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徐群[1]2002年在《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建设示范性高中,扩大优质高中规模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热门话题。在1995年全国背通高中教育会议上,原国家教委正式部署了在全国创建1000所左右的实验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工作。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已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先后在本地建设和评估示范性高中。希望通过努力建设好一批示范性高中,辐射、带动当地的高中教育发展,拓宽当地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笔者在广西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实习期间,正值处领导视察已列入立项建设的示范性高中中期建设情况,有幸跟随他们实地走访了十几所学校,发放部分问卷,并进行调查研究,在对面上的调查所获资料和问卷的分析基础上,撰写此文。 本文对示范性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作了一定深度的研究,论文主要分四部分阐述:示范性高中建设的背景分析:示范性高中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国际背景,示范性高中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示范性高中建设的理论分析:示范性高中的内涵、特点、意义、功能及其建设原则;广西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具体实践:广西区示范性高中立项评估建设工作情况、叁所立项建设示范性高中的个案分析;广西建设示范性高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与对策。 笔者认为,本文的创新之处有叁:一是本论文能成为示范性高中建设管理者基础理论知识读本;二是能给示范性高中建设者们带来只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技术及方法;叁是通过对叁所示范性高中的案例分析,期望有一批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学校在八桂大地上涌现出来。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建设示范性高中在我国尚属一项新政策、新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国内对示范性高中进行系统研究的较少。本文所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加之本人水平有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导师、专家予以指正。

乔祯[2]2011年在《区域内示范性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学校发展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题,特别承担承上启下作用的高中更是备受关注,如何将高中建设成为满足大众优质教育需求的示范性高中,而已有的示范性高中又如何能得到更好的、持续的发展,成为各所高中不断追求的新境界。只有深入剖析示范性高中存在的基础和价值才能真正促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掘新问题,不断的完善创新,真正成为区域内普通高中的标杆,带动整个区域内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首先从建设示范性高中的理论出发,对于示范性高中有关的概念,如示范高中、重点高中、优质高中等进行了比较和辨析,并分析了示范性高中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研究了建设示范高中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同时,针对当前示范性高中的一些发展状况和情形进行剖析与研究,以济南某所示范性高中为对象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学校发展的文化、评估、人力等因素。最后,根据调查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示范性高中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策略:更新办学理念;进行自我诊断;制定发展规划;学校自我评估;塑造学校品牌;强化学校责任意识等。以促进和指导示范性高中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荆孝民[3]2006年在《示范性高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认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基础教育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人的一生的“奠定基础阶段”。示范性高中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全面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建设硬件环境、开发软件资源、培养师资队伍和实施网络教学等诸多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正是这些工作推动了示范性高中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在国家提出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背景下,作者以示范性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这条主线,对示范性高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从多角度进行了论证与研究,本论文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现状及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对示范性高中的发展和示范性高中的信息化环境建设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展和共享的有效途径。第叁部分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作了相应的概述。第四部分是笔者对示范性高中学生接受远程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分析示范性高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示范性高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第五部分是作者根据工作实践,介绍了示范性高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架构的实践案例,提出了示范性高中远程优质课网络教育联盟的实施策略与合作模式。第六部分是结论。在全面结论与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为作者的后续研究确立了方向。

佚名[4]2008年在《第一章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理念》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中,教育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历史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尤其是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高等教育

古殷[5]2003年在《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广州市番禺区禺山中学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创建特色学校是本校艺术教育优势的延伸与提升;二是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有利于区域化文化的认同;叁是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有利于争创示范性高中。艺术教育内涵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属性,富含人文精神。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应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加强体验;强化艺术特色意识,营造艺术教育氛围;构建艺术教育四大平台,扩展艺术教育外延;研究艺术教育方式方法,挖掘艺术教育的内涵。

何守元[6]2006年在《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该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测量、案例分析、自然实验、录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历时5个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现状、培养策略及评价手段等一系列问题开展了教学实验研究,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分析了实验的效果,初步得出了对实际教学有一些参考价值的结论。并分六个部分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1.问题的提出;2.数学反思能力的理论概述;3.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理论基础;4.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现状;5.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6.讨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实施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实验,增强了学生数学反思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反思习惯、反思意识和反思技能的养成,实验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对学生数学学习及高职高专数学教学的特点、影响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因素的分析比较符合实际,由此而提出的概念、命题四层次反思性教学设想及教学策略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2.通过实施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实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特别是中等生、后进生成绩提高比较明显。说明评价手段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3.通过实施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实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增强了主体意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观念、兴趣、参与意识、团队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发生了某些积极的变化。4.实验中发现: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数学反思能力较弱,但数学成绩好的个别学生数学反思能力未必强。说明:学生数学成绩与数学反思能力并不成正比关系。这可能与个体的学习观念的差异有关。5.通过实施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实验,在课堂教学录像研究、实证性研究、个案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初步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奠定了基础。

