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对人力、物力等多项资源的充分运用,做好软土地基施工。明确地基类型,保证水利工程地基的稳固性,有效解决软土地基施工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软地基处理技术的特点,然后分析软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措施,便于掌握专业化技术,提高水利工程经济效益。
关键词:软地基;处理技术;水利施工;应用
前言
水利工程施工中,充分意识到软土地基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时采用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加强软地基处理,更好的满足基本的承重要求。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改善土质结构,提高地基结构的稳固性,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1]。认真做好勘测工作,强化施工前准备,结合相应的地质条件、水文环境等,根据专业经验,制定科学完善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改善土质结构现状,增强软基的承载力。
一、软地基处理技术的特点
含水量高:施工中,及时根据软土地基的形成环境和土质结构特殊,因受到平稳水流影响,这些软土的黏性在长时间沉积下,形成了软土地基,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都是选择在降水量丰富的地区,软土地基中含水量增加,因此导致土层中的含水量增高。
稳定性差:有软土组成的土层中大多是淤泥质土、淤泥、泥炭土,这种类型的土质都具有土层疏松的特点。因无法承受较大的土层压力,导致土体整体的稳定性很差,一旦无法承受较重的土体压力,就会引发崩塌事故,由此产生安全隐患。
压缩性强:因软土层的下降程度较高,稳定性差,因此当实际压力超过其承受极限的时候,地基就会沉陷,导致软土地基压缩性增强。
二、软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
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运用的重要性
软土地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现状看来,软土地基 存在是很普遍的,因软土层的稳定性差、土层结构疏松,会因无法承受较大的承载力,发生崩塌事故。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承受能力超过极限,甚至崩塌,为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稳步发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展开软土地基处理,将工程特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便于进行土质结构改造,充分了解工程地质特。增强土层结构的稳固性,提高地基的承受能力,更好的满足工程需求,这对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具有深远意义[2]。
2.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方法
2.1桩基法处理技术
目前在软土地基处理中,主要采用桩基法处理技术,积极提高施工技术,及时采用水泥搅拌桩、砂石桩、木桩这几种,在混凝土技术的运用环节,及时发挥桩基法处理技术的优势。比如采用桩基法处理淤泥软土地基,采用打桩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合理控制施工工期,避免桩基变形,增强软土地基处理效果,以免砂石桩变形。
2.2水泥搅拌桩技术
水泥粉搅拌成桩、水泥浆液搅拌成桩、水泥土桩夯实等都是水泥搅拌桩技术的主要类型,施工前先做好准备工作,便于施工机械正常出入,配好施工所需电源,将施工现场的障碍物清理完毕,及时设立施工警示牌,使用中砂将软土地基施工区域填实,然后再将其压实[3]。运输施工材料到达现场的环节,及时对原材料的安定性和胶砂强度进行科学检测,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投入,要求水源达到相关技术标准,避免对水泥造成侵蚀。下图为软土地基处理中搅拌技术参数。
图1 为软土地基处理中搅拌技术参数
试桩环节,严格按照场地平整、测量放线、桩机就位、水泥浆制备的环节进行操作,执行标准化的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对钻桩过程进行实时跟踪记录,积极提高制浆质量和水泥质量,保障水灰混合均匀,避免水灰出现离析现象[4]。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根据标准比例进行配制,保证水泥浆有足够的黏稠度,保证输送浆的稳定性和压力强度,根据相关技术参数,及时调整技术方案,总结工作经验,有效完成单桩施工任务。因此钻机钻头上面的喷管位置和设计情况不相符,导致输浆管堵塞,对于这一问题提高重视,将深层搅拌桩水灰比控制在0.5,合理调整水灰比,重新设置堵塞的桩位,确保钻井喷灌位置的准确性,喷管与刀片间的距离保持在22cm左右,钻头中心线与喷灌口间距离控制在10cm左右,提高水泥搅拌效果。比如某人员在解决水泥搅拌桩位不准问题的环节,监理人员认真核对桩位,仔细检测桩位轴线,以有效措施,提高桩位施工质量,强化深层搅拌桩技术的充分运用,高度重视测量放样工作,执行严格的水泥搅拌桩处理制度,增强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效果。下图为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现场。
图2 为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现场
2.3加筋加固处理技术
将加筋加固处理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运用,比如加筋加固处理中,及时使用砂石加筋复合垫层施工,执行严格化的施工制度,避免材料受损、基础沉降,自觉遵循标准化的技术流程:基坑清理、砂石材料拌合、垫层铺设、分层碾压、质量检测,随时记录基坑施工情况,待原材料毛砂、河卵石的检测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5]。将拌好的砂石填入基坑内,人工配合找平,施工机械沿着竖轴线方向行驶,压路机的碾压次数不少于4遍,均匀碾压,铺设加筋带,先纵向铺设再进行横向铺设,在碎石和加筋带之间增设一层6cm厚的粗砂保护层,将加筋带下承层表面清理干净,采用搭接法,将纵横交接处固定好,认真做好防锈处理,每头加筋带头应回折,回折长度应大于4cm。加筋带不得长时间暴晒,加筋带施工后的48小时内进行下一步垫层铺设,严禁施工机械停放在加筋带上,加强保护,密切关注级配砂石是否存在破损、撕裂等现象,将钢材的褶皱及时平整好,铺设级配碎石前,将筋材以人工方式拉紧,及时铺设好垫层,提高地基的稳固性,认真做好加筋加固处理,提高软地基处理质量。
2.4注意事项
施工之前,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借助计算机软件,科学计算软地基水平剪力、土壤热化、承载力等有关因素。及时展开现场勘测工作,全面掌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结合相应的数据信息,提出更为完善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执行严格的软土地基处理制度,在此基础上,不仅可以全面掌握水利工程施工信息,还可以促进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以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为重,采用有效技术,提升软土地基处理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中,针对软土地基,及时意识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运用的有效性,以此为基础,加强先进技术运用,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将桩基法处理技术、水泥搅拌桩技术、加筋加固处理技术等广泛运用于软土地基处理中,及时发挥桩基法处理技术的优势,保证水泥浆有足够的黏稠度,严格控制水泥用量,确保钻井喷灌位置的准确性,及时使用砂石加筋复合垫层施工,认真做好加筋加固处理,进一步完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贾艳霞,王秋红. 深层搅拌法在水闸软基处理中的设计应用[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b02):88-89.
[2]黄岳文. 土工合成材料在广州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介绍[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34(2):120-125.
[3]王庆亮.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在永定河园博园水源净化工程中的应用[J]. 水利水电技术,2013,44(10):96.
[4]吴乔木.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J]. 智能城市,2016(5).
[5]林珊珊. 软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江西建材,2014(15):101-101.
论文作者:李蓓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土地论文; 技术论文; 地基论文; 水利论文; 土层论文; 水泥论文; 桩基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