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冯忠平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冯忠平

身份证号码:6124241984****XXXX 四川省 610000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关注越来越关注城市的生态建设。在“十三五”规划中,党中央国务院把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放到了战略高度来考虑,足以体现出国家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划的重视程度。在我国很多城市中,“逢雨必涝”已经成为城市通病,而海绵城市规划的提出与实施成为解决城市内涝的有效举措之一。海绵城市在国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应用,目前已成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化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应用

引言

风景园林规划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紧紧与城市规划结合在一起,其始终以城市规划为主导,对城市的园林景观、绿地系统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建设大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通过绿化建设、节能减排等有效手段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建设与拓展使城市化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园林建设体现的环保理念也为人们生活、工作等带来了巨大的益处。

1海绵城市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海绵城市便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一种城市规划模式,海绵城市的关键便是由于其独特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以存水、污水处理系统。积极的利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建筑景区规划,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的水循环问题,不仅保障了风景园林中健康、绿色的水循环,而且能够很程大程度上优化风景园林规划的水生态,切实的将园林景区、城市、自然、人类四者之间进行良好的协调。海绵城市理念能够使风景园林的规划更加生态、更加节能、更加健康。积极的将风景园林规划与海绵城市的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在最大程度保障风景园林绿色、生态的同时,将雨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高效的水循环系统,从根本上解决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各项问题。风景园林规划中会涉及到很多自然园林景观的保护,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上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方便了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的良好循环。充分的利用好各种生态技术,切实的构建出一个新型的海绵城市体系,最大程度上保障风景园林的有透水面积,以便于切实的保护并开发风景园林的水生态系统。

2海绵城市的应用原则

2.1保护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虽然作为弹性城市的一个子分类,但是其最重要的功能是生态保护,通过调整良性生态循环,建立在自然环境下的和谐城市。因此对海面城市作为针对生态环境出现的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城市建设理念,完美的符合了生态城市的要求。

2.2合理搭配植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产生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其在粉尘吸收、空气净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市政园林设计中的关键一环,对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配置的优化也使城市规划更趋合理,城市绿化建设成本也得以相应降低,为城市营造一片绿意盎然的氛围,切实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市政园林设计者需要对不同植物的特点、功能有深入的研究及详细的了解,根据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本土植物生长情况等,科学的栽种与配置相关物种,使植物的作用最大化,推动城市绿化进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保护自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因此,对于海绵城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开发,需要坚持在城市开发前后水文特征基本保持不变,在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各种水文地质条件等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并优先选用绿色基础建设技术手段,以及采用绿色基础建设手段与多种建设方式相结合的工程措施,综合实现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多重目标。

3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3.1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景观里,依靠园林绿地里的人工湖、河道或溪流等多种水景,也能够实现雨水收集。以往园林水景规划设计方面,设计者通常会把池壁与池底固化,使整个水池呈现出封闭状态,虽更利于换水与管理,不过对水体和外界自然交换和渗透带来了不便,该形式的蓄水池仅可在雨量充沛的时节里展现其优势,但其它季节里还需另依靠自来水实现园林用水需求,无疑是水资源严重浪费的一种表现。基于此,设计者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面,应根据城市具体地形给予综合分析考虑,对低洼处作合理规划设计,使雨水可自然的向低洼处汇集,进而形成园林水面。另外,水岸或水底需保持或部分保持渗水作用,也属于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目的。风景园林规划里,妥善处理雨水的合理存储与景观园林规划间关系,也属于改善生态环境,取得良好生态效益的关键。

3.2在风景园林建筑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论

风景园林中的建筑是彰显风景园林风格的重要内容,在运用海绵城市理论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考虑到风景园林建筑对风景园林整体生态环境起到的重要作用。当前很多建筑对于雨水的渗透能力还是相对较高的,但是建筑物的渗透能力相对较好着严重的与海绵城市理论内容产生了致命的矛盾。传统的风景园林建筑,由于更加注重建筑物的美观性,尤其是针对建筑物的屋顶设计,从而相对忽视了风景园林建筑的渗水性与科学性。所以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也应该积极的融入城市海绵的相关理论,其实的将建筑的实用型、美观性、科学性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积极的在建筑设计中添加一些渗水性相对较弱的材料,以便于保障风景园林涵养水源的功效。与此同时,还应该在风景园林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创建出科学、高效的蓄水池和排水渠,切实的将雨水及时的输送到风景园林植被区域中,以便于增强风景园林水系统循环,实现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的发展。

3.3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改善。

确立区域的雨水排放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达标要求明确确定区域整体排放总量。以合理划分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分区来要求各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分区总量控制指标,建立以流域、排水分区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同管理的区域管控制度和考核办法。修复和改善的目的是将城市内涝和水环境破坏等问题有效解决,将以往的雨水快速排出的方式转换为多途径的雨水处理方式,充分考虑径流污染、生态修复、水文修复等问题,控制源头污染的处理,合理减少排水量,促进雨水渗透和储存,进行雨水净化和煦暖利用,实现水资源利用最优化。

结语

海绵城市是在环境保护内涵基础上融合了低影响开发的思路,通过不断推行低影响开发过程中的绿色雨水疏导基础设备设施建设来解决城市内涝和水资源保护以及利用问题。与传统城市规划及建设相比,风景园林规划以其清晰的建设思路,将城市建设主旨更加充分的体现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战略中。基于海绵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水文地质以及城市中各种功能性因素,与此同时,还必须本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基本原则进行总体规划。我国相关部门已明确颁布了规划引领、生态优先以及安全统筹等有关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技术标准与指南。随着基于海绵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不断探索与实施,将给我国城市化建设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春梅.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建材,2017(1):15.

[2]张韬.浅析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6):129-1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2014

论文作者:冯忠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冯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