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101)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实施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的方式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9月—2018年4月早产儿。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采取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非营养吮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鼻胃管营养的平均时间、禁食平均时间、完全恢复经口进食的胎龄、住院的平均天数;治疗前后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喂养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较高,P<0.05;观察组鼻胃管营养的平均时间、禁食平均时间、完全恢复经口进食的胎龄、住院的平均天数更好,P<0.05;治疗前两组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接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改善的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喂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非营养吮吸治疗早产儿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
【关键词】 早产儿;吞咽功能训练;非营养吮吸;方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250-02
早产儿主要指的是胎龄低于37周出生的情况,神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和吸吮困难,导致护理难度增大,不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1]。本研究分析了早产儿实施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的方式及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9月—2018年4月早产儿。按照治疗分组,观察组50例,男女是23、27例。年龄28岁~34孕周,平均32.21±2.11周。体质量1.2~2.1kg,平均(1.67±0.41)kg。
对照组50例,男女是22、28例。年龄28岁~35孕周,平均32.25±2.23周。体质量1.2~2.2kg,平均(1.65±0.42)kg。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鼻胃管喂养。
咽功能训练治疗,刺激儿口腔感觉中枢,对舌肌、口面肌群进行训练,强化吞咽功能训练,护士套上灭菌指套在小指之后伸入早产儿口腔,指腹对舌头中间触碰,对舌骨轻压,逐渐往下轻压舌头数次,每秒1~2次,间隔数秒再进行上述动作重复,促使吞咽动作诱发,提高吞咽功能。每次10分钟,每天两次。另外进行冰刺激,用冰冻无菌棉签刺激患者咽后壁、舌下、后腭弓和腮部等,每次五轮,每天一次,治疗10天。
观察组则采取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非营养吮吸治疗。每日用无菌无孔橡皮空奶嘴进行非营养吮吸训练,每次7~8次,训练2周,在鼻胃管喂养之前10分钟进行训练,每次训练10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鼻胃管营养的平均时间、禁食平均时间、完全恢复经口进食的胎龄、住院的平均天数;治疗前后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喂养不良发生率。
显效:症状消失,营养指标结果正常;好转:营养指标改善50%以上;无效:营养指标改善低于50%。疗效=显效、好转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t计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较高,P<0.05。如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数(%)]
2.2 治疗前后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接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改善的程度更大,P<0.05。如表2。
表2 治疗前后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比较(x-±s)
3.讨论
对于早产的新生儿吞咽功能训练的实施,可改善经口喂养效果,可按摩早产儿的口腔,刺激唾液分泌,促进口腔功能得到发育,从而提高吞咽反射。非营养吮吸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促进早产儿吸吮反射能力的提高,促使胃肠功能成熟。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非营养吮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鼻胃管营养的平均时间、禁食平均时间、完全恢复经口进食的胎龄、住院的平均天数、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非营养吮吸治疗早产儿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
【参考文献】
[1]王丹,李媛.吞咽功能训练与非营养吮吸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7):127+149.
[2]傅春红.抚触、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04):825-828.
论文作者:苟淼,丁元红,杨谨溪,鲁亚玲,刘彦,余婕(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营养论文; 早产儿论文; 功能论文; 平均论文; 指标论文; 每分钟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