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职业教育改革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外国论文,趋势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是社会进步、经济腾飞的基础工程,教师是基础工程的关键要素。这一点已成为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共识。
德国对职业教育师资的资格和素质提出明确要求,规定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大学毕业水平,精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持资格证书任教。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持有技师和手工业师傅证书者担任。《促进职业教育法》规定,职后进修是每个职教教师的义务和权利,是作为聘请教师合同续约的必备条件。对进修的时间、内容也作了具体要求,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三门课程是必修内容。
瑞士规定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四年的学徒经历,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毕业,三年以上工程师实践经验,具备这些条件后,再到职业教育学院进修为期一年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通过者方可任教。在职教师每年给安排一定时间的带薪进修假,学习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
瑞典对职业学校师资任职资格作了三条规定:一是大学毕业;二是七年以上工厂工龄;三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职教师每五年到企业学习、实践一次或聘请产业界有权威、有影响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介绍新型材料和高新技术。
2.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
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各国社会制度不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目的亦有所不同。
德国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加强责任感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企业、热爱劳动、要对产品质量和社会负责。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传授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融为一体,相互渗透。
日本职业学校重在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如日本松下电气工业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向学生灌输“产业报国、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礼貌谦让”的松下精神。在校期间要对学生进行17种职业道德项目的测试,如,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如何进行电话交际等等。
英国认为,职业教育不能与职业道德相脱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已正式颁布了职业道德大纲,重视在学校创造一种鼓励诚实、培养学生道德责任感的良好环境。要求学校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育学生讲实话,守信用,尊重别人,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道德行为。
3.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
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促进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的结合,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经验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切实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课程安排上,重点突出学生技能训练,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动手。每周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操作。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看,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70%以上。
美国的合作教育,亦称半工半读教育课程计划。其特点同样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双方共同进行职业教育。接受合作职业教育的学生,半天在学校学习,半天在企业实践训练,学习与实践结合一体,交替进行。
法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普遍认为,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他们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强实验室、教学车间、模拟实验室建设。利用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做许多设备不能做的实验和训练,并把专业实习列入课程设置计划,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学车间或是企业学习实际操作。
泰国一贯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衔接,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各类职业学校都建有设备齐全的实习基地和实验场所,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掌握基本功。
4.注重职业教育内容向普通教育渗透
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个完全不相通的系统。随着国际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劳动力素质结构亦开始发生变化,且趋于复合型。据此,德国提出了教育改革方案,明确职业教育要向普通教育阶段渗透和延伸,要求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增加职教内容,开设职教课程,加强职业指导,全面的、多途径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伊朗政府已制定了新的教育改革计划,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革新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在中学教育阶段增加职教课程内容,建立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安排中学生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以培养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和职业基本技能。
泰国在初中和高中设置必修的职业教育课程,每周四学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旨在使初、高中毕业生掌握一定的职业知识,具备基本的从业能力。
5.加强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要取得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首先必须使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目标、任务、措施等有可靠的科学依据。盲目的决策只能导致改革走弯路或失败。基于这一点,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加强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提倡研究先行,用改革的理论指导改革的实践。
德国柏林职业教育研究所,创建于1969年。该所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既有宏观研究,也有微观研究,如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课程设置如何适应并超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等。在研究课题的选择上,特别强调对德国职业教育当前和未来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始研究,突出研究课题的适应性和超前性,力求使研究成果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决策中发挥作用。可以这样说,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为德国职业教育成为“生产发展的柱石,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洲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是欧洲共同体各国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而成立的。该中心有四项研究任务:研究共同体各国青年的教育与失业问题;研究科技进步对职业教育的影响问题;研究外籍工人的受训与使用问题;研究就业机会均等问题。除上述研究课题外,还致力于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对中国职业教育的研究。
奥地利职业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70年。主要研究领域有:人才市场需求研究;教育与职业体系研究;未来的培训要求与培训制度研究;人口、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妇女的培训与劳动就业研究等等。
美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是全美职教研究的权威性机构。为了卓有成效地开展职教研究工作,美国《职教法案》明确规定,联邦补助费总额的10%用于开展职业教育研究。目前,研究领域主要是,课程教材的开发、职教师资及工作人员的培养等。
6.加强就业咨询与指导
合理的职业选择是个人特点与社会经济环境相互适应的具体体现。选择职业既要考虑一个人的能力、专长,又要考虑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基于上述择业原则,各国加强了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为学生合理择业提供服务。
日本的就业指导主要有两大内容:帮助择业者正确了解自己在能力、兴趣、性格、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特点;帮助择业者实事求是地了解社会、了解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职业的变化。
德国就业指导包括三项内容:提供职业信息,由联邦统计局按职业分类组织实施;提供职业咨询,由联邦劳动局负责;职业定向,由学校负责组织,如开设职业选择课程、组织企业考察、安排企业实践。
美国把就业咨询与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各类学校均设有就业咨询机构,配有专职的咨询人员,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择业问题。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各种知识与技能的测试分析,向学生提出择业建议,供学生择业参考。
7.重视发展终生化职业教育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力素质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的概念日益扩大,不仅包括学校职业教育,而且也包括校外职业教育;不仅包括职前职业教育,而且也包括职后职业教育。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哈特认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必须进行人力投资和人力开发。因为,信息结构导致工作岗位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必须及早制定新的培训和再培训计划。在终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70年代初,全美开始实施终生化职业教育——生计教育。到70年代末,就有近70%的学区推广实施生计教育。
德国职业培训条例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转职培训是为在业人员转换新的职业岗位而进行的一种补充教育;职业进修是为从业人员在某一领域进一步深化而开展的职业继续教育。三者均属职业教育的范畴。据联邦劳动局统计,每年要求职业进修的人约占在业总数的20%。
日本颁布的《部分修改职业训练法的法律》明确提出终生职业培训及终生技能评价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方向。目前,日本正致力于组建包括终生职业能力开发中心、职业设计指导中心以及地方职业能力开发综合中心在内的,面向21世纪的终生职业能力开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