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论文_李红静,牛姝月,时晶,丁凤,马艳艳,张雅骁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妇产科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月 2 月至 2016 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予以治疗,并根据护理方法所存在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则分别选择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经过计算后分别为100% 以及 80%,同时其相关指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选择腹腔镜治疗的患者需要在其围术期过程中加入综合护理,以此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前言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因而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会造成一定伤害,对治疗预后造成影响,采用常规护理,临床护理满意度不高,护理效果不理想[1]。因此,我院对2015月 2 月至 2016 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 年2月-2016 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 6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肌瘤,均符合腹腔镜手术适应证,排除认知、精神异常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25~45岁,平均(32.3± 2.5)岁;病程1-4年,平均2.3年;子宫肌瘤多发27例、单发3例;肌瘤直径2.68~5.24cm,平均(3.73±1.33)cm;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0例。观察组年龄22~45岁,平均(34.3±2.3)岁;病程1-6年,平均2.5年;子宫肌瘤多发24例、单发6例;肌瘤直径2.24~5.57cm,平均(3.35±1.25)cm;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1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相关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同意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方法

(1)基础护理:协助患者完善术前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超声、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做好术野备皮消毒工作。术前3d用碘伏棉球擦洗阴道,2次/d,手术当日早晨清洁一次。彻底清洗脐部,然后用碘伏棉签消毒脐孔。动作轻柔,避免皮肤损伤影响手术。做好胃肠道准备:术前3d避免进食豆类和牛奶等易产气的食物,术前12h禁食水,术晨清洁灌肠,常规留置尿管[2]。(2)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缺乏了解,对手术效果、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有所顾虑,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影响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想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述该术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患者各种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3)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脉搏等,1次/30~60min,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1次/2~4h。全麻未清醒时去枕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给氧2~3h,2~3L/min,促 CO2排除,防止高碳酸血症。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有无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焦虑不安等症状。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及时更换敷贴。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2)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①肩背部疼痛:常因残留在膈下的CO2刺激膈肌所致。短期内可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可指导和协助患者取膝胸卧位,并增加翻身次数,适当按摩以疏通血液缓解疼痛,对疼痛较重者遵医嘱服用镇痛药物。②出血:密切观察穿刺孔有否渗血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穿刺孔敷料渗血增多,色泽鲜红,应考虑有出血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③腹胀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在病情许可下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勤翻身及床上坐起,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和减少腹胀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3)引流管护理:术后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患者体位变化时注意避免阻塞、扭曲、打折和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并记录[2]。

1.3 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1],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通过各自护理方法予以护理后,需要对其手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以及住院用时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此外选择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s 的形式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应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经过计算后分别为100% 以及 80%,同时其相关指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发病率较高,情况严重,可导致患者发生不孕、流产等,而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性。因而患者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对疾病治疗造成一定影响[3]。综合护理充分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一切服务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强化基础护理,本研究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2个阶段为患者提供全面、体贴的优质护理服务,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正确看待疾病治疗,提高疾病预后效果,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3]。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经过计算后分别为100% 以及 80%,同时其相关指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护理缩短其恢复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其身体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综上所述,临床上针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可有效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玉英.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8):247-248

[2] 宋卓玲.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2):190-191

[3] 廖慧. 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118-119

论文作者:李红静,牛姝月,时晶,丁凤,马艳艳,张雅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论文_李红静,牛姝月,时晶,丁凤,马艳艳,张雅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