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通过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不同治疗药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TC、TG、LDL-C、HDL-C等血脂水平上,观察组治疗前后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在Hs-CRP等指数上,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通过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均可以对冠心病达到一定治疗效果,其中瑞舒伐他汀降脂与改善炎症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036-01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慢性疾病之一,患者往往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患者机体血液会有异常性脂质代谢,进而导致心脏血管壁脂质沉积物的积蓄,进而引发粥样硬化[1]。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的调整机体血脂状态,降低由于冠心病引发的不良事件,对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构成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来自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分析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来自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不同治疗药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为38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51.6±3.7)岁;病程时长为半年至11年,平均时长为(7.3±1.4)岁;合并疾病中,高血压为23例,糖尿病为18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9例;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为41岁至73岁,平均年龄为(51.6±3.7)岁;病程时长为半年至10年,平均时长为(6.4±1.1)岁;合并疾病中,高血压为21例,糖尿病为14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13例;所有患者均同意治疗与研究的开展,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疾病等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次10mg,每晚1次口服用药;观察组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每次10mg,每晚口服一次。连续1年持续用药,而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差异。
1.3 评估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总胆固醇)、TG(高脂血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水平,以及治疗前后LVEF(左心射血分数)、FMD(血流介导性血管舒张能力)、Hs-CR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治疗效果数据通过SPSS 17.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
如表1所示,在TC、TG、LDL-C、HDL-C等血脂水平上,观察组治疗前后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对比(x-±s,mmol/L)
注:两组治疗前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具体病因较为复杂。在治疗上主要通过改善血脂指数来防控冠心病以及有关的不良问题发生[2]。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可以有较好的降脂药效,同时长时间用药可以确保安全与效果。其中瑞舒伐他汀具有较长的药物半衰期,同时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CoA) 还原酶的活性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进而达到降脂功效[3]。同时该药还能有效的达到抗氧化、抗炎与降低内皮素指数,降低组织因子的表达能力,遏制血小板集聚,确保斑块的稳定性,提升抗血栓功效。其中Hs-CRP指数可以有效的反映机体非特异性反应敏感度,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重要促炎因子,因此属于冠心病的较为危险的指标因素。如果可以有效的降低该指数水平,可以尽可能的控制冠心病相关动脉危险问题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安全性。本研究中,瑞舒伐他汀在降低Hs-CRP的作用上会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因此该药物抗炎性作用更强。
综上所述,冠心病通过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均可以对冠心病达到一定治疗效果,其中瑞舒伐他汀降脂与改善炎症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懿,徐世鄂.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9):2389-2390.
[2]李玲,罗晓丽,王红勇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84-1386.
[3]万巧英.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皮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05-2306,2307.
论文作者:王志江,马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4
标签:冠心病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血脂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