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要掌握一些比较科学的施工技术,应用技术的环节,还应该保证技术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所以,本文主要针对道路桥梁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施工技术的保障措施,希望可以为今后的施工工作带来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保障
前言
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方法很重要,掌握必要的施工方法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前提,同时,还应该做好施工技术的保障工作,才能够确保施工的效果符合要求,提高施工的整体水平。
1 我国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道路与桥梁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还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状态下,其主要工作内容还集中在技术文件管理与施工参数控制两方面,使得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能满足施工技术要求,没有完全发挥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管理的职能。加上许多分包商的技术管理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实施其施工技术管理,影响了中标企业的集中技术管理工作开展,最终也造成了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管理开展困难,为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针对这样的情况,施工企业必须认清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的重要性,认清施工技术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影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对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通过构建现代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高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质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公路工程中道路桥梁的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最主要的程序就是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振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道路桥梁混凝土需使用钢纤维混凝土,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应先投水泥,再投粗骨料,最后投钢纤维,先干拌再湿拌,采用强制式的搅拌机搅拌,确保搅拌的均匀,避免出现结团。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振捣,最好用平板型振动器,若用振捣棒振捣,钢纤维要纵向集束排列,从而抵抗板的各种应力与荷载之间的传递。
2.2 路基排水施工技术
一般来说,水对道路桥梁具有冲刷、侵蚀的作用,这样就使路基病害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因此,必须做好道路桥梁路基排水工作。路基排水可分为地面排水、路面排水。地面排水可通过设排水沟、排水管、边沟、截水沟等方法进行,并采用浆砌片石的加固方法来铺砌防护。路面排水可分为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其主要作用是排除降水从而减少水渗入路面后对路基边坡的冲刷;集中排水可在路肩的外侧设置混凝土预制板或者现浇拦水袋,分散排水可通过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的方法进行,需注意的是必须对路肩以及边坡进行硬化和加固处理。
2.3 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
对于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必须做好路段施工填料的选择,对可能用于施工的填料进行实验比,对比后从优选择。对比试验方法为:对填料的液限性和塑性进行测定;用同一种压实机具对不同的填料进行压实,分析填料压实变数和松铺厚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各种填料的技术指标,选择最为合适的填料作为桥梁过渡段的填料;考虑到经济因素,可选用本地填料,必须保证填料的渗水性能良好。
2.4 道路桥梁施工的排水技术
针对排水管道渗水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在进行排水管道渗水的处理方面,首先要做好的是排水管道管材材质的检验,须经过质检部门认证,并且能够提供出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单、产品质量合格单等合格证书,在进行安装之前还要对其进行逐一检查,如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或者是进行修复完,达到施工设计要求,才可重新投人使用,如果没有修复价值,可以进行报废处理;其次,接口填料也要认真挑选,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进行,具体的施工环节中要采用针对性的施工技术,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接口缝内部干净,针对水泥类接口填料。
3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裂缝的防治技术
优化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对其主要材料水泥的用量要严格控制。从目前的施工实践技能可以得出合理原材料配合比例是防止裂缝出现的关键。针对混凝土要求的强度等级,充分考虑材料质量会引发结构变动,按照施工条件的差异,设计出一份合理的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由于施工现场材料使用,环境变化会和计划量出现不一致,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有效地防止裂缝的产生。钢筋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确保钢筋施工质量,首先得确保钢筋在排布时的间距合理均匀,设计好钢筋接头位置排布。合理设置保护层垫块位置和间距,用统一垫块有效固定。应根据负筋直径设置足够的钢筋马蹬,以防止负筋踩下不能上提复位。审核支架和模板等专项方案,确保支架和模板的拉伸刚度,应力强度,结构稳定性符合要求。模板的接缝处要严密焊接,不能出现漏浆现象。标示浇筑后的立柱高度,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高度和平整度。浇筑前,对支架结构、模板、钢筋结构、保护层垫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它们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浇筑。
在混凝土的浇筑期间,必须要求专人检查确保支架、模板、钢筋是否稳固。结合设计图纸,规范浇筑工艺,在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时,确保混凝土的厚度,注入顺序,浇筑方向的正确实施。对需要振动的部位操作时,施工人员必须确保振动后该部位密实不动。密实主要表现为混凝土停止下沉,表面不再冒出气泡呈现泛浆。在混凝土初凝后和终凝前都应该对裸露部分及时进行必要的修理,用铁抹子对表面进行压抹,将表面拉毛增强混凝土表面的密实程度,防止收缩裂缝的出现。
在拆模时,需要工作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来操作。避免敲击、振动使表面产生裂缝。加强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初期保湿养护工作。养护的目的是使其表面维持适当的湿度,确保混凝土内部充分水化。合理的养护可以提高结构强度,对于混凝土后期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养护的具体操作是在混凝土完成浇筑后,对表面及时覆盖和洒水,确保混凝土的温度、保湿稳定,缓解由于温差产生的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施工技术,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要掌握施工技术保证措施,让施工技术真正发挥出效果。
参考文献:
[1]倪小华.加强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思考[J].大众科技,2016,(05).89
[2]江要康.道路与桥梁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原因及改进措施[J].广东科技,2015,(18).56
论文作者:张一鸣1,李桐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桥梁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道路论文; 填料论文; 钢筋论文; 裂缝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