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士龙
黑龙江星海建设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使得城市住房紧张。为缓解住房压力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建造高层式建筑。在高层式建筑中转换层是重要部分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对高层式建筑上部的承载力,以及上部与下部的过渡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施工应给与重视。本文分析了转换层的类型,梁式转换层施工的特点意识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高层式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要点
伴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层式建筑的出现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发展需求。在高层式建筑中下部分通常设置为较大的开间,可以用作商业用房,而上部则设置为较小的开间,可以作为办公、客房以及住宅等。为了维持高层式建筑的稳定和承重,紧靠承重墙与地基显然是不显示的,并且高层式建筑的功能要求同具有合理性的自然结构布局产生矛盾,所以,在高层式建筑中通常需要设置转换层来解决这一矛盾,是建筑整体更具稳定性和承载力。
一、转换层的类型
按照所实现的结构转换可以将转换层分为以下三类:
首先便是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此转换层在上部是框架剪力墙与剪力墙的结构中应用广泛。并且该转换层可以将上部的剪力墙解家沟转换为下部的框架结构,从而创造出内部较大的自由空间。
其次是上层柱网、轴线与下层柱网、轴线转变,此转换层的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在形式上并未改变,利用转换层扩大了下层的柱距,从而形成一个大柱网。此类型的转换层一般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并形成一个大的入口。
最后是将结构的轴线位置与形式进行同时转换,利用转换层的轴线将上部楼层的剪力墙的结构错开,从而使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不对齐。
按结构形式分转换层可分为空腹折架式、板式、柑架式、箱式、梁式。按跨数能分成多跨、双跨与单跨。岸上不得墙体形式能分成开洞与不开洞、满跨与不满跨、开窗洞与开门洞。按照转换梁的功能则可分成托住与托墙。按转换梁的形式分成不加腋、加腋。按转换梁结构的材料又可分成钢结构、钢筋混凝土、钢骨混凝土。当前阶段梁式转换层在高层式建筑中应用较广泛。
二、梁式转换层的施工特点
梁式转换层一般具有较大的施工荷载与自重,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应制定具有合理性的模板支撑方案,再计算模板支撑体系,使该设计可以满足施工所需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刚度。
梁式转换层具有梁柱与梁墙的交接处钢筋较为密集,并且梁内的主钢筋直径较大、长度较长等特点。且转换层内的钢筋具有较高高度的骨架,使得安装、连接等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为使骨架具有稳定性,以及钢筋安装质量得到保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该条件。
梁式转换层一般还具有较大的断面,所以属于大体积的混凝土的施工范畴。应在浇筑方案、原料控制、养护条件等处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使混凝土的水化热得以减少,降低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避免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裂缝、崩裂等。
三、工程实例及施工要点
1.梁模及支撑体系
梁模及支撑体系按最大截面转换梁进行计算。其中底模、侧模采用18mm厚胶合板,梁底愣木和梁侧立挡采用50mm×100 mm方木,间距400mm 侧模固定采用M12对拉螺栓,沿梁长度方向间距400mm,高度方向间距不大于450mm。立杆采用Φ48×3.5mm钢管,垂直于梁长度方向均匀设置4根,沿梁长度方向间距400mm。排架下端设扫地杆,往上按不大于1500mm设置纵横两向水平拉杆,并与顶板排架连接;梁排架立杆沿梁的长度方向设置2道剪刀撑,梁侧增设1道水平支撑。立杆的上端配T38×6U形顶托,立杆的下端支撑在楼面上铺设的200×60mm通长木垫板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钢筋的连接与安装装
(1)准确进行翻样和下料
熟悉设计文件、有关说明及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并调整好主筋的接头位置,避开上部墙体开洞部位、梁上托柱部位及受力较大位置;保证同一截面接头率满足不超过50%。做出主要钢筋大样图,并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指导下料与施工。
(2)钢筋的连接方式
转换层梁内主筋采用套筒挤压机械连接。转换层柱、墙的竖向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
(3)钢筋的安装与就位
钢筋安装顺序:搭设钢管平台支架→安装大梁底筋→套少量定位箍筋→分层铺设下部纵筋→分层挂吊上部纵筋和腰筋→套箍筋、放吊筋→调整钢筋位置和间距→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绑扎吊筋、柱节点箍筋→拆除钢管支架。安装时先穿主梁钢筋,再穿次梁钢筋。上下排主筋在安装时保证上下对齐,便于混凝土的浇灌与振捣。考虑到钢筋骨架太重,梁底保护层采用短钢筋作为垫块,按排距lm均匀垫在主筋下。
3.混凝土浇筑施工
(1)原材料控制
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水泥用量15%的粉煤灰替代水泥,减少了水泥用量。掺入水泥用量0.25%的缓凝高效减水剂,推迟水化热峰值期,使升温时间延长。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分别不超过3%、1%,且不含其他杂质。在满足泵送要求的情况下,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50mm内。
(2)浇筑方案
采用叠合浇筑技术,第一次浇筑至楼板面下700 mm处,6天后同楼板一起进行第二次浇筑。每一次混凝土浇筑均需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300~500rnm之间。上下层间隔时间控制在6小时之内(初凝时间已延长至7小时)。混凝土以Φ50振动棒机械振捣为主,辅以人工振捣。梁柱节点因钢筋太密振动棒无法插入的地方,则采用钢钎抽插,侧模位置则采用橡皮锤敲打。插入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振捣时应插入混凝土下层50~100mm,振动时间以出现泛浆为准,不得漏振、过振。
(3)叠合浇筑的界面裂缝控制
为保证二次浇筑时上下层混凝土的整体性,不致出现水平裂缝,在施工缝处作如下处理:在下部混凝土浇筑完成2小时后,加设抗剪钢筋。用钢筋呈梅花状布置,钢筋长600mm,上下层混凝土内各留一半。铺设一层钢筋网片。
(4)养护与温度监测
安排专人负责养护及测温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初凝前,覆盖2层塑料薄膜和1层草袋进行保湿和保温养护,养护时间14天。选择3条转换大梁进行电子测温,混凝土浇筑前沿梁高度方向在底面、外表及中心位置均匀设置3个点。温度监测显示,转换梁混凝土的里表温差小于25℃,表面与大气温差小于20℃,在入模温度的基础上升温未达到50℃,满足规范要求,无需另行采取措施。
四、结语
高层式建筑既有利于缓解城市住房压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又有力现代化城市面貌的体现。在高层式建筑中梁式转换层应用较为广泛,转换层可以连接上部楼层与下部楼层,将上部楼层的剪力墙转换为下部楼层的框架,使整体建筑更具稳定性。因此转换层的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应得到重视。在梁式转换层的施工中要注意梁模与支撑体系、钢筋的安装与连接以及混凝土的浇注施工。从而保障转换层的质量,进而提高整体高层式建筑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鹏, 谭泽龙. 基于高层建筑工程中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分析[J]. 建设科技, 2016(11):151-152.
[2]呼玉杰. 基于高层建筑工程中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J]. 科学与财富, 2017(24).
[3]李苏慧. 高层建筑中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特点及难点分析[J]. 山西建筑, 2016, 42(35):106-107.
[4]刘玮. 高层建筑工程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 2016(8).
论文作者:夏士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高层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下层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