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湖南怀化 419400)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锥孔引流在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因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就诊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联合微创锥孔引流,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NIHSS评分)评分少于对照组,社会回归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创锥孔引流在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促进疾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发性出血;脑深部;中量;微创锥孔引流;社会回归率
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出血部位、出血量均与预后相关,不少患者由于脑组织受损,经治疗后仍可遗留肢体功能障碍[1]。脑深部自发性出血多有高血压病史,好发于老年人,当出血量较多时位置往往较深。治疗方面,脑出血可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由于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大,且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因此治疗风险较高,因此内科保守治疗仍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1]。近年来微创技术及设备不断更新优化,微创锥孔引流术被开始应用于本病的治疗,本研究将对微创锥孔引流术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对本研究所有的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患者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共70例,经医学伦理会审核。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51~75)岁,平均(67.32±6.49)岁。病程(2~9)h,平均(4.79±1.87)h;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2~74)岁,平均(67.18±6.31)岁。病程(1~10)h,平均(4.51±1.79)h。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纳入标准:①因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2]收住入院且均告知风险,签署知情同意;②近期使用过其他治疗药物者。排除标准:①不能耐受手术者;②合并脑部恶性肿瘤者;③肝肾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予脱水、止血、脑保护等治疗措施,控制血压水平,早期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消退情况。观察组:联合微创锥孔引流术,均于发病3~12h内完成,穿刺点依据头颅CT确定,一般选颅骨和血肿最大层面中心的最短距离,术前对深度进行计算,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及重要功能区。选择山东正大公司提供的F14硅胶引流系统,麻醉方案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然后锥颅,穿刺针达预定靶点后,见到陈旧血性液流出即表明穿刺成功并对导针行退出处理。采用5ml注射器缓慢抽吸1/3液态部分。术后复查CT观察引流管在位情况,血肿腔内间断注射3~5万U尿激酶,然后将引流管夹闭,夹闭2h后打开。观察引流管内出血颜色,引流3~5d,颜色变淡且CT提示血肿引流满意,可将引流管拔除。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社会回归率情况;比较治疗前及2周后NIHSS评分情况,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根据NIHSS评分降幅而定:治愈:已无陈旧性出血,评分降幅91%~100%;显效:陈旧性出血明显减少,评分降幅46%~90%;有效:降幅18%~45%;无效:血肿未改善,评分降幅不足18%[3]。
1.4统计方法
所收集数据用SPSS21.0统计分析,P<0.05提示差异统计学意义。疗效用卡方检验,采用双侧检验,计量资料 表示,用t检验。
2结果
2.1疗效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更少,社会回归率更高,P<0.05;治疗前NIHSS评分具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中量自发性出血患者的出血量相对较少,但由于靠近内囊纤维束,可引起神经纤维损伤,但该损伤具有可逆性特点,早期治疗可有效减轻继发性损害。血肿内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分解产物、补体、凝血酶、炎性因子等均是引起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因素,可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从而引起肿胀甚至瀑布式的病理生理反应。及时治疗可清除毒性物质,手术治疗可使血肿机械压迫得到快速解除,打破压迫-缺血水肿-压迫的恶性循环。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治疗旨在于如何打断或者抑制其发展,同时避免或减少手术损伤,对手术的微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发性脑出血病情发展快,多在发病4~6 h出现疾病进展,继发性脑损伤则多出现在出血后7~8 h,早期手术治疗可阻止病情发展,但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大,且可引起较多并发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被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微创锥孔置管引流术有以下优势[4]:①手术不需要钻孔引流及立体定向术等繁琐复杂的麻醉要求级手术准备,易操作,有利于超早期治疗;②CT引导定位锥颅点,不需要开颅治疗,感染发生率低;③尿激酶的应用可促进血肿溶解,清除瘀血更彻底且安全性高。④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适应人群广。
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社会回归率则更高;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笔者认为微创锥孔引流在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付伟奇.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脑出血86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36-137.
[2]郭奕浩,黄永谊,余永明.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80-982.
[3]刘苏.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5):105-106.
[4]杨海贵,米延起,王亚飞.微创锥孔引流对脑深部自发性出血的疗效评价[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2(4):348-351.
论文作者:张铁刚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自发性论文; 血肿论文; 微创论文; 疗效论文; 脑出血论文; 深部论文; 评分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