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_外商直接投资论文

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位论文,系数论文,中国论文,外商论文,直接投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方法介绍

洛伦茨(M.Lorenz)在研究居民收入分配程度时,创造了所谓的洛伦茨曲线。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提出了计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称为基尼系数。Keeble etc.(1986)将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用于测量行业在地区间的分配均衡程度。

洛伦茨曲线下凹的程度越小,基尼系数值越接近于0,说明行业i的空间分布与整个工业的空间分布是相匹配的;反之,洛伦茨曲线下凹的程度越大,基尼系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行业i的空间分布与整个工业的空间分布不一致,行业i的集中程度高于其它行业的集中程度,或者说行业i的地方化程度高。

基尼系数也反映地区专业化程度。例如,假设有三个地区,地区1占10%的全国工业总产值,但有50%是在金属制品业;地区2占40%的工业总产值,有40%是在金属制品业;地区3占50%的全国工业总产值,但只有10%的金属制品业产值。那么金属制品业这个行业在地区1的专业化水平高。

克鲁格曼(1991)计算了美国3位数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Amiti(1997)计算了EU十国的3位数水平的27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及五国65个行业的基尼系数,以检验EU国家在1968~1990期间的工业是否更为集中了。

本文计算了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这在我国是第一次尝试。这种尝试的意义在于,这个指标是一个从宏观上反映每个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分布集中还是分散的很好的度量指标,我们可以根据其计算结果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中国产业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产业集聚正是我国经济学界的一个最热门的话题,但从宏观角度把握中国制造业的区位分布状况的较少。也有人从宏观角度考察中国制造业的集中状况,但那是从行业垄断角度来考察的,其“集中度”指标与区位基尼系数反映的集中度完全是两个概念。

二、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及分析

本文作了如下几个计算:

第一,中国工业的24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值,以及24个行业中产值占行业排名前四位的省市及其百分比。涉及30个行政区划单位(各省和三个直辖市,不包括重庆)。数据取自1995、1997和2001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第二,中国制造业中类171个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值(2001年),以及中类行业主要分布地区的前四位的省市(涉及31个省市)。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

从计算结果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中国制造业中类行业中,基尼系数最大的是烟叶复烤业,其它烟草加工业和卷烟制造业的基尼系数也都在0.45以上。这与现状非常吻合,事实上,烟草行业是我国比较集中的行业,烟草加工企业的77%集聚在西南,因为烟草加工依赖于烟叶的生产,在这方面西南地区有独特的先天自然条件。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基尼系数排在第三,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三线。铁合金冶炼业、炼焦业、轻有色金属和重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基尼系数排名分别为第四、第五、第七和第九,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而排名在前八名的钟表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玩具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排名第十的制糖业则主要集中在有资源条件的两广和云南、新疆。而在中国24个大类行业中,采掘业的基尼系数最大。

表1 4个采掘业和20个制造行业的基尼系数(1994,1996,2000年)(注:表格过于庞大,本文省略。有兴趣者可向作者索要。)

注1:*表示基尼系数高于平均数的行业,第一列带*的行业是三年中均高于平均数的行业。

注2:最后一列只列出1994~2000年基尼系数值变动较大的几个行业的变动百分比。

注3:行业分类代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该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1998年第三次修订版。

(2)中国制造业中类行业中,基尼系数最小的是石化和其它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仅为0.001,说明这个行业均匀分布于各地。分布非常分散的行业还有橡胶零件制品业、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发酵制品业、电子器件制造业、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印刷业等。

(3)和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计算的美国106个三位数制造业的基尼系数相比(注:详见克鲁格曼著《地理与贸易》pp123~127。克鲁格曼所用的美国三位数行业分类标准和我国的不同,譬如235有边的帽子、无边的帽子和女帽,277贺卡印刷发行,我国都没有,克鲁格曼没有表明他用的是什么分类标准,但是三位数的分类。我国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代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该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1998年第三次修订版。),我国特别集中的行业即基尼系数大于0.5的行业有8个(譬如烟草行业),美国没有。也就是在那些资源导向型行业,我国的集中度高于美国。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行业中,美国基尼系数高于0.4的行业有22个,占21%;高于0.3的行业有50个,占47%。我国171个中类行业制造业行业的基尼系数中,高于0.4的行业有13个,占7.6%高于0.3的行业有35个,占20%。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行业在全国的分布过于平均,基尼系数低于0.2的行业有110个,占64%,低于0.1的行业63个,占36.8%。而美国106个中类行业中基尼系数低于0.2的只有22个,占20.7%,低于0.1的只有一个。因此,从整体上看,美国中类制造业行业的空间集中程度要高于我国。

