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高产大豆_玉米论文

如何种植高产大豆_玉米论文

种大豆怎样才能丰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依据光温反应表现出的最适播期,在栽培上,我们将大豆划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总之,大豆属喜温作物,它的生长宜在>10℃的活动积温下生长。

春大豆:3月底4月初播种,7月成熟,短日性弱。四川省用于秋季种植的稻田、旱地秋豆以及菜青豆属本类型的早熟品种,田埂豆多为中熟品种。

夏大豆:5月至6月初播种,9月底至10月成熟,短光性强(生长要求较长的黑夜和较短的白天)。与春玉米间套,赶在小麦播种前成熟的,俗称冬大豆,属此类型,如贡选1号等。

秋大豆:在7月底8月初播种,11月上旬成熟,短光性极强(该品种在四川省分布较少)。

冬大豆:冬大豆播期弹性相当大,从4月初到6月初播种产量相差不明显。而冬大豆品种贡选1号在四川省属较为成熟的种植品种。

种植特点

一是大豆的固氮作用和大量的残根落叶有很好的培肥地力的作用,为后作的增产创造了条件。二是以大豆为寄主的病虫有了适宜发生的环境。三是土壤中大豆需求量较多的矿质元素(如磷)和部分微量元素的过度消耗以及根系及微生物分泌物的毒害作用又使大豆不宜连作,也不宜作其他豆类作物的后作。

大豆连作表现出豆苗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发黄,荚小粒小产量低。

轮作方式

1.田埂豆。又分为田片豆和口皮豆。口皮豆因每年要糊田埂,通常可连作。田片豆常与高粱、玉米等作物间种。若高秆作物宽窄行种植,在宽行套大豆,且种植位置每年互换也能达到轮作的要求。

2.菜青豆。与早春蔬菜隔1~2年一轮换。

3.冬大豆。冬大豆生产上有“大小”年的现象,即上年增产往往下年减产。分析其原因,除与气候、玉米长势有关外,可能与未真正轮作有关。

旱地改制地区,要真正做到分带轮作。即上年的玉米(冬大豆)带下年变成红苕带、冬大豆也成了隔年轮作。小春净作区,应变等行玉米为宽窄行玉米。玉米(冬大豆)与红苕的种植位置,实行隔年轮换一次,能收到较好效果。

间作

合理间作能有效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边际效应。宜提倡以下两种形式———

幼林果园。果园土壤肥力不很高,间种其他作物效果差或对果树不利,若使用早熟大豆品种与之间种适当早播,可收到以短养长,互相促进的效果。

宽大行玉米间种。在河道两旁,常有偶遭洪水淹没的地块,种植中、迟熟作物有一定风险,可采取宽大行玉米,间作早春早熟大豆的形式,减少风险。据自贡市农科所的经验,以2.5~2.67米开厢,玉米窄行0.5米,剩下的宽行种4行大豆效果较好。

播种

播种是大豆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确保苗齐、苗壮的重要前提。整地。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大豆出苗和根系发育,四川雨淋较重,土壤较板结,改变种板土的习惯对于大豆的增产有一定的意义。

播种期。应依据各地耕作制度、自然条件、品种特性来定。菜青豆宜采取地膜覆盖,尽量提早播种(川南2月底),春大豆3月下旬到4月上旬,冬大豆4月底至5月下旬,秋大豆不宜超过8月20日,并在季节允许的前提下赶早。

播前准备

选用对路良种。菜青豆贡豆5号,贡豆8-10号;春大豆贡豆2号,贡豆6号,浙春3号等,秋大豆贡豆5号,宁镇1号等;冬大豆贡选1号,成豆系列。

晒种选种。播前晒种有减少病虫害,提高发芽率的作用。选种应剔除霉变、破损粒,留饱满、光亮和具有品种特征的种子作种。

技术要点

播种量。依据测定的种子发芽率和密度以及田间损失率确定播种量。

播种方法。四川省农民习惯窝播。窝播由于光照条件好,光合产物多,脱花脱荚少,因而产量高。行窝距与品种、播期、土壤肥力有关。早熟品种春播行距33.3厘米以内,秋播30厘米以内,中晚熟品种行距40厘米以内。窝距应依据密度和每窝留苗数确定。

打窝技术总的要求是底平,以免种子过于集中出现高脚苗。窝的大小、深浅与土壤水分条件和降雨有关。春播宜种的不宜过厚,过厚出苗困难,幼苗细弱,容易死苗缺窝,一般以掩种为度。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一般茎粒比在1.5~2.0时,可认为密度合适。另外,每亩有效荚数也是衡量合理密植的重要指标。适宜的密度与品种、播期、土壤肥力有关。

早熟品种宜密,中迟熟品种宜稀;同一品种迟播宜密。瘦土较肥土密。一般情况早熟品种适期播种密度在1.8~2.2万株之间,秋播应达2.5万以上。中熟品种春播在1.5万株左右。冬大豆净种不宜超过每亩8000株,与玉米间套不宜超过3500株。光照条件较优的盆周山区,宜适当增加密度。

补种和间苗

大豆缺苗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补苗的方法视不同情况而定。

土壤中水分充足,但农事已晚,可用熟品种的干种补种或播已浸种催芽的种子;若时间又赶得上可用原品种的干种子补种。若季节已晚,补种已赶不上(如秋大豆),可在阴天或晴天下午取用壮苗带土移栽。用于移栽补苗的苗子最大不能晚于第二片复圳苗龄,取苗时尽量不伤根,栽后应适当浇水,以利成活。

大豆种子常常发芽率不高,出苗后每窝苗数往往不均,偏多偏少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匀苗间苗促进豆苗均衡发展。间苗的时间通常要求较早,以子叶展开时效果最好,但实际中往往受地下害虫的影响以及出于确保全苗的考虑,常间苗早而定苗迟。春大豆定苗在出苗后15天前后,冬大豆一般在出苗后1个月内视苗情定苗。每窝留苗数,中、晚熟品种一般2株(如田埂豆、冬大豆),早熟品种和秋大豆可适当增加3~4株以确保密度。间苗的原则是去弱留强、去劣留优,以提高全田整齐度。

中耕培肥

中耕除草能调节水、热、肥、气等肥力因素,减少杂草危害,有利于豆苗的健壮生长。

中耕时期,深浅、次数应依据豆苗长势、杂草、土壤板结程度确定。第一次中耕宜早宜浅,以第一片真叶出现时为宜,此时根量小,分布浅,中耕深度不宜超过1寸。第二次在3~4片复叶出现时进行,若杂草少、土壤疏松不可中耕。第三次中耕在封行前,若植株较繁茂,中耕与培土可结合进行,以防止中后期倒伏。培土高度以略高于子叶为准。大豆根系发达,宜浅耕,若豆苗徒长也可适当深耕控长。

大豆生长季节温度高、湿度大、杂草严重,若不加控制往往形成草害。若种植面积大中耕除草困难,可施用除草剂减轻劳动负荷。冬大豆出林后及时中耕培土扶苗,有利中后期健壮生长,因而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控制徒长

大豆通常情况下不宜摘心打叶,只有当土壤吧沃、植株徒长时,为抑制茎叶生长,促使养分重新分配才宜采用,可收到促进早熟、增加荚数粒重的作用,一船能增产10%左右。摘心适期常在开花盛期和末期,摘去顶尖1~3厘米为宜。打叶一般用尺把长的锋利铁片或竹片,在植株封行后将重叠的叶片削去,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联系电话:028-86968444

标签:;  ;  ;  ;  

如何种植高产大豆_玉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