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论文_李斌辉

生活常识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论文_李斌辉

李斌辉(广安市广安区北仓路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所以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204-01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呈现出两种偏差:一种过分强调数学化,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抽象、困难、枯燥;另一种过分强调生活化,每个知识点都在生活中寻找原型,缺少对数学更深刻的思考,学生的数学素养不能得到提升。为促进教师能够从教学工作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数学的本质,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寻找“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平衡点,加强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建构研究之原因

1.构建在新课程的呼唤中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同时还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为了给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可以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大课堂。

2.构建在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上

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虽然可以让学生把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扎实,但是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创新性、延展性方面又具有相当大的限制。所以应该提倡给他们多一点实践操作的机会。通过操作、观察得到的知识巩固程度要远远胜于教师反复的讲述。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灵活处理教材,根据需要,重组内容,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的一些数学信息资料。

二、“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建构研究之理论支撑

1.活动建构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

2.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要求从现代社会发展变革和人自身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学校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求教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个性品质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要求把课堂换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建构研究之方略

1.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整合教学内容,使新知呈现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计算、应用题等内容展示生活化。如一位教师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性质”时,安排了这样环节: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课堂练习设计的生活化

课堂练习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要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的实践到生活中去,教师就要精心的设计课堂练习,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是学生感兴趣的,能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4.数学应用方面的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标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一块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进而培养了学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总之,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能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达到了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李志勇.《小学数学教育》[J].辽宁教育杂志社2002年第6期.

论文作者:李斌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生活常识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论文_李斌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