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程目标作文”的基本做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程论文,做法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来,我们城关一小博采众家之长,结合我校实际,坚持“以儿童心理为依据,以大纲要求为目标,以观察事物为基础,以激励进取为手段,以全面提高为宗旨”的指导思想,逐步总结出“全程目标作文”这一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
一、深化认识,建立体系
一九八八年,我们首次引进并在全校推广了锦州市教育学院夏延林总结的小学作文“三步九段训练”体系。但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感这种教学缺点明显。即目标模糊,且此方法距现行教材实际、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相差较远,内容范围较大,知识涉及面较宽,学生不易接受,可操作性不强。据此,九零年下半年,我们又组织广大教师在分析总结作文教改经验教训的同时,下决心研究探索小学作文科学的改革方向,走一条科学而富有实效的新路子。于是,我们在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深钻大纲、教材,提高认识的同时,又邀请外地教师、教学能手李小艾和咸阳青年新秀张晓侠来校做作文教学示范表演,还聘请县教研室领导作了《作文教学也要开放搞活》的专题讲座。终使我们茅塞顿开,思路上轨。之后,经数次观摩、研讨,终于在去年年初形成我校“全程目标作文”教学体系。至此,我们学校的作文教学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加强管理,整体实施
1.坚持四条训练原则。这四条原则是序列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同步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按照这四条原则,我们把1~6年级作文排成100练的运行序列,各年级的每一次作文都必须依序进行;各年级的作文课堂教学、作业练习、课外辅助活动,都必须同步优化运动;各年级都要把作文教学置身于广阔的自然、生活和社会大背景之中;各种作文教学活动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兴趣性,把学生塑造成写作的主人。特别在鼓励学生冒尖成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收效。
2.改革作文课堂教学,建立新的作文课型体质。在坚持四条训练原则的同时;我们把改革的重点瞄准在课堂结构上。现在,我们已基本形成了作文指导课、讲评课、写话课三种课型体系。并就课堂教学总结出了“围绕目标,训练有序,一练一得,重在激励”的思想。如在低年级的说话课中,针对初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通过“激兴谈话——循序观察——诱导、说写”的模式,教会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按顺序观察的方法,能正确说写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作文指导课,我们则按照“提出目标——指导审题——启发构思——由说到写”四环节进行。强调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典范性,教给思路和方法。与此同时,我们对作文评讲课也进行了大的改革,形成了“宏观总结——佳作欣赏——提出问题——探究矫正”的课堂结构。
3.实行“两段三分制”评改法。即把作文的评语分为“目标段”和“常规段”。前者主要就本次作文的单元目标而言,后者则指出语句、表达、标点等方面的优点与缺陷。此两分之和为本次作文的总分,克服了以前作文评语的公式化,概述化问题。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分数的心理效应。因为分数是最直观的评语,也是学生最关心的东西,过高或偏低都会产生消极的效应。因此,我们又提出“目标对应、量化准确、因材施教、激励进取”的十六字要求,以控制、检查教师的批改效应。
4.深入开展作文教改研究。为了更好地实施全程目标作文,我们又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了多层次的专题研讨活动。低年级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说写兴趣”,“如何启发学生创造性说话”;中年级以“怎样使学生写的有顺序、有重点”为主,并提出“如何使学生写的起伏跌荡”;高年级则以“如何做到用词造句恰如其分,表达有真情,立意高品位”为研讨议题。同时,围绕阶段中心各教学人员又确定自己的研究小专题,如此由大到小,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层层分解,使全程目标更加充实具体。为此,学校每学期都把专题赛教、“说课评课”、“经验交流”、“四个一”(一节优质课、一篇优秀论文、一份优秀教案、推荐一篇优秀习作)等活动列入教学工作中心。近两年来,我校先后上作文赛教课100余节,开展“说课评课”活动17次,交流作文教改经验10余篇。同时举办了“作文优秀教案”和学生习作展评活动,还鼓励教师开展“下水文章赛”和年级之间的“换位教学”活动。现在已有21人获得“作文百花奖”。
