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中合作学习操作系统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作学习论文,操作系统论文,思品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继而在欧美、东南亚等地普遍推行。在我国则起步较晚。本文将根据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理论成果及实践情况,结合思品教学实际对合作学习的操作系统加以探索,以期在以后的合作学习实践中有所创新,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一、前期准备系统
思品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系统包括: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合作心态的调整、合作目标的确定、合作责任的分配、合作教案的设计和合作环境的布置等。
1.多重结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多重结构合作学习小组从总体上可分为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和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正式合作学习小组是指有共同价值、共同目标、共同活动规则的,并以在学习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和互相促进为主要任务的,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合作性学习小组。它包括课堂合作学习小组(以能力、性格、性别、年龄、民族、家庭背景等为异质标准)和课外合作学习小组,其中课外合作学习小组又包括合作兴趣学习小组(以兴趣作为同质标准,以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为异质标准,同质和异质相结合)、区域合作学习小组(以家庭住所为同质标准)、网上合作学习小组(异质编组,也可以作为其他合作学习小组的辅助形式)。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是指暂时的,只为一次讨论或一节课临时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笔者认为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为了保证正式合作学习小组的效果而组建的,产生于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内部,一般由两人组成若干种类的两人合作学习小组。非正式合作学习包括两人预习小组、两人问答小组、两人检查小组、同步解答两人小组(两人同时回答,合作回答)、两人合作记笔记小组、两人阅读和解释小组、总结性两人合作写作小组(或称合作性两人总结小组)、总结性两人记笔记小组(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更正、互相发问)[1]。在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人小组一般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异质编组。
思品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包括四个步骤:(1)思想教育。唤醒学生合作情感,形成正确的合作认知。(2)技能训练。要求学生理解合作技巧和加工技巧的意义并掌握操作步骤。(3)系统组建。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小组类型进行同质和异质编组,保证各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当,各科学习优劣互补。一般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都有学科组长。(4)适时变动。为了确保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效度,对合作学习小组应作适时变动,一般一个学期变动一次。
2.合作心态的调整
合作心态是合作思想的体现,积极的合作心态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保证。在合作学习之前,小组成员必须具备积极的合作情感和正确的合作认知。如通过击掌、握手等方式对合作学习作出一定的承诺。通过小组会议,号召小组成员团结起来,以积极的合作姿态投入学习,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3.合作目标的确定
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明确两类教学目标,即学科教学目标和社交技巧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定,而且要与任务和教学水平相符,具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美育目标等。社交技巧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那些需要加强训练的人际交往技能,包括:表达技巧、沟通技巧、合作技巧等。
4.合作责任的分配
给各成员分配互补的或相互联系的任务,即确定个体责任,且责任之间相互具有关联性,可以形成成员之间的积极互赖关系。除了学习知识的职责外,每个成员还可以协助其他组员更有效地合作。这些职责包括综合概括者、理解检测者、错误纠正员、阐述者、研究员、记录者、鼓励者、观察者和检察员。由于小组成员有限,可以让每个成员都担负若干项职责,甚至有的职责可以让每个成员都承担。
5.合作教学案的设计
合作教学案的设计应该突出可操作性,详细地拟订合作过程,并在每个阶段注明合作目标、合作技巧、合作任务、合作评价(留下空缺备填)和合作体验(留下空缺备填)等。为了更好进行合作学习,应该实施教学案一体化。由教师合作备课,安排备课组内的教师制定教学案,并将合作教学案分成不同的版块,每个版块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然后把它们分配到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内,让他们明白每项任务都是需要共同合作完成的。
6.合作环境的布置
合作学习环境的布置包括地点的选择、空间的安排和教学设备的设定等。课堂教学的地点一般选择在教室内,空间的安排应遵循小组成员靠近和组与组之间隔开原则;教学设备的设定应该遵循资源共享互赖原则,以保证每小组内部形成积极互赖机制。
二、具体操作系统
思品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系统包括一般性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操作、研究性学习合作操作和课外合作学习操作等。
1.一般性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操作
一般性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操作的基本流程具体阐述如下:
(1)合作检查。合作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合作检查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合作学习小组为子系统两人检查小组中的两个人互相严格检查。二是小组之间互查。各个小组的学习能力相当者组成两人检查小组,两人互相检查,按检查的结果记录,统计到各小组的总分中。在思品教学中主要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不必死记硬背。
(2)合作导入。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内容,设置激趣导入情境,即师生合作设计和“呈现目标”。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成为合作导入的课堂主体。思品课上的导入可以是师生共同创设情境导入,也可以是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创设情境导入。
(3)合作授新。思品课上的合作授新由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先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互教互学,然后教师根据合作学习小组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点拨,合作解决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监督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现场指导合作学习,也可以介入合作学习,但只能是就疑难点的处理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而不是直接告诉问题的答案。
(4)合作反馈。这里的反馈指的是即时反馈。以两人检查小组和两人问答小组等形式及时准确反馈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小组内部成员也可以进行反馈,主动提出自己尚未掌握或尚未完全掌握的内容,然后小组内部互帮互助合作解决,以达到小组整体学习效果。在思品课上,也可以通过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可以是小品表演,可以是案例分析,也可以是情景再现,以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5)合作运用。可以通过举实例和做练习等方法进行合作运用。正式合作学习小组或者其子系统两人小组成员通过合作讨论拿出实际应用的最佳方案和练习的最佳答案,并注意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思品课堂上的知识运用,不仅在于会分析案例、做习题,而且在于实践中的道德践行。
