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耕地保护中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方式——以杭州创新耕地保护机制为例论文_刘圣媛

在耕地保护中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方式——以杭州创新耕地保护机制为例论文_刘圣媛

身份证:12010519960425XXXX

摘要:杭州素来土地金贵,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早在十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浙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些年杭州也在一直秉承着这一理念,尽可能保护好杭州得天独厚、最具魅力、最富竞争的的生态战略资源,近年间杭州市中心城区的建筑用地迅速猛增,随着城市扩张,城市周边耕地、湿地减少,城市生态带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加大,城市运行成本和物耗增速也在加快。如果没有了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环境,没有了确保14亿人民吃饭的“口粮田”,杭州有怎能称得上是人间天堂?又如何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呢?本篇将就如何解决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问题进行简要论述。主要分为以下这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耕地保护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耕地保护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部分,怎样利用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和社区(村社)四种途径解决耕地保护这一社会问题?此部分将根据在杭州市余杭区的一次深入采访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杭州;绿水青山;耕地保护;城市发展;社会矛盾问题

一、耕地保护问题及其重要性

(一)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耕地保护管理体制和相对制度不完善,导致耕地环境建设的监督管理方面比较薄弱。未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

2.耕地保护意识不强。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使人们淡薄了对耕地保护的意识。很多农村的村民大多外出打工赚钱,导致家里没人,很多农田都被抛荒撂荒,无人问津,从而导致耕地资源遭到了破坏。

3.耕地保护执法不严格。基层工作人员少,未能做到耕地督查执法的全覆盖。那些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制止,从而导致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

(二)耕地保护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首先耕地保护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是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其次,经济发展也需要耕地资源的支持,社会发展中要把握好农业的地位,重视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同时工业等制造业的发展也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各方面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耕地利用的和谐统一。

2.耕地保护与农村发展。目前,耕地问题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个稳定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土地是农民取得经济效益的直接影响因素,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重视与土地相关问题的处理,如土地纠纷、违法占用耕地等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耕地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引领下,耕地保护工作也将赋予新内涵,注重“数量、质量、生态”的三位一体保护。重视土地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耕地保护问题的解决途径

以杭州市余杭区创新耕地保护新举措为例,将分别从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和社区(村社)四种途径在解决耕地保护问题过程中各自发挥什么作用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一)宏观政策的决策者——政府

政府是社会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由正式的公共机构组成,在提供物品或服务是,一般并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合法的形式强制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么在耕地问题中,政府都做了哪些工作,在问题解决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1.主要工作内容

坚持把耕地保护作为首要职责,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全国首推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构建区、镇街、村社区、网格四级耕地保护网络体系,结合国土“一乡一所”建设,推进执法监察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形成基层服务管理新模式。

2.作用及效果

相关政策的落地,为基层在解决耕地保护问题中指明了方向,坚持耕地保护的首要职责,落实社会治理联动工作机制,实行“田长制”将耕地保护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为发展宜居、宜业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具体内容的落实者——社区(村社)

以余杭区某村社落实“田长制”工作为例:

1.主要内容

落实“田长制”,促进耕地保护。“田长制”是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网格化、责任化管理,把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确保每一块永久基本农田都有“网格”归宿,都有“田长”管理,真正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田长制”实施范围主要为有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镇(街)、村(社)和网格,镇(街)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为本镇(街)的总“田长”,村(社)党支部书记为本行政村(社)的总“田长”,网格内承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网格长为网格“田长”。承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网格“田长”签订基本农田保 护任务责任书,主要职责为巡查、发现、制止、报告和基层耕地保护宣传。

耕地保护情况挂钩“耕地补偿”。在年度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过程中,将“田长”责任落实情况和考核情况作为主要依据。

2.作用及效果

基层工作的落实有效推动了耕地保护工作。在采访田长时,他和我们说到“过去对永久基本农田管控不严格,也有村民把垃圾倾倒在农田里,损坏农田的行为,现在这类行为没有了”,现在已经把保护耕地、严禁荒废耕地的内容写进村规民约。耕地保护的监管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完善。

(三)互惠互利的助推者——市场

由各种正式的私人组织组成;以营利为目的;分散决策和基于互利的资助交易是市场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模式。

可以说市场的加入,一方面帮助政策快速落地,另一方面能切实提高百姓的收入。

1.主要内容

土地流转,开发产业园经济。由于村社的地理位置是位于城市周边,未来有较大的发展潜能,很多企业将目光看向了农村。一方面通过流转村内的土地,进行集中的机械化种植,大大提升了产量。另外在此基础山,开发农业产业园等观光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2.作用及效果

耕地保护效果更佳,百姓对耕地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村里的一位村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有了巨大的转变,原因就在于耕地保护工作极大增加了他的收入,这是为什么呢?据了解,一是他将自家的耕地流转出去增加了一份收入,一是每年还会分到一份耕地补偿款,另外他现在在村里流转耕地的企业打工又增加了一笔收入,相当于原来的一笔钱增加到了三笔。所以市场的落地无疑成为助推政策落地的加速器。

(四)政策推进的辅助者——第三部门

一般不以盈利为目标;它的活动往往依靠在人们自愿地提供各种资源并进行自愿的合作来解决问题,所以也被称为“志愿部门”。

在耕地保护“田长制”中,还有一部分人群就是网格协管员,他们是村里自愿组成的资格志愿部门,专门配合田长看,开展耕地保护工作。

1.主要内容

开展“定岗巡查”。网络协管员定岗巡查“网格”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田,每周至少一次。在巡查中发现有破坏行为的应及时制止;未能制止的,按照社会治理大联动工作机制,向网格指导员和上一级“田长”报告,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制止。

2.作用及效果

第三部门中存在大量的志愿工作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加强了对管理的制约和监督,在推进“田长制”的过程中,有群众自发组成的志愿团队,最大限度的为耕地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田丰,浅谈耕地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三农论坛;2019年09期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

[3]张虎;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02期

[4]张永新;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问题;理论广角

[5]甘雪坤,周宝同,王蓉,张勇;耕地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广东土地科学;2017年05期

[6]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

论文作者:刘圣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在耕地保护中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方式——以杭州创新耕地保护机制为例论文_刘圣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