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探讨论文_杨磊

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探讨论文_杨磊

杨磊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30

摘要:我国己经加入,国内的建设市场日益对外开放,外国的咨询设计和工程公司正在进入我国这个巨大的建设市场,同时我国的建设大军也在不断的走向国际建设市场这个更大的舞台。EPC总承包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项目管理模式,所谓EPC,即:设计一采购一施工,EPC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一体化服务,并对承包工程的建设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

关键词: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控制

1、EPC总承包模式的现状

EPC总承包模式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勘察)、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否成功运行,将会对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目前建筑市场上同时具备设计及施工资质,真正能全部自行完成或具有工程总承包业绩的单位较少,在招标时,往往淡化资质管理,中标的单位主要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承接工程总承包(以下简称“施工总承包EPC模式”),另一类是具有设计资质的企业承接工程总承包项目(以下简称“设计总承包EPC模式”)。在具体监管过程中发现,施工总承包EPC模式监管过程中存在问题相对设计总承包EPC模式较少,如不考虑法律责任,与现有的施工总承包方式比较类似,在其分包的设计文件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参照施工总承包工程进行监管。而设计总承包EPC模式,施工单位只是EPC总承包的分包单位,在现行注重施工阶段质量安全监管的模式下,很难将相关的责任落实到设计总承包EPC企业上,导致具体施工阶段设计总承包EPC企业更像代建单位,而将分包施工单位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开展施工管理。

2、影响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的因素分析

2.1、人力

对于任何建筑工程项目来说,人力都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建设主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参与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EPC总承包项目模式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能,与传统的工程承包模式相比,人的作用更为关键,要求人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等,确保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标准性等。

2.2、物力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物力是指工程项目建设所用的施工材料、机械配件、工艺设备以及各类机具等。在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这些物力因素,尤其是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这是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难点。

2.3、环境

工程施工的环境状况包括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作业环境以及施工安全保障等情况,在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强化环境管理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提升EPC总承包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3、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

3.1、重视合同的谈判与签订,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识别、评价及控制

1)合同大框架和主要内容,例如:承包范围、工程规模、工程进度目标、质量目标、HSE目标、合同价款等。参加的人员主要有企业领导、项目经理以及管理人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个专业设计负责人配合参加,因为他们才是最清楚EPC范围内的具体工作内容,及有可能影响价格的核心部位在哪里,以避免因各边界不明、用户对设备品牌、国产或引进及设备形式等细节要求不清楚,而造成EPC合同费用产生很大偏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关于项目合同价款,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的概算由参加投标的EPC方负责编制,业主负责审核,如果是业主提出的工程概算,那么配合投标谈判的设计各专业负责人就要分析其概算的构成是否合理,以便为合同谈判提供依据。

3)对于风险控制,提出了如下建议和措施:采用头脑风暴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主要是从自然、经济、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对风险进行识别,并且将其用清单列举出来。

3.2、成立项目组织机构,做好总体策划

在合同签订之后,作为总承包商一定要组建一支专门性比较强、管理水平比较高的管理部门,还要严格按照工程的总体建设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并且将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环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做好总承包工作的投资、进度以及质量工作,从而就能够对工程总承包总体目标进行有效控制。某企业按照质量、环境等要求,选择一些素质比较高的员工,组织建设总承包项目部门,并且采用红头文件的方式,对项目经理、副经理以及费用、进度、进度施工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任命。同时在项目管理中,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度,对经理和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做好在其位谋其职,作为项目经理主要是负责规划大纲的编写,主要包括:项目概况、管理范围以及成本、进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

3.3、EPC总承包商的风险管理

随着工程大量建造,人们对于风险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一套风险管理的常见模式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弱化,风险分担,风险自承。

(1)风险回避。对于自己无法控制的风险可以采取回避的方法。例如在决定投标之前,承包商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的不均衡造成的,因为项目的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利率汇率变化的风险乃至自然风险都由承包商承担。此时,承包商应尽量掌握详细准确的工程信息,如所在国地区经济状况,社会状况,气候条件有没有严重影响工程完成的可能情况发生,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才能正确估计工程成功的可能性甚至大至估算出工程工期和费用,然后采取风险回避的方法,选择风险低回报高的项目,不参与风险过高或超出能力范围的项目。

(2)风险转移。当风险过大,自己不愿意承担或者没能力控制时,采取一定的手段,比如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等将风险转移给有能力承担的一方。在国内,能够独立完成大项目的国际性承包商只是少部分,当承包商需要将工程的一部分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时,就需要用合同手段将这部分的风险同时转移给分包单位。风险转移的手段还有担保和保险,承包商付出一定数量的钱将风险转移给有能力的第三方来承担。

(3)风险分散。将风险分散给其他单位。如联合体的合伙人,工程分包商、设备供应商等。在选择分包商和联合体合作伙伴时,在调查联合体伙伴信誉、经验、优势、资金和实力的同时,要分析不足之处,合作伙伴与自己应有良好的互补性。分包工程时,可以将风险比较大的部分分包出去,将雇主规定的损害赔偿费如数订给分包商,将这项风险分给分包商。

(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就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承包商在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比较权衡之后,可以主动将风险留下,并安排了相应的应急措施、适当的财力准备。它与其它风险管理方式相比,应该更经济合理或更及时有效或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唯一方式。常用的自留对策包括风险储备金、后备工期、资源和技术等。

总之,在我国范围内,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在不断的增长,使得建设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促使EPC总承包项目被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同时对于项目管理来说,工程质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能够确保各个参与方都尽到应尽的义务,不仅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也能达到业主的期望,实现总承包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程玉光,梁远利.国际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模式探讨[J].南方能源建设,2016,3(S1):168-172.

[2]王琳.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1(10):16-19+26.

论文作者:杨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探讨论文_杨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