着招商引资领域的进一步拓宽,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国有、股份制、合资、独资、私营企业迅速崛起,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就人才流动情况而言,大学本科学生毕业后回到本地工作的很少,基层生产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就是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者只有靠职业学校培养。不发展职业教育,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就无法提高,基层工作岗位对中、初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就不可能满足。同时,办职业教育,政府的投入相对不高,培养的人才又留在当地,可以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因此,全社会和政府支持办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大职教”是社会赋予每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我校曾经被誉为“农村职业教育先锋”,山东省召开的两次职业教育现场会都是在这里召开的,其“教育教学、科研推广、生产服务一体化”的教学体制和“以电教促职教”的办学经验,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好马配好鞍,好船靠风帆”,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不等不靠,一方面认真分析形势,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成果和办学效益,让全社会了解职业教育,认识到职业中专在发展当地经济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为学校抢抓机遇,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1997年,在胶南市的发展规划上,市委、市政府确立了要“把职业中专建成规模较大、设施完善、专业覆盖面广,能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全市职教中心”,并且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短短几年时间,总计20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使学校具备了雄厚的办学势力,孕育了强大的发展后劲;先进的仪器设备,崭新的校园环境,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了旺盛的活力。

二、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办学渠道,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办学渠道,使学校的办学更具特色,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才能使学校的发展具有吸引力。

围绕让学生“进得来”,我们设立了联合办学办公室,深入到周边地区和省内外的国有、私营、外资、合资等各种类型的大中型工矿企业,调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生产规模、设备条件、用人规格和劳动力需求情况并归类建档。根据企业的用工情况,学校经过反复论证,调整了自己的专业设置,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在不少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的情况下,我校的生源迅速扩大,招生人数直线上升。1996年招生750余人,1997年招生946人,1998年招生1367人。1999年在我市初中毕业生人数急剧下降的情况下,我校招生数达到1282人,其中,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招生369人, 机电一体化专业招生346人,服装专业招生111人,占本年度总招生人数的64.4%。

围绕让学生“学得好”,我们着力于内抓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理论基础。

学校从教学入手,象抓高考那样,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号召各班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广造舆论,在学生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并调整考核标准,对师生的教与学因势利导,将学生的剩余精力较好地引导于学习之中,为他们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一是科学设置课程,突出学校特色。学校强调在抓好文化与专业理论、动手操作能力的前提下,贴紧市场,开设微机、外语(使用自编教材《英、日、韩日常用语九百句》)、小企业创业指南、普通话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二是调整课程进度。我们根据社会生产实际,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授课顺序,以组织学生参加实习,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实践技能提供便利,防止学、练脱节。三是强化技能训练。我们形成了“全员练、天天练和重点练”的技能训练路子,制订了“天天练”技训目标和阶段性达标技训计划,加大考核考查力度,提高全员技能水平。系列化的技能培训措施,使学生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围绕让学生“出得去”,我们象抓产品销售那样抓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安置工作。学校通过邀请企业负责人参观学校,看学生技能表演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宣传学校办学情况,争取校企合作,开展联合办学和毕业生安置工作。几年来,学校先后与三十多家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外资或合资大中型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顺利地安置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同时,学校象抓售后服务那样抓实习指导和毕业生的跟踪教育工作。我们为每个专业配备了实习指导教师,并建立了由联办室负责,由专业科副科主任、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组成的跟踪教育队伍,采取走访实习单位,实习组长定期书信反馈、返校汇报等措施,对学生进行跟踪实习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许多企业主动与我校联合办学并采取免学生实习期等措施鼓励我校学生就业。我们的毕业生安置率连年都在90%以上,有些专业还供不应求,呈现出由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的良好势头。

围绕让学生“用得上”,我们注重以专业带产业,走“教学工厂”的办学路子。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创造或模拟生产经营环境,注重“产与教”的结合,突出生产经营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反映,这样做尽管任务重,但收获大,提高了自己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三、职成教合一,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今后一段时期,学历教育将成为整个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终身教育是职业学校必须承担的一项新的社会职责,这也是普通高中所难以做到的。发展成人教育,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新路。学校提出了要“把成人教育办成第二个职业中专”的奋斗目标,专设成教处,使职成教合一,采取长短结合,学历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的方式,大力开展成人教育。

为满足某些行业仍然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特别在高层次学历教育方面,社会和从业者对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主动与大专院校挂钩,全方位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一是面对幼儿教师、乡镇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畜牧兽医等基层站所工作人员学历层次较低,渴望获得高等学历的现实情况,上挂下联,与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联系,建立分院,并将大学办到了农村,在全市近20处乡镇农技校设立教学点。现已开办学前教育、财会、农学等业余大专班,近三年,累计招收学员1948人,其中有近200人已经毕业。 二是为满足在校学生渴望毕业后或在校期间获得高等学历的要求,我们设立高职基础科,将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单独管理;鼓励在校学生在完成中专学习任务的同时,参加高教自学考试,获得大专学历。三是直接招收高中毕业生,挂靠大专院校,开办大专班,组织他们通过成人高考获得大专学历。这些作法,既满足了社会对办学层次与人才规格的需求,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

面对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实施减员挖潜增效的现状,我们积极争取上级组织的支持,面向社会举办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班,特别是面向社会闲散人员(失业与待业人员、下岗职工),举办的家电维修、计算机应用、烹饪技术、服装设计、食用菌种植等“短平快”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让学员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种实用技术。为政府排忧,为人民解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面对“农”字号专业滑坡的现实,我们及时转换办学观念,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和优越的教育资源,与乡镇农技校联合开办下伸班,特别是把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于送科技下乡活动,举行专项农业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调动了大批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前来联系培训和登门求教的农民络绎不绝。近几年,我们仅农民培训就组织了近2000人次,推广脱毒地瓜苗一百余万株,食用菌种三万多斤。学校连年获得青岛市“科技兴农先进单位”称号。

四、几点思考

在党和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指导下,面对高校扩招,“普高热”进一步升温,职业教育面临现实的考验和未来的挑战,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呢?

1.要坚定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心。充分认识到在目前的形势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要不断适应国家体制改革的转型,自身从旧适应向新适应转化,把握机遇,调整结构布局,迎接挑战。

2.职教的办学要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要求。目前,家长和学生对我们的办学要求有三点:一是升学的要求。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家庭条件的优越,他们不急于就业,而希望圆大学梦,向高学历、高知识阶层发展,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升入高水平的高等院校。二是就业的要求。针对到2010年受高等教育者达到15%的计划和我国的国情民意,大部分学生需要就业势在必行。职业教育必须将这部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熟练的专业技能,走向市场达到就业目的。三是学会一技之长、走向致富之路的要求。对不能升学、就业的学生,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学会自我创业,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走向致富之路,自立于社会。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一手抓升学,一手抓就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真正地拉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3.合理调整布局,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要集中精力办好重点职业学校,建设骨干专业,重塑自我。要加强教师培训,培养造就“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要充分发挥骨干专业的龙头作用,吸引并扩大学校生源,拉动学校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以立于不败之地。

4.要积极争取劳动部门的支持,将劳务输出等业余培训任务全部纳入职业学校,推动劳动预备役制度的实施。

我们相信,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依靠政府统筹,主动扩大办学规模,贴紧社会办专业,围绕市场抓就业,就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职业学校必定会象只只羽毛逐渐丰满的雏鹰展翅翱翔在21世纪!

标签:;  ;  

“普遍高热”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