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内部审计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指银行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对银行开展业务的规范以及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审计考察,找出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虚假情况,发现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的风险以及隐患。 内部审计具有以下三方面重要意义:一是帮助商业银行规避企业风险。良好的内部审计运转机制能够及时发现银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将风险转化为系统能够控制的解决措施加以改进。二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实现经营决策分析,在银行竞争激烈的今天,产品业务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完备的内审可以及时监测到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以及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进而为银行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信息。三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健全的内审体制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全面的风险管控机制,有效帮助银行实现制度提升并能够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培养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表现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意识不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设有独立的审计部门,配备独立的审计人员,相较于财会等职位,审计的工作存在管理缺陷,无论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风险意识还是管理层的审计风险管控都容易出现疏忽与漏洞,对内部审计没有从技术层面以及制度层面重视起来,因此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过程中会存在相应的风险隐患。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技术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包括具体的商业银行审计业务,随着行业的不断壮大,从传统财务账表审计逐渐发展到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内部管理以及经营效益方面的审计。审计范围在不断拓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在计算机系统普及的银行系统中,审计工作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但是在数据处理方面以及信息化转化方面,内部审计的发展与银行业务系统匹配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内部审计容易出现的一大风险。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依据不足风险。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在进行问题分析时需要收集足够的资料以及信息,来对审计对象进行综合分析与考察,如果商业银行的综合环境并不利于资料的收集以及数据的获取,那么在进行内审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依据不足,缺乏可信的立足点,这样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会带来不小的风险。 (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认定存在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业务中,相较于外部专业审计人员,在业务熟悉程度,风险测算以及方法运用上存在不足,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再加之审计方式有限以及数据取得准确性考量,因此在内部审计风险认定中会有出入。 从外部角度来看,内部审计依据的宏观政策、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章程是实现内审规范性的重要外部参考条件,它代表着一个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中的审计水平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如果内审认定存在风险,那么可以从外部环境来反映银行在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上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在内部审计过程中的定性问题主要有人为因素,如内审人员的操作失误、在认定范围时夸大或者缩小错误程度。上述内部审计存在理解与判断上的偏差,进而引发了认定风险。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成因 (一)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能有效控制审计人员的责任和质量意识,使内部审计有效发挥自身价值,从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审计管理体制建设上都还不够健全。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当前有很多商业银行对审计人员分配不合理,未明确区分审计人员的职责要求和范围,忽略审计工作前的调查工作,忽视对审计方案的讨论分析,对内控审计测试认识不足等,很有可能引发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控制标准。虽然我国已出台了相关准则来规范审计工作,但是审计业务规章制度和审计质量标准体系还没有统一规范。内部审计所遵循的质量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一些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是得出的审计结论不规范、不科学。 (二)内部审计的理念和方法不够先进。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商业银行越来越朝着信息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而对内部审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应该停留在对一些日常业务的审阅、核对上,应该对银行的风险控制因素进行相应的考虑,改变审计观念,以与高效、先进的业务处理相适应。此外,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一些审计手段仍沿用原始的方法,大大限制了审计的发展,使得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审计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而且,虽然目前非现场审计已实现了计算机化,但是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仍存在障碍,比如设备和手段未更新换代,导致所收集的远距离业务的数据存在时滞,使得审计证据质量不可靠。 (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为了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银行内审的工作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外,还需要有完备的金融业务知识以及一定的审计工作经验。如果没有比较稳固的金融知识结构以及相对丰富的审计经验,对于日新月异的金融产品可能会无从下手,大大影响了审计的效率与质量。随着金融业体制的创新与改革,金融业专业人才的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内审人员中很多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所接受的专业培训较少,在实际应用中脱离理论指导,所得到的审计结果欠佳。 三、规避内部审计风险措施 (一)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当前各商业银行总行对各分支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对于内部审计体制也应加强总行的管理和监督。为保证审计工作公正、合理地展开,可以实行审计工作回避制度和异地交叉制度,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真正发挥审计的实际价值。其次,要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审计工作属于过程控制,需要对各个程序和步骤进行全程防范与控制,以规避不确定因素。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不仅能使审计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还能减少审计工作的时滞,更好地把握审计结果质量。最后,要规范审计行为,按标准执行审计准则。在审计工作中任一环节都要遵循相应的审计准则,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政策来约束自身行为,以保证审计结论的真实和客观,降低审计风险。 (二)科学制定审计计划,改进审计手段和方法。做好审计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十分必要,通过引入风险导向原则,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对审计风险有一定的预判,不仅能大大减轻审计的工作量,还能提高风险的控制能力。在对风险有一定预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对审计人员有效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范围,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分析和把握不同层次的风险,找准重点和方向,从而确定合理的审计手段,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对于采用先进、科学的审计手段,除了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外,还要针对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建立审计信息共享系统,以高效的获取审计所需的各项业务数据,满足信息化的要求。尤其对于非现场审计,要大力开发审计系统软件,转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并与现场审计有机结合,扩大审计范围,达到对风险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 (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培训。为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金融政策、法规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审计人员管理,实行有效的奖惩淘汰机制。对于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审计人才进行奖励,对于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人员予以淘汰,而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人员,要加大惩处力度。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风险分析论文;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论文; 银行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