(6)合作总结。可由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对当堂课的内容进行合作总结,到讲台前阐述其所在小组总结内容,并注意点出重点、难点。
(7)合作升华。升华是一种创新活动。思品课上,在这个阶段最能体现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创造力量。可以采用“思考—配对—分享”和“头脑风暴法”等合作学习方法,小组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找出最佳升华点,既重视整体创新又重视个体创新。然后找几个小组代表稍作发言,教师稍作点拨。
(8)合作评价。合作评价贯穿于整个思品教学过程,同时又是思品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作评价应以定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相结合;以整体评价为主,整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合作评价的内容包括:合作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的态度、合作学习的行为、合作学习的品质等。合作评价由两人小组内两位成员互评、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内两人小组互评及小组成员互评、正式合作学习小组间互评和教师对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整体性总评。本文认为合作学习的学习成绩评价标准应该综合化、标准化,体现合作学习的目的,即追求学生成绩的全面提高。在具体的实践中,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提优补差”原则,个人成绩应该包括个人考试分数、小组成员的最低分、小组成员的最高分和小组平均分四个部分的综合成绩,即采取的是个人成绩综合评价法。根据小组成员的最低分、小组成员的最高分和小组平均分所达到的层次给小组每个成员加分。如可以根据分数的界限加分,小组成员最高分在96~100分之间的加5分,在91~95分之间的加4分,在86~90分之间的加3分,在81~85分之间的加2分,在75~80之间的加1分;小组成员的最低分以50分为界每增加5分,给该小组的每个成员加1分;小组平均分加分方法可以根据小组平均分的名次加分,假设有合作学习小组8个,第一名加16分,第二名加14分,第三名加12分,第四名加10分,第五名加8分,第六名加6分,第七名加4分,第八名加2分。在具体操作中,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是综合评价法,即根据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部的进步人数和综合进步程度来确定成绩,进步人数较多或综合进步程度较大的小组为获胜组,而不是简单地以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总分作为评价标准。进步与否,一是看学生的测试分数是否超过上一次测试的分数,以及超过的程度;二是看学生的测试成绩的排名较上一次测试是否进步以及进步的程度[2]。还有一种方法是小组分层测试综合评价法。各个小组基础成绩(以往成绩)相当者被测试相同的内容,每个层次的学生所得的分数基本差别不大,小组内测试的结果相加,按照小组总分评价。这三种方法以激励学生成功心理为原则,遵循贡献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和成功。
(9)合作体验。合作体验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合作学习的高级活动,主要包括体验合作的乐趣和合作的价值。可通过填写“合作学习感受录”,开展“合作学习大家谈”、“合作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合作学习庆功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合作学习活动得到可持续开展[3]。
以上九个阶段构成合作学习的有机整体,准确把握这九个阶段,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技能、合作品质。
2.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操作
当前的思品课注重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多个版本的思品教材大篇幅设置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必须以知识创新、技能创新、思维创新等为基本内容。小组合作研究一般由4~6名学生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或校外专家为指导老师,或者学生自己选择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方式,课题组成员各有分工,互助合作,彼此促进。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合作学习操作过程如下:创设情境、合作选题;合作分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共同研究;总结成果、合作交流;完善成果、形成材料;整体评价、体验合作。
(1)创设情景,合作选题。在这一阶段,必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根据情境,引出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合作小组内部讨论,最终确定一致认可的选题。合作选题的范围既可以是自然和社会,也可以是自我。
(2)合作分工,自主探索。这一阶段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任务切割分配到每个成员手中,让他们自主探索,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如在搜索资料方面,可以根据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划分,然后让每个成员承担一至两个领域的资料搜集任务。
(3)小组合作,共同研究。在这一阶段,要求将小组各成员的研究结果进行加工整合,然后小组共同研究。
(4)总结成果,合作交流。在这个阶段要进行反复交流,以使得总结的成果更具有科学性,并且每个成员都要熟练地掌握研究成果,阐述研究成果,使得集体成果内化到每个成员的心理结构之中。
(5)完善成果,形成材料。这一阶段要求各合作小组对已研究出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完善,使得研究的成果系统化理论化,并以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反映出来。这为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提供了物质形态的资料。
(6)整体评价,体验合作。“整体评价,体验合作”贯穿合作研究学习的整个过程。“整体评价”是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当然也不忽视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特别有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研究可以参加市、省和国家级的相关比赛,并可以申请国家专利。“体验合作”是指对合作过程、合作成果进行的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为深刻的合作认知和合作情感。
3.课外合作学习操作
思品课外合作学习主要以区域合作学习小组、兴趣合作学习小组、网上合作学习小组等非课堂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下面简单谈谈这三种课外合作学习的操作。
(1)区域合作学习小组。这是思品课外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主要根据学生的家庭住所,在年级内组合,适用于走读生课外在家学习以及假期合作学习。区域合作学习小组弥补了非在校期间合作学习的盲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成员可以定期聚会,举行一系列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对区域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定期考核,进行整体评价。
(2)兴趣合作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兴趣合作小组可采取小组才艺展示和小组特长比赛等评价形式,对成绩优异的小组给予奖励。
(3)网上合作学习小组。网上合作学习小组适用于课外和假期远距离的合作学习。在学生离校期间,网上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对于来自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可以通过学校网站、班级主页、博客、微博、QQ群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定期参加,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于网上合作学习的考核可以和正式的合作学习一样,实行小组考核。对于考核达标或成绩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