田敏[7]2016年在《高中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支架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的教学,使之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它的直接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经布鲁纳等人探究,借用“脚手架”一词到教育领域,成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之一。此后,支架式教学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着名教育家钱梦龙、叶圣陶、李海林等也阐述了类似的观点,志同道合,影响深远。支架式教学重视教师在帮助学生建构认知方面的作用,肯定了教师助学者身份。自古以来,我国就存在着师徒制的教学关系,倡导“名师出高徒”。那么,名师如何“出”高徒呢?引导启发便是常见的一种方法。春秋时期孔子的教学实践便是很好的证明。时至今日,教育者更应继承这一良好方法,重视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因势利导,促使其实现认知发展和迁移。支架式教学还有利于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关于这一点,路易斯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多尔教授用“平等中的首席”来定位教师,认为教师不是外在于学生情境的专制者,而是基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1平等对话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外在表现。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快乐,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这是顺应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选择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把支架式教学到实践来,在实践得到检验和发展。我国语文教育名师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在自己的执教中积极实施“支架式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学能力,收效显着。这给了我们积极的榜样示范。如今,支架式教学在语文学科的尝试逐渐增加,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笔者也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效仿。不过,作为一种正在发展着的教学方法,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体系尚未完善,对教师要求较高等,但这不能否认它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由此,支架式教学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本文主要以高中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的相关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相关理论,多方收集、整理和分析支架式教学的文献资料,谋篇布局。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结语叁个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包括四个部分。全文内容概括如下: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的缘起、研究的对象和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文献综述,让读者对本文写作前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一部分,概述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相关情况,主要包括支架和支架式教学的内涵界定,支架式教学的缘起、理论基础,表现形式几方面,便于读者对支架式教学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由于笔者比较关注支架式教学的运用,所以更多着墨于教学支架的表现形式方面。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魏书生、钱梦龙、于漪叁位老师“支架式教学”在语文学科的尝试,即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钱梦龙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定向提问”,于漪老师的文体要素教学。通过这些实例,证明了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价值。本文也谈到了自身进行“支架式教学”的经历和缘由。第叁部分,结合一些事例解析了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搭建支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在叙述过程中还谈到了每个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期盼更多教育工作者能更好地加以运用,暗含了本探究的目的所在。第四部分,笔者对以上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充分肯定了支架式教学学科应用的特点。它不是之言,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学科。根据叁位老师教学成效,增强了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再者,笔者谈到了支架式教学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这是对教师综合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量。其中,掺杂了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内容。由此,综述了支架式教学的利与弊,为支架式教学研究提供了方向。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了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童颖进[8]2018年在《初中数学范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般地范例教学法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数学的教学均是通过典型的范例采取示范的方式引领和培养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范例教学成为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了范例教学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次结合新课程理念和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对范例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探索了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范例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意义以及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在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叁部分介绍了范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学习方式、实践原则和基本程序等内容;第四部分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学习方式与效果、学习能力、教学方法和范例教学应用等几个方面,对范例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影响范例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运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学生自身因素、教师专业素养;第五部分以范例教学理论作为指导,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及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等给出了几个典型的范例教学课堂实践研究案例;最后部分对本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以及研究展望。

吴立宏[9]2011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课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丰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丰导渠道。良好、有效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因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广泛收集来自学生、同行、家长以及社会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控自己的教学活动;而学生通过从教师、同学、家长和社会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矫正与学习目标的偏差,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发展。本文选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馈这一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加强教学反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建议,有益于推进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入认识。本文共有五个丰要部分。第一部分:教学反馈问题的理论支撑与概念界定。介绍了中西方关于“反馈”和“教学反馈”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构筑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反馈的信息传递模型,界定教学反馈的概念,概括二期课改背景下教学反馈的一般特征。第二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的内容与方法。从教学反馈的内容角度,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进行分类;根据教学实践,归纳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的丰要方法。第叁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的丰要特征与功能。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的丰要特征;探讨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反馈的丰要功能。第四部分: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中存在的丰要问题。通过深入的课堂调研,总结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中存在的丰要问题,并分析其具体表现。第五部分:“二期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的原则、路径与策略。这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提出了在具体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的应用原则、实施路径与应用策略。

杨军[10]2019年在《工匠精神培育视角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考量及改进》文中指出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当前,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忽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甚至是部分职业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盲区。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企业是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唯有在校企合作平台中才能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文化和真实情境,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真谛,厚植“工匠精神”。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来讲,要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与企业共发力,齐推进,使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 徐群. 广西师范大学. 2002

[2]. 区域内示范性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乔祯.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3]. 示范性高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 荆孝民. 西北师范大学. 2006

[4]. 第一章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理念[C]. 佚名. 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 2008

[5]. 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J]. 古殷. 教育导刊. 2003

[6]. 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何守元. 云南师范大学. 2006

[7]. 高中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 田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16

[8]. 初中数学范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调查研究[D]. 童颖进. 江西师范大学. 2018

[9].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吴立宏.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10]. 工匠精神培育视角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考量及改进[J]. 杨军.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

标签:;  ;  ;  ;  ;  ;  ;  

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