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心脏康复训练。心脏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患者的活动以及休息时间进行妥善安排。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保证卧床休息以及休息质量是减轻心脏负荷的有效方案,这里主要包括体力以及精神层面上的休息,不管是哪种方法,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需要对患者的心脏功能等级进行划分,结合分级结果确定患者的活动量,进行必要的休息指导。第二,早期康复训练。在正式对患者进行训练前,先要对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客观评估,主要是监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休息和活动状态之下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之上确定运动方案,合理把控运动量。通常情况下,在心肌梗死之后的7日之内,把床上肢体上下训练以及收缩训练作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胸式与腹式呼吸方法。在心肌梗死的1~2周,着手进行运动训练,每次的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一周三次,运动过程当中的心率需要保持每分钟55~80次。在这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心脏康复训练并不能够替代治疗药物,还需要指导患者配合药物治疗,遵循医嘱科学用药;运动目的是借助心脏康复训练,增加冠状动脉血液流量,减少血管阻力,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的情况,提高呼吸与通气能力,增加运动耐力与肌肉力量。不过在康复训练当中,需要合理控制运动量,避免负重;运动过程中必须严格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指标,根据患者运动后的感觉疲劳度,调整强度,如果出现不良风险和反应,必须立即停止训练并对症处理,比如呼吸困难、乏力增加、呼吸频率过快、第二心音亢进、突发意识障碍等等;运动过程中需要携带对症治疗药物,比如速效救心丸。第三,康复指导。建议并引导患者在治疗结束之后继续延续康复训练,利用适当运动锻炼的方式增强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醒患者定期检查,尤其是要维持血压、血脂、血糖和血黏度指标正常,关注原发病治疗[2]。观察指标:记录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绝对卧床和治疗时间。统计患者的生活质量,借助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分表评估患者的躯体能力、心理状态、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层面的表现情况,并对两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1.3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2.0对本次研究当中得到的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小组之间的对比分别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的情况下表明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有统计意义的。2结果实验组绝对卧床休养和平均治疗时间都要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都要明显优于干预之前,而干预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符合P<0.05,具备统计意义。详细见下表。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群体当中比较常见而且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在当前生活方式变化和生活压力增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逐步提升,除了在老年群体当中比较常见之外,还显现出年轻化发展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容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时间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与经济压力,从而给患者的预后与正常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过程当中,加强必要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与此同时还必须提高对心脏康复的重视程度,有效开展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功能,降低心肌梗死的复发概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3]。为了探究和评估心脏康复训练的效果,本次研究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实施时心脏康复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和卧床休养时间都要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各项生活质量指标也要优于对照组。这就表明了心脏康复训练给患者自身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会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康复效果。综上所述,心脏康复训练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身体恢复当中有确切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绝对卧床修养与治疗时间,改善并提升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王珊珊.基于实际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8,(8):238-239.[2] 徐琴琴.心肌梗死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医学,2019,(9):291-293.[3] 周朝.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12):352-354.[4] 朱玲燕.心脏康复训练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534-539.
论文作者:曹志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脏论文; 实验组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老年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