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中国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人:本报记者 赵忱 特邀嘉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 刘建业)
3500万中国人民死于日本的侵华战争,这已是铁的事实,虽然50年已经过去了,第二个、第三个50年也终将慢慢过去,但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不会忘记这笔血泪仇,它永远是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中中国人民心中的一盏警灯。战争带给中国的损失是惨重的,有一种损失甚至永远无法弥补,这就是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文化造成的巨大伤害。恰恰这点,没有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的学术委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副馆长,刘建业同志近年来对抗日战争中中国文化的损失情况作了详尽的调查,结论是:日本的侵华战争,对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进行了空前的破坏,几乎摧毁了一代文明。我们不妨接近这些事实。
——主持人题记
赵: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文化侵略。您是高级建筑专家,参与了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建筑设计;您又是抗日战争史学家,请您来谈谈这个问题恐怕再合适不过了。
刘: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重要。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一直没被重视起来。近年来我着重在这方面作了研究,认为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摧残,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文化名城、历史古迹的毁灭。
在侵华战争中,日军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进行残酷的烧杀掠抢,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只要被日军攻掠,立即遭受火焚。无数名胜古迹毁于战火,数百处举世闻名的古建筑群,被夷为平地。其损失在世界文化史上空前绝后。
在古都北京,日军的炮火轰毁了闻名于世的宛平古城,被称为“马可波罗桥”的卢沟桥遭到很大损害。京西房山有一座建于隋代的古刹云居寺,是五层院落、六进殿宇的庞大古建筑群,被日军整个摧毁。就连故宫,也成了日军操练的场所。
在古建筑如林的山西,日军战火燃遍了山西全境。太原市郊的晋祠始建于北魏前,兴盛于北宋,日军侵犯太原时,对它进行了严重破坏。佛教名山五台山,属晋察冀根据地,这里隋唐以来的建筑鳞次栉比,但日军多次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大批古建筑被焚毁,造成了有史以来的空前浩劫。
六朝古都南京,在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成为一片废墟,建于北宋元祐时期的夫子庙,是举世公认的名胜古迹,其大成殿、配殿、楼阁成为一片瓦砾。南京郊外的佛教圣地牛首山上的幽栖寺是座巨刹,也被日军一把火烧为灰烬。
从中国东北直抵广州,大批名城名胜被毁。国民政府1946年提交的《文物损失估价表》中指出,被洗劫的著名历史古迹达741处。这一统计还很不全面。
二、毁灭和劫夺稀世文物。
日军在侵华的14年中,贪婪地劫夺中国文物,许多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被劫往日本,抢不走的就毁。损失和被劫掠的文物到底有多少,已无法彻底查清,其数足以令人怵目惊心。
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战后曾编了一本《被日劫掠文物目录》,内中列举的查有实据的被劫文物,包括古籍、字画、碑帖、古物、艺术品等共360.7万件另1870箱。内中上自史前下迄两汉、唐宋元明清的珍贵文物一应俱全,件件都是稀世之宝,其价无法衡量。据目前可查到的资料,自80年代以来,在国外文物市场上,中国文物价值昂贵,一件明代唐寅的手卷,成交价达80万美元,而两宋的书画一件价值可达千万美元。中国损失的这些文物到底值多少钱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是一个蕴文物于民间的国家,从京津到两广,有大批民间收藏家,如浙江的汪大燮、四川的傅增湘、江苏的罗鸿年等。日本侵华期间,这类的大收藏家不下数百人,他们的私人收藏也几被抢掠一空。包括没被国民党政府统计在内的县级文博单位,全部的损失数恐怕要比已公布的数字,大到5至10倍。
还有些稀世文物的毁灭,不但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人类文明无可弥补的损失。比如北京周口店发掘出来的重要的北京猿人头盖骨,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历史见证。1941年莫名其妙地失踪了,至今下落不明,全世界都为之惋惜。但日本人不承认是被他们劫走了。但至少是在日军的侵华战争中丢失的。
三、野蛮摧毁学校和各类文化教育机构。
日本侵华期间,对中国的教育系统、文化系统尤其恨之入骨,曾下大力量破坏被占领地区的各类教学机构,其中大、中、小学受灾尤深。“七七”事变后,日军在向中国大举进兵时,每到一处都要掀起一次毁灭学校的狂潮。
天津失陷前,日军曾对这座名城进行了持续4个小时的轰炸,但重点不是军营,不是政府机关,而是著名的南开大学。这次轰炸把南开变成了瓦砾场。
松沪会战期间,日军曾对中国的61座城市进行轰炸,其中“特别有意识地以大学等文化教育设施为破坏目标”。如南京的中央大学,连续3次遭轰炸。
1937年11月5日,以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等人为首,联合102位教育界巨擘,发表了“日本破坏我国教育机关之事实声明”,声讨日军的罪行。
浙江大学是日军破坏的重要目标,为坚持办学,整个学校向西南迁移,日机竟跟踪轰炸。浙大在3年中被迫5次迁移。
四、对中国图书馆、博物馆的破坏。
8年抗战期间,日军有组织有目标地破坏图书馆、博物馆。
1946年国民党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一份题为“1937年以来的中国教育”的文件,指出:抗战发生,图书馆事业影响最大。战前全国图书馆有1848所,战后仅存940所。其中大部分已经破烂不堪。国民党政府所提的博物馆,只是列入国家范围的省级以上大博物馆。
在破坏图书馆、博物馆的同时,日军还疯狂抢夺古籍珍本、善本、孤本图书达300万册以上。战后日本曾归返中国15万多册图书。
五、对科研机构的破坏。
由于日本的侵略带来的动荡,使中国的科研机构无法正常工作,许多科研机构南迁至大西南、大西北,自然科学的研究基本停滞。比如闻名于世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也内迁到四川。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科学事业却正在快速发展,这就意味着中国的自然科学遭受的是平方性质的摧残,这也是战后我国的自然科学落后于别国的原因之一。
六、对文化名人和科学家的迫害。
日本的对华侵略,不只是武装侵略,还在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摧残,文化名人、科学家自然是他们的对象。
曾经留日的大作家郁达夫被日本人杀害于岛国新加坡;画师齐白石被迫封笔,虽然封笔显示了他高尚的气节,但也毕竟浪费了他的艺术生命;科学家钱三强、李四光背井离乡,去他国在人家的实验室里搞科研;梅兰芳、程砚秋京剧大师拒绝为日本人唱堂会,也屡受伤害。
赵:您所说的这六个方面,足以证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文化的有计划的侵略。日本的文化侵略是疯狂的,但最终并没有在精神上摧毁中国人。这同时也证明: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和文化精神是永恒不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