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代化电气设计论文_关鑫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150080

摘要:在西欧国家,预制装配式建筑最早出现,其建筑理念是提前把一些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在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构件组合起来,形成建筑毛坯体,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的国家大力发展这种建筑方法从而得到了美国日本的竞相模仿。与现场施工相比,该技术能够快速推进建筑速度,减少环境污染。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代化电气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电气设计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社会更是不断进步,这一现象推动了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越来越多。而传统的建筑结构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人们积极探索出了新的建筑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这一建筑结构由于施工方式比较便捷,能提高施工速度和建筑质量,所以在现代化电气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相关特点

1、叠合楼板

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楼板有两种,即预制板和现浇板。现浇板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等优点,但费工,需要大量的模板,施工周期长,难于实现工业化;预制板构件制作不受季节、气候因素限制,易于实现建筑构件的工业化,可提高构件质量,节省大量模板和支承件,施工速度快,但整体性、灵活性、抗震性较差。叠合楼板结合预制板和现浇板的优点,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预制部分多为薄板,在预制构件加工厂完成,施工时吊装就位,既作为永久模板而无需模板,又作为楼板的一部分承担使用荷载;现浇部分在预制板面上完成。

2、预制墙板

预制墙板是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轻质条板隔墙等多种类型。电气与不同类型的预制墙板配合时,思路和做法有很大差别。在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中,外饰面砖与构件的混凝土整体成型,窗框直接预埋于预制墙板中,预制墙板中还可以夹带保温板。设置在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中的电气设备、管线应在工厂内预装并一体浇筑,要求定位精确,现场无法修改。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现代化电气设计要点

1、设计准则

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征以及混凝土构件分布状态对电气管线路进行综合排布。确保电气管线路体系分布计划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电气管线的排布尽可能安装在顶部和墙体之中,比如外墙和内饰墙体的连接处,吊顶装饰层,内保温层等等。注意电管线埋线的“重点区域”要做好预留和预埋。

2、建筑重要区域的电气设计

(1)防雷埋线

根据《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对于高建筑物群,装配式建筑在预制柱处引线,由于装配式是有分离的建筑构件进行拼和而成的,相邻预制柱没有联结在一起,需要焊接钢筋作为各预制柱之间的连接点,方能防雷引下线。如果各预制柱之间距离不够,则需要使用灌浆套筒技术对各部进行链接。根据构件种类,参考当地施工条件对接缝进行适当方法的罐装密封,确保接头砂浆不会流出。灌浆时注意其流动速度,注意排除气泡。从套筒压力灌浆之后再进行接头灌浆。

(2)户内配电箱及弱电箱的设置方位

装配式建筑物的预制墙上不要安装配电箱和弱电箱,每一户的电气管路都是从配电箱中分配到户内各个点,内墙配置尽量走墙内预埋,外墙配电部分走外墙预制内保温层,部分走楼板的现浇层。并搭配其他辅助设施进行电气管路穿插,避免管路过于集中。但是不同地区对于电气管路的铺设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台湾铺设装配式建筑的电气管路,因为台湾地震多发,为了保证电气管路不错位,配电管一般出现在预制外墙上配管。即位于楼板内预制层的75mm处。电气设计人员不仅仅要关注管路走向,还要熟知该建筑采用的是梁外墙、梁内墙还是梁下墙。建筑结构的不同也决定了电气管路的铺设方式不同。

(3)预埋电气管线与结构工艺的配合

①管径与叠合板现浇层厚度配合

叠合板中暗敷的管线不应影响结构安全,通常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内的管线最大外径不宜超过板厚的 1/3。电气管线暗敷在叠合板内时,应与建筑结构专业确认叠合板现浇层、找平层的厚度等信息,以确定电气管线所能使用的最大管径。电气管线暗敷时,外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 mm,在实际项目中计算时还应考虑施工误差等各方面因素。叠合板预制板的桁架钢筋高出预制板面,当电气管线与桁架钢筋有交叉点时,还需考虑桁架钢筋的高度。叠合板现浇层内预埋电气管线示意如图1所示:

图1叠合板现浇层内预埋电气管线示意(mm)

②预埋管线与叠合板现浇层钢筋配合

桁架钢筋在叠合板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电气设计在与结构配合时,既不可以打断桁架钢筋,也不能要求其绕行,应尽量减少管线穿跨桁架钢筋。在叠合板的现浇层内,除了桁架钢筋外,还有一层面筋。所以,预制板内预埋的接线盒距桁架钢筋的距离应大于 100 mm,才能保证线管顺利从桁架钢筋上方垂直穿过并引入接线盒。桁架钢筋与面筋之间空间有限,在设置电气管线时应尽量优化,减少管线和交叉;对于一些较大的交叉节点,应与结构确认是否可行,以免造成施工困难。

③管线路由与结构施工的配合

预制墙内的管线与现浇层内的管线连接一般有上接和下接两种方式。依据管线最短原则,距地面近的插座通常采用向下与现浇层内的管线连接;距楼面近的开关采用向上与现浇层内管线连接的方式。根据装配式建筑土建的施工工序,电气管线从本层板墙内往上引入到顶板的平台现浇层内进行连接时,即使预制墙内管线有误差,也可以通过调整移动尚未浇筑的现浇层内水平管线来保证管线连接。在实际工程中,为保证连接顺畅和减少预留配合量,施工方采用部分预制墙内管线与现浇层内管线上接的方式。

(4)预制板内电气接线盒的精确预埋

第一在叠合板内预留照明灯具、消防探头及排气扇等接线盒,接线盒的高度应与其所在方位的叠合板厚度尺寸相匹配,规格要比普通接线盒高度大许多,接线盒敲落孔孔中距离盒顶20 mm,敲落孔直径20 mm,盒底部与预制板板底齐平。

第二在电梯间、卫生间、厨房等有吊顶的区域,只需在叠合板预制层上预留100 mm的照明、消防等电气出线孔洞。为防止电气预留孔洞位置偏移,通常采用强磁铁吸定法和附加筋箍定法两种固位做法。

(5)预制轻质墙板内电气设备、管线现场安装

轻质条板隔墙不同于其他预制件,电气管线在暗敷时可直接在现场施工,无需预制。横向管线需在隔墙上剔槽敷设,但由于条板强度限制,剔槽长度不能超过板宽的 1/3。竖向管线利用空心孔走线,开关、插座等设备直接在空心孔处安装。

四、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化建筑电气设计中,推行预制装配式成为了主要形势,既提高了施工速度,又提高了建筑质量。更重要的是发展预制装配式还能够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腾.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防雷接地设计[J].建筑电气,2015,34(10):58-61.

[2]陈宇,龚莹,王腾,等.装配式建筑中电气相关问题探讨[J].现代建筑电气,2016,7(8):13-16.

[3]陈秋实.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江西建材,2017,11(02):50-53.

论文作者:关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试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代化电气设计论文_关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