(4)我国24个大类行业的基尼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994年为0.1675、1996年为0.1748、2000年为0.1757。24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值的中位数三年分别为:1994年0.1230、1996年0.1505和2000年0.1622。无论是平均值还是中位数都均逐年增大,这说明我国产业分布的空间集中程度在提高,集聚和地方化呈增长趋势。

(5)1994年到2000年基尼系数值变动幅度和变动百分比较大的行业有:食品加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工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工业。基尼系数值明显变小的行业,如食品加工和食品工业既不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也不完全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经济效应很弱,且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较低;而基尼系数值明显变大的行业,如电器机械及器材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工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工业等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且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注:详见梁琦《产业集聚论》,商务印书馆即出(2003)。):

第一,产业空间布局受要素禀赋的影响,要素禀赋的作用在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中已阐述得很清楚。某一地区的要素禀赋决定适合于什么样的产业,尤其是那些生产条件受自然资源约束的行业。我国烟草行业的高度集中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铁合金冶炼业、炼焦业、轻有色金属和重有色金属冶炼业、制糖业都是如此。我国中西部较之东部,产业优势也仅表现在自然要素禀赋上,因此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

第二,两种类型的产业空间集中程度更高,其一是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其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钟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基尼系数分列第二和第三;冶炼业的基尼系数也很大。相反,基尼系数最小的正是那些资本-技能型的行业如印刷业、其它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业等。另外,对于一些常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新技术含量不是太高,厂商就会根据市场需求而定位,市场也容易被分割,生产的集中度就不会太高。

第三,除了要素禀赋外,产业空间集中度受七大因素的影响: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外在性(劳动力市场共享、知识溢出等)、地方需求、产品差别化、市场关联和贸易成本。由于在七大因素的作用,没有要素禀赋优势的地区,也可能适合于某些产业,并形成集聚;即便是初始禀赋条件相类似的地区之间,经济活动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市场经济越发展,这七大因素的作用越显著。美国的产业空间集中度比我国高正说明这个问题。

第四,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资源配置由行政干预越来越少,由市场调节越来越明显,产业布局受市场因素影响越来越大,所以1994~2000年我国工业基尼系数的平均水平提高了。但是,空间集中程度增长较快的行业只有6个,仅占全都行业的1/4。事实上,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和地方保护主义仍然比较严重,这是导致产业的分散而不是集中,导致各地“小而全”规模不经济的行业布局的重要原因。

三、从基尼系数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影响

1994~2000我国空间集中程度增长最快的行业有6个,具体分布见表2。

表2 产值占全国前四位的省市总计和各省市的百分比(%)

从表2中看到,金属制品业从1994年的48.98%上升到2000年的61.17%;电气机械及器材工业从56.67%上升到62.62%;电子及通讯设备工业则从58.89%上升到67.6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工业从60.25%上升到72.39%。对于这四个行业,其产值居前四位的省的总计超过了60%,特别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工业前四位省的产值总计超过了70%,显示出这几个行业这些年有明显的向前四省集中的趋势,且已达到了较高的集聚水平。而相对来说,医药工业的基尼系数值虽然也提高较多,但前四位省产值集中仅有35.78%,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集聚水平有限。

表3 外商直接投资在部分工业行业中的分布

注:利用外资金额中单位是万美元,N表示空值。数据来源:《国际贸易》,(2001)

电子及通信设备工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所占百分比达到17.78%。特别是按照行业中每个企业利用外资金额,电子及通信设备工业单位企业利用的外资额为300.462美元,是工业平均水平的1.86倍,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水平。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工业正是基尼系数增加迅速的行业,说明其行业集聚水平比较高。

由于没有基尼系数变动较大的其他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所以我们从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分地区工业各行业产值的相关系数角度,来确定外商直接投资和哪些行业的关联度较高。以2000年分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分地区的行业产值数据为观察值,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分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除去西藏和青海)和对应的工业各行业产值的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采用双尾检验来考察显著性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相关性的行业以及相关系数表4所示。

表4 分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分地区行业产值相关系数(相关关系显著的行业)

注:**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从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和食品工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工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工业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再结合基尼系数增长较快的行业表和行业地区集中度表,发现除了食品工业,金属制品业等四个行业都是基尼系数值增加较快的行业,也都是地方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其排名前四位省市的集中额都达到了60%以上。由于食品制造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保质期等限制,使得它具有强烈的地方性),所以不妨碍我们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和行业的集聚水平有直接的关联的结论。不论是这些地区的行业集中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造成了这些地区行业的集中,但可以肯定的说外商直接投资地理分布的集中进一步导致了我国一些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快速集聚,这些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值也明显变大。

标签:;  ;  ;  ;  ;  ;  

中国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_外商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