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痛苦_海尔论文

海尔的痛苦_海尔论文

海尔们的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2月上旬,曾有媒体报道,海尔集团与泰国正大集团签署协议,合资建设8英寸晶圆厂,其中海尔占有40%股份。3月初,海尔集团副总裁喻子达则否认了这种传言:“海尔没有进入这个行业的意向,至少近阶段不会。”

无风不起浪。早在2000年6月,海尔集团就在北京投资设立海尔IC设计中心。海尔方面承认近期与正大集团有过接触,据了解,先后接触的还有另外几家企业,但都未达成协议。

一位证券分析师称,不管海尔此次进军半导体之真假,都反映出其拓展新领域的急切心态。海尔如今已是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几乎生产所有家电产品。2月18日,海尔对外公布2002年预计实现全球营业额72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88亿元,同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首次表示,1年后海尔要跻身全球500大。2002年度全球500大最低营业收入为97亿美元,也就是说海尔至少还要增加80亿元的营收。

张瑞敏的企图非常明确,把海尔建成中国的产业金融帝国,交叉销售、产金互动则是最具诱惑力和说服力的理由。2002年12月20日,海尔集团与美国纽约人寿的合资寿险公司正式成立。至此,海尔集团基本搭建起一个金融业平台,包括证券、银行、保险、保险代理和财务公司。

2001年7月,海尔集团曾增资青岛商业银行,通过关联企业持股总额已超过50%。据国泰君安研究所一份报告指出,海尔集团拥有青岛商业银行60%的股份。业内人士分析,海尔为此将付出4个亿以上的真金白银。2001年9月,海尔决定出资4.72亿元入主长江证券。2002年9月16日,海尔集团财务公司开业。然而,2002年10月30日,海尔集团并购鞍山信托(600816)最终以退出结局。

到目前为止,海尔集团在金融领域的投资超过1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海尔入主的企业在各自行业内都不具优势,谈论回报为时尚早。青岛商业银行只是一家地方性的银行,而长江证券也只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券商,都没有骄人的市场表现。至于刚开业的海尔纽约人寿,想在竞争激烈的上海保险市场出头,又谈何容易!此外,海尔集团还先后进入IT和通讯领域,而其PC和手机的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海尔的生物制药几乎没了动静。而2002年6月,海尔又与欧倍德(OBI)建立合资公司,进军家居连锁。

张瑞敏称,海尔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行业包括软件、通讯、生物、家居、金融服务业,并努力形成以软件开发为代表包括通讯、生物等新兴行业的强势增长。一位证券分析师表示,海尔目标太广,反而使得其不能够集中资源打造出家电之外的另一强势产业;同时也反映出海尔的决策层并没有清晰的战略考虑,更没有行之有效的战术打法。

众多外界人士对海尔的多元化批判,多集中在没有出色的业绩表现和缺乏相关人才储备上。事实上,不只海尔如此,世界上多元化经营成功的企业本就凤毛麟角。即便是世人公认成功的通用电气,在多元化的路上也有败笔。

海尔之烦恼同样是众多中国大企业最头疼的事情。春兰集团CEO陶建幸早在1995年就点出中国家电业的死穴:产业同心圆和技术空心化,8年来苦心孤诣进行产业转移。如今,卡车已逐渐成为春兰的第二大产业支柱,而掌握了核心技术的高能动力电池则有望造就其辉煌未来。TCL董事长李东生在1999年布下四粒种子:电脑、手机、互联网、通讯设备,3年后,手机业务一枝独秀,成为TCL集团第一利润支柱。

正如张瑞敏很早提出过的一个观点:中国企业不是要不要多元化,而是能不能多元化的问题。这恰恰点中了许多大企业的要害:多元化缺乏核心能力的支撑。海尔一直以通用电气为标杆,张瑞敏也一心想把海尔做成“中国GE”。而在中国稍有些规模的企业,大多有张瑞敏同样之愿景。

事实上,世界上只有一个通用电气。

标签:;  ;  ;  

海尔的痛苦_海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