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视角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_赵洪伟

浅谈创新视角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_赵洪伟

淄博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山东淄博 255037

摘要: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顺利完工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在认识因素、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以及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在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创新的角度,论述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 质量管理 创新视角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结合企业内外条件以及工程特点,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管理流程,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达到工程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然而,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而且存在许多问题。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

建筑市场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如何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从宏观角度分析

主要原因有认识因素、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等几个方面。

(l)认识因素。某些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认为建筑工程具有类同性和重复性,其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没有什么高难复杂的技术,所以对建筑工程长期存在的质量通病没有认真进行研究克服,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综合性管理重视不够。

(2)市场因素。一是由于材料市场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使一些假冒伪劣建材充斥市场,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二是由于设计和施工市场审核不严,招标投标工作把关不严,使一些技术力量薄弱、素质较差的单位承担了设计和施工任务,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三是一些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后使用不当造成墙体龟裂、渗漏。

(3)政策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不定,原来的概算(预算)定额已不适用,但又无较准确的依据作参考,势必造成实际投资比预算要高的结果,而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有些工程为降低标准而更改设计,严重地影响了工程质量。

2.2从微观上看

主要有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

(l)设计因素。一是一些设计单位不十分了解工程地质的实际情况,只凭一些简单的钻探就进行设计,结果不符合实际,而施工单位却按图施工,给工程质量带来很多隐患;二是在设计上墨守成规,不敢大胆创新,如屋面板的设计配筋没考虑温差使混凝土板产生收缩裂缝,导致屋面板渗漏。此外,屋面的防水一直以来采用结构层、防水层、隔热层等传统构造形式,而防水层偏重于防水,屋面因排水不畅、积水而渗漏;三是在设计上只考虑方便简单,没有全面考虑梁、板受力时内应力的反应,因而导致楼板出现裂缝。

(2)施工因素。近年来屋面防水及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很快,品种繁多,施工单位对新材料的应用没经验,潦草施工,新材料没有发挥作用,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质量后果。

(3)管理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存在“反正有保修”及“反正已交工”等思想,从而造成双方对工程的使用和管理极不重视。一些小区管理还把屋面卖或送给住户使用,在屋面上乱砌隔墙、种花草及堆放杂物。

(4)材料因素。有的单位选用材料不当,造成工程质量差。

3 创新视角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3.1观念创新

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深刻认识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并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3.2制度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同时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

3.3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信息化应用范围非常狭隘,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很不科学;同时企业未能充分利用互连网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发布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业成为大势所趋,必须通过加强职工培训、普及现代化管理知识等手段,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都应接受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并作为上岗考核的重要。企业所有业务人员均应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先进的管理科学和哲学的深入发展和演进必然要求施工管理理念和模式不断变革与创新,我们必须将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不遗余力的提高企业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以使企业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解决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工程中各分部的特点,解决治理其通病,设计、施工、监理、监督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要互相协调,从事建设管理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也不例外,必须认真抓好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乐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手段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6).

[2]兴晓静.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5(8).

[3]赵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7).

作者简介:

赵洪伟(1979.08— ),男,汉族,山东省临朐县人。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工科硕士学位。现为淄博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科长,工程师。参与监督的多项工程获得“鲁班奖”、泰山杯等,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方面的工作。

论文作者:赵洪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浅谈创新视角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_赵洪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