三、开放搞活,丰富“背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知识是智力的背景。为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和智力背景,彻底解决学生作文“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旧话重提,要么材料搬家”等困难和问题,我们采取一二课堂并驾齐驱和走向社会“开放搞活”的方式,深化了作文教学改革。
首先,我们围绕作文教改,千方百计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的内容。如成立了学科兴趣小组,进行各种形式的说写竞赛,创办班级小报,举办优秀作文展评,佳作欣赏等。“一分钟演讲”和“即兴说话”(进行抽签式问答)是我们训练学生口头语言及说话基本功的新举措,前者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每天利用自由支配时间就自己当日耳闻目睹的人和事,生活感想或学习体会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口头演讲,在演讲中,我们的主导思想是言我之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贵在参与。即兴说话,要求教师首先根据教材目标要求拟好问题,临场让学生抽签,按照签上内容要求,完整、通顺、清楚地说话,教师当场评价,以有效训练低年级说话能力。
其次,我们又组织学生冲出小圈子,走向大社会,努力提高学生观察写作的品德,使作文尽量服务于经济建设。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观景、赏花,先后参观了县烟厂、食品厂、制药厂、部队军营、县书画展、建筑施工现场、银花宾馆和城区有影响的建筑物,如岳楼、街心花园、澄塔等。视野的开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相应地认识能力也有了提高。如在烟厂通过听厂领导的《锐意改革,振兴澄城》报告,看车间工人紧张而有秩序的作业,学生深受启发。在写《参观×××》一文时,选材角度,注意品味,明显地呈现出多向性和高层次,有描写烟厂优美环境的,也有描写工人劳动情景的,有写烟厂在改革中的成就的,也有由此产生联想的。
再次,课外阅读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奠基性活动。它是解决学生书面语言贫乏缺陷的重要途径。学校除每周周三向学生开放阅读外,又于各班设立了图书角。图书角除了学校图书馆定期发给图书外,学生自愿捐书,每学期学生捐书都达5000余册。为了卓有成效开展课外阅读,我们还对课外阅读提出如下要求:(1)三年级以上学生有词汇、佳句、名篇摘抄及读书心得笔记。(2)教师定期向学生推荐好书,指导读书方法。(3)寒、暑假作业中减少无意义重复作业,增加读书写作任务。(4)学校每学期召开1-2次大型读书报告会、演讲会。近两年来,我们配合德育工作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好”“寻伟人足迹”“我爱中华”等读书竞赛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们通过“读书知识抢答题”“答卷竞争”等评出60名读书优胜者,其中两名学生获全国读书竞赛奖,学校连续两年获团体奖。
四、强化动力,激励进取
实践证明,激励对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写作热情,克服无兴厌写的病态心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首先抓住作文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全方位激励学生写好作文,主要突出两点:一是在低年级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画,或通过录音、录像等现代手段,或创设情境氛围,或根据教学内容有意制造的“不协调”等种种途径设法达到激起学生写作兴趣,改变课堂沉闷气氛和闭塞心理的目的。二是在中、高年级的作文评讲课上,我们注意努力强化“佳作欣赏”这一环节的心理效应,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通过读、听、看、析领会其精妙之处,尤其是让作者有表情朗读自己的作品,更使学生高高兴兴犹入仙境。对于差生习作中涉及的问题,我们一反昔日的讽刺、训斥,采取不暴露其人、其文,通过集体教育、群体修正的办法。如此讲评,由于强化了阳性刺激,淡化了矫正痕迹,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因而,作文课堂龙腾虎跃,全体学生兴趣盎然。这是本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三是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写作上冒尖,形成大范围的轰动效应。其主要形式有:辅导报告、主题班会、座谈会、宣传佳作、黑板报、墙报、张贴和刊登优秀习作,设立咨询信箱,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娱乐活动及说写竞赛等。对于突出作品,则一反常规,破格宣传,让广大学生为之羡慕。如我校学生淡凤的习作《八角钱》在《澄城报》上登出之后,我们在校园内张贴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喜报,并向家长送去了贺信。此事在学校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不久又有周锋等十余位同学的习作分别在《小学生学习报》、《作文精选》、《小学生作文报》等刊物上相继发表。92年在地区“奋飞杯”作文竞赛中,我校有十一位学生参加竞赛全部获奖。全校至今征集优秀作文百余篇。其中30多篇已先后发表于《澄城周报》、《小学生作文报》,征集教学论文40余篇,其中7篇获地级一、二、三等奖。